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期刊论文].pdf
2页县级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索 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口 欧小蓉 张舒媛谭 长军 一、县级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 问题 ( 一 )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的意识还很薄 弱 一 是主 动深 入基层 调研 的愿 望不 强 长 期 以来 , 社会上形成 的“ 重理轻文” 思想让人文科学工作者 自 信心不足 , 以致“ 自轻” 一般而言 , 社会各界对 自然 科学和技术科学重视程度 比较高 ,而对人文社会科 学 的作用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足 比如 , 对在科技领 域作 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重奖 ,却很少对 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成就的社会科 学工作者重奖 社会上的这种价值取 向必然影响到社会科学工作者 的积极性他们中部分人认为, 既然不受重视 , 也没 有必要出大力气 , 去基层搞什么调研 二是给予社会 科学课题的经费太少 , 他们缺乏积极性一般而言, 上级部门给予 自然科学的科研经费通常是社会科学 的两倍甚至数倍 , 挫伤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是“ 懒得多事” 的思想作祟因为缺乏有力 的激励 机制 , 干不干 、 干多干少都一样 , 缺乏动力 , 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 , 没有必要去 自寻烦恼 , 也就懒得多事了。
四是与地方的关系松散 , 若即若离 , 为地方经济社会 作贡献的意识淡漠 ( 二 ) 课题 研 究针 对性 不强 , 应 用价值 不 大 一 是 所确立的课题往往是看研究者 自己有用无用比如 对评职称有用就搞 , 无用就不搞 因为与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关系不大 , 解决不 了实际问题 , 不能引起地方 政府或相关部 门应有的重视二是一些课题 为单位 指定 , 研究者有被迫感 一些单位 囿于狭隘的出成绩 观念,为了在数量上占优势 ,给社科研究者摊派任 务 因为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 , 他们为完 成任务而做 , 视野范围不广 , 针对性不强三是有 的 课题与地方合作的领域相对狭窄没有以地方需求 为导向, 不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 , 层面不够深 入 , 具有片面性因为没有长远发展规划作指导 , 缺 乏科学的发展定位和概念设计 ,不能进行统筹合理 的规划和安排 , 缺乏针对性 , 应用价值不是很大 ( 三) 科研成果转化不 多一部分科研成果花了 很多金钱和精力完成了, 但却束之高阁, 并没有得 到 有效转化 , 变成生产力 , 这是很 可惜 的事情。
主要原 因有三 :一是当地社科联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桥梁作 用 二是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 因为没有建立起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 随意性较大, 缺少与 当地的横 向联系 ,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引导机制 与合作平 台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也就没有主动转化 的动力三是缺乏这方面的中介机构 目前 , 在经济 欠发达的小地方 ,还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社会 中介 机构, 科研成果的转化相对困难 四是缺乏必要 的人 力物力保证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 应用性研究成果不 足 ( 四) 在“ 联” 字上下的功夫不够一是在整合全 县资源方面还需努力 以石柱县为例, 科协、 党校、 农 广校、 社会主义学院、 民族干部学校 、 行政学校 、 职教 中心以及十多所实用技术培训学校, 数量不少 , 但都 存在小 、 散等 问题 , 服务范 围都很狭窄 , 缺乏相应的 机构对他们进行整合 ,社科联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 还不明显 二是开展学术活动很少 搞一次学术活动 从组织 、 开展到结束 , 得考虑每一个细节 , 劳神费思 社科联活动经费有限, 目前开展得不是很多。
三是基 地建设还没有起步, 没有挂牌专门的研究机构 四是 没有开辟相关的网站 由于意识和视野的局限, 石柱 县社科联还没有开辟相应的网站 ,不能充分利用互 联 网等资源 , 拓展 自己的视野和影响五是与政府 、 高校 、 企业合作不多高校是人才聚集 的地方, 他们 为找不到用武之地而苦恼 , 他们“ 愁嫁” ; 而从地方政 府 、 企业 的角度看 , 由于他们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缺乏 深入了解 ,又为难以物色到最佳人选而哀叹,他们 ·“ 愁娶” 要让他们“ 联姻” , 社科联下的功夫还不深 二、县级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选择 ( 一) 严格考核机制, 增强为石柱经济社会服务 的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强化为石柱经济社 会服务 的大局意识 充分发挥报刊、 杂志、 网络、 电视 等各类媒体优势 , 精心策划选题 , 创新报道形式 , 加 强为石柱经济社会服务的宣传引导,帮助树立大局 意识 , 自觉做到“ 谋事布局一盘棋” 二是制定周密的 调研计划调研之前 , 要认真制定周密 的调研计划, 拟定较为详细的调研提纲 , 确保调研活动质量, 务求 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考核 制度的制定要根据石柱经济社会的实际以及石柱县 社科联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细则在工作中强化激 励机制 , 引入竞争机制 , 科学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办 0 8 7 躺 . t 政 法 , 奖勤罚懒 , 拉开层次 ( 二 ) 整合 资 源 , 设 立石柱 经 济社 会 发展 问题研 究中心 一是整合资源 充分整合科协 、 县委党校 、 社 会主义学院、 民族干部学校 、 农广校 、 职教中心以及 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基地的资源 ,组建一 支专业互补、 素质高的社科队伍 二是成立石柱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 大力开展县情研究 , 着重围 绕影响石柱跨越式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 以科学理论解读社会上的热点 、 焦点问题 , 把它打造 成促进石柱发展的重要智库,积极为石柱发展出谋 划策 三是争取挂牌成立“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基 地 ” ( 三) 主动出击, 在“ 联” 字上下足真功夫 “ 联” 是 社科联工作的最大优势 , 也是人文社科的发展趋势 通过“ 联” 来进行资源整合 , 增强凝聚力 ; 通过“ 联” 来 增强实力 , 扩大影响力。
