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水平考复习知识点总结ppt.pptx

35页
  • 卖家[上传人]:ow****3
  • 文档编号:599154932
  • 上传时间:2025-03-04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3.42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8/1/2011,#,化学水平考复习知识点总结,目录,contents,基础知识回顾,无机化合物复习要点,有机化合物复习要点,化学实验技能回顾,解题技巧与策略指导,模拟试题演练与答疑环节,01,基础知识回顾,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了解元素的分类、性质及变化规律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掌握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了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化学键类型,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类型与性质,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不同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03,02,01,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01,02,03,0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分类及中和反应的原理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03,溶解度与溶度积,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溶度积的关系,掌握溶度积的计算方法0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了解溶液浓度的多种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02,溶液浓度的计算,掌握溶液浓度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稀释定律、混合溶液浓度的计算等溶液浓度及计算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分类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如电镀、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等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应用,如干电池、蓄电池等02,无机化合物复习要点,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水、酸、盐溶液的反应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等的性质和应用,重要金属化合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金属废料的回收再利用,金属的冶炼和回收,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等,非金属的物理性质,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重要非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水的反应等,氢化物、氧化物、酸、盐等的性质和应用,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分成离子、删去未参与反应的离子、配平电荷和原子,常见离子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酸碱盐溶解性规律,根据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通过改变条件实现沉淀的转化,如加入适当的试剂、改变pH值等,沉淀的转化,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及沉淀转化,由中心原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和组成,配位键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反应性等,配位键的形成和性质,简单配合物、螯合物、多核配合物等的结构和性质,常见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催化剂、药物、功能材料等,配位化合物在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配位化合物简介,03,有机化合物复习要点,烃类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氢键的不同,烃类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命名规则,掌握IUPAC命名法,能够正确命名各类烃类化合物物理性质,了解各类烃类化合物的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各类烃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烃类化合物分类、命名和性质,官能团识别,熟悉常见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卤素等的结构和性质衍生物命名规则,掌握根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的规则,如醇、酮、羧酸等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了解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官能团识别以及衍生物命名规则,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类型,了解各类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亲核取代、亲电加成、自由基反应等反应机理,熟悉各类有机反应所需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反应条件,有机反应类型总结及机理剖析,合成方法,掌握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方法高分子材料概念,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常见高分子材料,熟悉塑料、橡胶、纤维等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合成高分子材料简介,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如减少废物产生、使用可再生原料等绿色化学原则,掌握在有机合成中采用绿色化学方法,如原子经济性反应、无溶剂反应等。

      绿色合成方法,熟悉使用环境友好溶剂进行有机合成,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等环境友好溶剂,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应用,04,化学实验技能回顾,A,B,C,D,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试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加热、反应等,注意加热时要先预热,避免骤冷骤热导致试管破裂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烧杯,用于较多量物质的溶解、加热、反应等,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使用时要悬空垂直,避免污染试剂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安静实验中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或电热套等加热设备,并注意火源安全实验前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药品是否齐全01,02,04,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完整,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数据处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平均值法、图表法等,以减小误差误差分析要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对于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03,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探究物质的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物的检验。

      有机物合成与性质实验,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和性质实验探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注意反应机理的理解和产物的分离提纯操作沉淀溶解平衡实验,通过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注意沉淀的洗涤和称量操作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通过滴定操作确定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浓度,注意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典型实验案例剖析,05,解题技巧与策略指导,选择题答题技巧,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排除法,当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时,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比较筛选法,通过选择项之间的对比,可以找出比较特别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直觉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觉思维,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直接得出答案填空题答题策略,准确理解题意,善于利用示例,找准关键词,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明确题目所给条件的要求,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确定解题方向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时,可以寻找相似的示例进行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和找到解题思路在分析题目时,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或短语,这些词语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在填写答案时,应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确保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和实际情况检查答案,在计算完成后,应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认真审题,在做计算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从而确定解题方向找准解题公式,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公式进行计算因此,在解题时,应找准所需的公式,并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善于归纳总结,在计算题中,有些题目可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或公式因此,在解题后,应善于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输入,标题,提取关键信息,认真阅读图表,图表信息提取能力训练,在阅读图表时,应认真阅读图表中的标题、坐标轴、数据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图表所表达的内容在解题时,应综合利用图表中的信息,将其与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些图表可能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因此,在阅读图表时,应尝试将其转换为更易于理解的形式,如文字描述或数学表达式等在图表中,有些信息可能对于解题非常关键因此,在阅读图表时,应善于提取关键信息,并注意将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联系起来综合利用图表信息,转换图表信息,06,模拟试题演练与答疑环节,1,2,3,涵盖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核心考点,帮助学生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选择题,针对实验操作、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设计填空题,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填空题,涉及摩尔质量、溶液浓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水平计算题,模拟试题演练,针对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学生自主提问环节,互相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给出清晰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消除疑惑针对学生提问进行解答,教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与拓展延伸,教师答疑解惑环节,感谢观看,THANK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