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doc
62页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J339—2004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T作的技术要求,保障勘察质量9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设计、施T及运营阶段的供水、工程和环境评价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1.0.3铁路T程水文地质勘察应按勘察阶段的要求开展T作,分别提供各类工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1.0.4铁路T程水文地质T作应运用综合勘探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1.0.5铁路T程水文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1水文地质勘察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野外和室内水文地质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T作2. 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water-supply为铁路给水站、点的生产、生活等供水目的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2. 1.3T•程水文地质勘察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engineering为查明铁路T程(隧道、路基、桥梁、房屋建筑等)防治地下水的危害而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
2. 1.4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concl让ion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水质、水量和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条件2. 1.5水文地质调绘hydrogeologicalmapping对地面地质、地貌、地下水露头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所进行的实地调查、观测和填图T作2. 1.6科里奥利效应Corioliseffect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偏转力使地表径流对岸坡所造成的不对称侵蚀淤积的现象偏转力,即科里奥利力2. 1.7水文地质试验hydrogeologicaltest为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和取得含水层参数而进行的各种测量和试验T作2. 1.8稳定流抽水试验steadyflowpumpingtest在抽水过程中9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9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试验2. 1.9非稳定流抽水试验unsteadyflowpumpingtest在抽水钻孔中仅保持抽水量稳定,或保持水位稳定,观测含水层中地下水位和抽水量变化的抽水试验2. 1.10初见水位initialwaterlevel当钻孔揭露含水层时,初次发现的地下水面高程2. 1.11静止水位(天然水位)staticwaterlevel(naturalwaterlevel)抽水试验前井孔中的稳定水位。
2. 1.12给水度specificyield饱和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2. 1.13释水系数storagecoefficient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贮存)的水量2. 1.14引用补给半径rechargeradius按照裘布依公式假设条件而计算的补给半径9是表示钻孔补给条件的参数2. 1.15综合水文地质图synthetichydrogeologicalmap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而编制的能反映T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和主要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特征9地下水运动特征,代表性水点等方面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2. 1.16地下水资源groundwaterresources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2. 1.17地下水补给量groundwaterrecharge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含水层中的水量2. 1.18地下水水量评价evaluationofgroundwaterquantity对地下水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以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
2. 1.19综合水文地质图synthetichydrogeologicalmap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而编制的能反映T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和主要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特征9地下水运动特征,代表性水点等方面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2. 1.20含水体waterbearingzone对地下水赋存场所(含水层、含水带等)的统称2.1.21突水waterbursting地下丁程在施丁过程中,地下水突然大量涌出的现象,也称灾害性涌水2. 1.22集中涌水centralizingwateryield地下丁程长10m区段内大于20L/min的涌水2. 1.23最大涌水量maximumwateryield隧道或其他T程某段在含水体中掘进时的峰值涌水量2. 1.24正常涌水量normalwateryield隧道或其他T程的涌水达到大致稳定时的涌水量2. 1.25环境水文地质environmentalhydrogeology研究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并据此对地下水与环境提出保护、控制和改造措施2. 1.26天然环境水文地质nhturmlenvironmenthydrogeologicalcondition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植被、气象等对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活动有影响的自然条件。
