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程力学第11章.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850136
  • 上传时间:2019-10-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分类,1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工程实例,工程中有许多构件在工作时,其内部应力往往随时间作周期性交替变化,这种随时间作周期性交替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图11-1表示齿轮(图中为从动轮)在啮合过程中,轮齿齿根A点的弯曲正应力的变化过程这种交变应力产生方式特点是:构件所承受的应力本身在作周期性交替变化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分类,图11-2表示了火车轮轴上一点A所承受的弯曲正应力的变化规律这种交变应力产生方式特点是:外载荷没有变化,但构件本身作旋转运动,从而承受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分类,描述交变应力,常常用到下面一些概念和参数图11-3为应力σ随时间t变化的一般规律曲线,现以此为例进行说明11.1.2 描述交变应力的基本参数,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分类,1.应力循环 应力每重复变化一次称为一个应力循环重复变化次数称为循环次数,用N表示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构件的寿命往往用循环次数来衡量 2.最大应力、最小应力与应力幅度 在s—t曲线中,波峰所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最大应力,用s max表示;波谷所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最小应力,用s min表示;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算术平均值,称为平均应力,用s m表示。

      最大应力与平均应力之差,称为应力幅度,用s a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1-1),11.1 交变应力的概念与分类,3.应力循环特征与交变应力的分类 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称为应力循环特征,用r 表示即,当σmax =-σmin时,r= -1,这种交变应力称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图11-2c所示的交变应力即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r≠-1的交变应力统称为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在非对称循环中,当σmin =0时,r=0称为脉动循环交变应力(见图11-1b)不同循环特征的交变应力对材料的破坏力有所不同11-2),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相比,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构件的破坏有三大特征①即使最大应力值还远远没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经受了一定次数的应力循环之后,构件也会发生断裂;②即使是塑性较好的材料,如低碳钢,断裂前也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③如图11-4所示,疲劳破坏的断口有两个明显的区域,一个是光滑区,一个是粗糙区,静强度破坏断口只有粗糙区11.2.1 疲劳失效的特征,图11-4 疲劳断口示意图,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构件疲劳破坏的解释是,当交变应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首先在应力最大处或材料的缺陷处,产生细微裂纹而形成裂纹源,裂纹尖端处有严重的应力集中,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力集中使裂纹扩展,同时,裂纹两边的材料时分时合,不断产生研磨,形成了光滑区。

      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截面的有效面积逐渐减少,应力随之增大当面积减少到一定的程度时,构件突然断裂,形成断口的粗糙区11.2.2 材料的持久极限,材料经历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材料的持久极限,用sr表示(r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材料的持久极限首先与材料本身有关,但同一种材料,在承受不同循环特征的交变应力作用时,其持久极限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对称循环交变应力的持久极限σ-1 为最低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通常以s-1作为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主要强度指标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持久极限用疲劳试验机测定图11-5为疲劳试验机示意图试验时,将某种要测试持久极限的材料加工成一组(6~8根)直径d=7~10mm的标准试件,表面磨光将第一根试件夹持在疲劳试验机上,施加载荷,使试件承受的最大弯曲正应力s-1大,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约在(0.7~0.8) sb范围内开机后,载荷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电动机带动试件旋转每转一周,其横截面上各点就经历一次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作用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N1后,试件将因疲劳而断裂,得到第一组数据(N1, s1);然后在上一次基础上,试件载荷依次按10%的幅度递减,依次得到一组数据(N2, s2),……,(N7, s7)。

