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论文.docx
10页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论文 摘要:对传统进行解读,认为传统是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秉承之魂同时从广义和狭义视角下对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传承基因进行解读在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的双向整合方面,认为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移植重构、借鉴再生的设计手法将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关键词:传统;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传承 何为传统?不同语境下传统的内涵和界定不尽相同在建筑学及其所在的地域文化语境中,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特质,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传统可认为是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而这个遗传基因主要通过传统在地域文化的点滴记录和一脉相承来体现,传统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更是地域文化的秉承之魂 1 传统是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 1.1 传统是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 文化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地域文化作为地区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区域文化,根植于区域特性,受当地的自然、经济、政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有很大差别而在地域文化的种种影响因素中,传统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特质,使人们在千古流传中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习俗、道德、制度等相关的有形的无形的行为方式和制度。
在这种时代延续的传统中,可以追溯到地域文化的发展踪迹,更是可以通过这些踪迹去进一步寻求和探寻地域文化在当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根植于传统特质,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变得愈加清晰,而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愿景也变得有迹可循 1.2 传统是地域文化的秉承之魂 美国学者希尔斯认为,传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创造的种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在他的观点中,认为传统是地域文化的“达芬奇密码”同时,英国学者亚卡尔桑德斯对传统的诠释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他形象的将传统比喻为存储,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人类不断地发展,传统也就不断的存储在历史长河中,而这种传统随着人类世代的更迭,进行着不断地传承,引导着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活动不断地“按常规向前推进”因此,从以上的角度来看,“达芬奇密码”和“不断地推进”都可以认为传统在地域文化中的一脉传承作用,传统可以认为是地域文化的秉承之魂 2 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传承基因 2.1 广义视角下的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传承基因解读 从广义视角来看,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是要根植于所在的区域大环境中,那么要对区域环境进行解读。
前文提到,地域文化受所在的社会文化自然政治要素影响较大,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者综合作用于传统民居,决定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外形与建筑性质自然要素中的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跨越几个纬度,气候和温度差异较大在东北三省,建筑体量较大,墙体较厚,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这也是由于寒冷的气候所导致的而在两广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潮湿,很多民居采取将一楼架空的形式,而形成骑楼的建筑景观 2.2 狭义视角下的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传承基因解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大区域中的小区域小环境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建筑特色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相比大区域下的差异性相对较小,但也是属于文化传承基因的作用范围之内例如,在云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中,虽然都在云南这片大区域当中,但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大差别传统民居在建造时,要依据其所在的地形地貌,有的在平原上聚居在一起,有的顺应山势而建,有的则是一楼架空临靠河边,有的则是在丘陵地区,种种地势差异对建筑组合形态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3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整合 传统基因传承下的民居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瑰宝,在当今现代化与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求当今我国传统民居发展的灵感与火花。
3.1 化整为零 不管是自然因素还是人文因素,最后综合作用于传统民居体现出来的是建筑形式与建筑特色这些都是传统设计手法的体现,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不能固守传统一味不变,也不能完全抛弃以前的形式在传统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问题上,化整为零是一个有效的整合方法这种整合方法主要运用于建筑单体例如在云南石屏古城传统民居商业步行街的改造中,将部分传统民居改造成特色商业步行街将建筑单体大体量划分为零星小体形,将整条商业街也是进行划分进行分段处理,在各个建筑小体形和分段街道上,根植于当地云南特色传统民居特点,对建筑的门窗开间、小空间形态处理、装饰细件以及街道临街建筑的开间进深等细节空间的处理问题上,将传统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 3.2 移植重构 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空间的处理,有内部空间的营造,也有外部空间的过度其中空间的组合是建筑设计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在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的时候,过于老旧的传统民居要进行拆除与更替,那么新旧建筑如何协调共存是改造的核心议题其实新旧建筑共存落实到空间上,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空间之间如何协调组合在平面组合过程中,要汲取传统民居中的精华,将传统建筑文化基因体现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设计中,其中根植于传统民居原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方位秩序、空间序列、组合方式、不同构成单元、对称与非对称等多种组合方法,来进行平面布局的组合重构。
可以理解为是在现代设计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传统设计元素的移植与重构 3.3 借鉴再生 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冲击下得以延续和再生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对传统民居进行多种处理,强调再生是目的,借鉴是形式为了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脉络和地域特征,需要不仅在形式上借鉴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局部造型和装饰,更是要在内涵上体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而且这种借鉴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复制甚至是抄袭,而是有的选择有的放矢的去运用,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回归,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这样的借鉴再生,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4 结语 传统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留下的产物,传统民居和建筑文化更是传统元素在建筑中的体现对待传统民居和所显得建筑文化,我们要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能毫无保留全部继承,也不能不加理解一味全部摒弃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化双向整合,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先峰,冯新刚,牛大刚.传统民居建筑理念、特征及其当代传承问题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12). [2] 陶渊,孙杨栩,唐孝详.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J].南方建筑,2012(06).第二篇: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之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论文 2900字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对浙江民居中建筑装饰的调查分析,论述了隐含在民居建筑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阐明了新型民居建筑应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关 键 词 :民居 建筑装饰 自然和谐 文化价值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1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1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1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1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
江南水乡古镇,像1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1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4大着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8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
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1尊童子像和1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1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3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3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1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
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10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冒号):白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