2.1.27地下水环境背景值groundwaterenvironmentalback-groundvalue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中某组分的平均含量2・2符号2.2.1水文地质A——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B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涌水时对两侧的影响宽度E——某流域的年蒸发蒸散量F—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涌水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隧道洞底以上潜水含水体的厚度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K——含水层或含水体的渗透系数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地下径流模数P——压水试验总压力Q——钻孔出水量Qo——隧道最大涌水量Qs——隧道正常涌水量go——隧道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7s——隧道单位长度正常涌水量q——钻孔单位出水量R——降落漏斗半径、隧道涌水一侧的影响宽度Ry——引用补给半径S——承压水释水系数s——水位降深I——时间W——年降水量2.2.2水质分析c(C/++Mg?+)——钙镁离子浓度c(Ca2++Mg2+)t——碳酸盐钙镁离子浓度c(Ca2++Mg2+)5——非碳酸盐钙镁离子浓度c(Na++K+)72——钠钾碱度c(B)碱度3新建和改建铁路水文地质勘察3.1一般规定3.1.1新建铁路水文地质勘察应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阶段开展水文地质T作。
当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比选范围较大,在初测前开展加深地质丁作时,应同步进行水文地质工作施T、运营阶段应根据揭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变化情况开展工作3.1.2水文地质勘察深度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补充定测阶段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与定测阶段相同3.1.3水文地质T作,应采用水文地质调绘、物探、钻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3.2踏勘阶段3. 2.1踏勘阶段水文地质T作应利用既有资料,了解线路各方案以及重大T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环境水文地质作出评价9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水文地质资料3. 2.2踏勘阶段供水水文地质T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分析沿线水文地质资料,初步进行水文地质分区;2根据给水站、区段站布置,利用既有水文地质资料初步提出供水水源方案3. 2.3踏勘阶段T程水文地质T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分析沿线水文地质资料,初步评价线路各方案水文地质条件;2了解重点T程与控制性T程的分布,利用既有的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分析其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设置的影响;3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控制性T程9必要时现场踏勘,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并提出下阶段工作内容及要求。
3. 2.4踏勘阶段资料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水水文地质说明,内容包括:1) 概括阐述线路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富水性分区情况;3)主要给水站的水源方案2T程水文地质说明,内容包括:概括阐述线路各方案及控制线路走向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和地质复杂的重大T程的水文地质条件3.3加深地质工作3.3.1加深地质T作应根据审查批复意见,路可能通过的最大区域内,初步查明控制和影响线路方案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初测方案的比选范围和评价意见3. 3.2加深地质丁作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应采用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和多种物探,必要的验证性钻探、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3. 3.3加深地质T作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初步查明下列内容:1测区水文地质分区及其富水程度;2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程度;3控制性T程及有可能受地下水危害的重点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3.3.4加深地质T作的资料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控制性T程水文地质报告,内容包括:1)勘察概况;2)自然地理概况;3)区域地质条件概况;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径流条件,含水岩组的分类,富水性的分区、水质等;5)水文地质测试方法的选用:钻探、试验和测试方法及成果、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等;6)涌水量的预测;7)环境水文地质评价;8)水文地质的评价及结论意见。
2遥感水文地质解译报告3勘探、试验成果资料4测区水文地质平面图,比例为1:20000〜1:50000o5控制性T程水文地质平面图、纵断面图,比例与工程地质图相同3.4初测阶段3. 4.1初测阶段水文地质勘察应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复意见安排T作,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水文地质资料3. 4.2初测阶段供水水文地质T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合给水站的布置,进行水文地质调绘9必要时应进行综合勘探T作,初步查明给水站所在地一定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9进行水源方案比较,提出经济技术合理、水质较好和稳定可靠的供水水源方案;2应了解生活供水站、点的分布9初步查明所在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供水水源方案意见和定测阶段T作量;3结合给水站的地质及环境条件进行水量、水质及环境水文地质评价3. 4.3初测阶段T程水文地质T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合沿线T程设置进行水文地质调绘及必要的水文地质勘探试验T作,初步评价沿线水文地质条件;2初步查明控制性T程及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对工程设置的影响;3初步查明重点T程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根据需要建立临时性气象、水文、地下水动态观测站(点)并开始T作。
3. 4.4初测阶段的资料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给水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包括:1)前言;2)自然地理概况:气象、水文、地形地貌;3)地质概况:地层、岩性、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水文地质勘探和试验:物探、钻探与试验;6)水文地质计算;7)环境水文地质评价;8)水源方案建议2生活供水站(点)水文地质说明3重大T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应符合本规程“加深地质T作”的有关要求4给水站综合水文地质平面图,比例为1:10000〜1:50000o5水源钻探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6重点T程水文地质平面图9比例与工程地质图相同7重点T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