      处理实验数据时,先以s为纵坐标,以N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将以上几组数据绘成一条s—N曲线,该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大多数钢铁材料的疲劳曲线形状相似,如图11-6所示 从疲劳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最大应力smax逐渐减少,试件断裂前所经历的循环次数逐渐增加,当最大应力smax减少到一定值时,疲劳曲线趋于水平,即疲劳曲线存在一条水平渐近线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这就意味着,如果试件所承受的交变应力的最大值不超过水平渐近线所对应的应力值,则经过无数次应力循环,试件也不会发生疲劳破坏,该水平渐近线所对应的应力值即为材料的持久极限一般情况下,钢铁材料试件在经历107次应力循环后,曲线开始趋于水平,则不再继续做试验,就把N=107次应力循环所对应的最大应力值,作为材料的持久极限s-1 非铁金属类材料的疲劳曲线一般不存在水平渐近线,工程上一般采用“条件疲劳极限”作为其疲劳极限值,即在规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0(N0=107~109)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各种材料的持久极限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到试验发现,材料的持久极限与其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极限之间存在下列近似关系:,11.2 疲劳破坏与材料的持久极限,≈(0.33~0.59) sb ,,≈(0.4~0.5) sb ,,≈(0.23~0.29) sb,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11.3.1 构件的持久极限,1.应力集中的影响 工程中的构件由于使用和工艺上的要求,常需要钻孔、开槽或设置台阶等,使构件的外形发生突变,从而引起局部范围的应力集中,应力集中会促使裂纹源的形成和扩展,从而降低构件的持久极限。

      其影响程度通常用光滑标准试件的持久极限与有应力集中试件的持久极限之比来描述,这一比值称为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用Ks (或Kτ)表示对称循环下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2.构件尺寸的影响 试验表明,两种材料、形状相同的构件,当它们的尺寸不同时,其持久极限也不相同尺寸较大的构件,一方面,它包含的杂质和缺陷相对较多,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也就较大,其持久极限也相应较低;另一方面,受弯曲变形或扭转变形的构件,其尺寸越大,高应力区的厚度越大,其形成裂纹源的可能性也越大,其持久极限也就越低尺寸对构件持久极限的影响程度通常用大尺寸试件的持久极限与标准试件的持久极限之比来描述这一比值称为尺寸系数,用es(或eτ)表示对称循环下的尺寸系数,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es是一个小于1的系数常用材料的尺寸系数可从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得3.构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测定材料持久极限所用的标准试件,都经过了磨光处理实际构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往往低于标准试件构件承受交变载荷时,表面刀痕或擦伤处存在应力集中,使裂纹源易于形成与扩展,从而降低构件的持久极限构件表面加工质量对持久极限的影响程度,用表面质量系数β表示。

      它的定义表达式为:,表示对称循环下与标准试件表面质量不同的试件的持久极限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当构件的表面质量低于标准试件的表面质量时,β<1,若构件表面经过强化处理,则β>1其具体数值可查有关设计手册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影响因素,构件在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持久极限为,(11-3),(11-4),此外,还有构件的工作环境,如在腐蚀介质和高温环境下,都会明显降低构件的持久极限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可以用一些修正系数表示,其值可以查阅有关手册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11.3.2 疲劳强度准则,构件的持久极限是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极限应力考虑到一定的安全储备,该极限应力必须除以安全因数后,才能成为许用应力[σ0-1],即,(11-5),式中 σmax—— 交变应力的最大应力值; n ——安全因数 如果构件承受的是交变切应力,则构件的疲劳强度准则为,11.3 构件的持久极限与疲劳强度计算,式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11-5)对应相同11.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1.缓解应力集中 采用圆角过渡是缓解应力集中的有效措施(见图11-7a );圆角半径越大,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越小。

      也可以在直径较大的轴段上开减荷槽(见图11-7b),或退刀槽(见图11-7c);轮毂与轴紧密查配合处,在轮毂上开出减荷槽(见图11-8),可以有效缓解紧密配合处的应力集中,11.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2.降低表面粗糙度 提高构件表面加工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少刀痕或加工缺陷,根本上还是减少表面应力集中,提高表面质量系数β值,从而提高构件的持久极限11.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3.增加表面强度 大多数构件的高应力区都在表面,因而疲劳裂纹大多起源于表面,提高表面材料的强度,可以提高构件的持久极限常见的措施有:渗碳、渗氮、高频淬火和喷丸等[问题](1)什么是交变应力?试举出工程中或生活中承受交变应力构件的实例,并指出其循环特征2)什么是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什么是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什么是脉动循环交变应力?(3) 在各种应力循环特征交变应力中,为什么通常以σ-1作为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主要强度指标?(4) 构件的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相比,有何特点?如何根据断口判断构件破坏是疲劳破坏还是静强度破坏?(5)什么是材料的持久极限?材料的持久极限与构件的持久极限有何区别?(6)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构件的持久极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