一是开设主题多样的高端论 坛 , 为石柱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可以与一些相关 单位联合举办主题鲜明的高端论坛 ,共同磋商石柱 科学发展的大计 二是开辟石柱社会科学界网站 , 打 造对内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 子商务经济的到来 ,可以通过开辟石柱社会科学界 网站 , 经济而又快捷地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沟通 , 也 可以通过网站展示 自己的风采 、 外树形象 三是加强 与政府 、 高校 、 企业等深度合作 通过开展政策咨询 、 人才培养 、 学术交流和技术攻关等活动 , 不断提升服 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四是开展作家采风笔会活 动, 打造一批文化精 品与乡镇部门和企业联姻 , 组 织采风创作笔会活动 ,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可以组织 开展“ 千里走龙河” 或“ 重走巴盐古道” 等采风活动 , 探寻神秘龙河与古盐道 , 创作系列电视散文作品, 展 现流域民俗风土人情 五是邀请专家到基地讲学 , 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 通过聘任客座教授、 顾问等 形式 , 储备一批专家, 邀请他们来基地讲学 , 有针对 性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良方 , 这实际是“ 借智” 的好 办法 。
( 四) 多渠道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一是与县 委党校联合搞课题 , 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撑目前 , 可 以围绕当前全县工作重点作如下课题研究 : 《 三河 、 下路融城问题研究》 、 《 留守老人安全问题研究》 、 《 农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 《 农村中预防邪教传播研 究》 、 《 石柱苦文化与石柱精神研究》 、 《 石柱辣文化与 旅游发展研究》 、 《 石柱生态开发研究》 、 《 土家 “ 哕儿 调” 及文化产品开发研究》 、 《 石柱物流产业发展问题 研 究》 、 《 基层信访 中应对不 正常心态者的策 略研 究》 、 《 农 民工人城后的心理冲突研究》 、 《 农民新村与 土家风格的传 承研究》 、 《 土家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 究》 等 二是与乡镇或部门联合搞课题 围绕乡镇或 部门当前的重大问题展开调研三是与信访办联合 搞课题 信访办是各种矛盾聚集的地方 , 可以从 中选 盏 螽 0 8 8 取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集 中人力物力攻克难关 , 力争 推出一批科研成果 , 也为信访办分忧 ( 五 ) 多形式推 动科研 成果 转化 的进 程 。
一 是把 对县情 的研究成果整理成《 联合快报》 , 及时送交县 上主要领导审阅 , 每月一报 , 为政府正确抉择服务 篇幅力求短小 , 简明扼要 , 节省时间成本二是利用 党校等培训机构在课堂上把科研成果作为知识传授 给学员 党校等培训机构是个大讲堂 , 可以开设一些 相应 的课程 ,把研究 成果 融进课 堂 ,让 学员学 习 了 解 三是组成专门队伍研究地方文化特色、 挖掘地方 文化资源 ,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 提升旅游档次如石 柱县的“ 苦” 文化 、 “ 辣” 文化 、 秦 良玉精神等 , 充分挖 掘其内涵 , 把它们打造成地方文化品牌 创作 、 编著 完成石柱旅游景点民间故事精粹集 《 神奇山水无数 传说》 、 《 石柱英雄人物传》 、 《 石柱野史》 、 《 秦 良玉传 奇》 等 , 力争出版发行, 助推石柱旅游经济发展 , 提升 石柱旅游档次 四是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 发挥桥 梁与纽带作用结合石柱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 求 , 每年定期召开学术交流活动 , 进行学术观点和科 研方法的交流 借此搭建战略联盟平台 , 为促进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造势建言。
五是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 讲活动、 图片展 、 系列报告会 、 征文比赛 、 座谈会等活 动 , 定期组织开展科普咨询活动和技术咨询服务 六 是与企业联动 , 促进校企对接 , 为二者当好 “ 媒人” 紧扣社会需求 , 促使高校努力培养“ 适销对路” 的人 才 , 探索多形式 、 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 为企业 提供技术服务, 助推其转型升级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生产力, 为石柱经济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献 : 【 1 】 何鹊志. 关于社科联的特性 和功 能剖析【 J I. 求索, 1 9 9 5 年 O 4 期 . [ 2 】 董欣利 . 科协学会系统现状 与发展对策研究【 D ] . 大连理 工大学, 2 0 0 0 年硕士论文. 【 3 ] 蒋炳成. 关于科协若干问题的思索【 J J . 广船科技, 2 0 0 5 年 O 1 期. [ 4 】 陈建国. 我国学术 团体发展方略刍议【 J J . 学会, 2 0 0 5 年l 0 期. [ 5 ] 高华. 我国科技社 团发展中存在 问题 、 成 因及对策研究 f D 】 . 山东大学,2 0 0 7 年硕士论文. 【 6 ] 周瑞超. 现阶段高校科协 、 社科联的困境 与出路——以 广西为例[ J ] ; 前沿, 2 0 1 1 年1 6 期. [ 7 】 陈伟松. 新 时期广西地 区学术 团体可持续发展探 析[ J 1 .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 0 1 2 年0 l 期. [ 8 】 徐元俊. 地方 高校服 务地 方经济建 设的策略与途径探 索【 J 1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 0 1 2 年0 3 期. 作者单位 : 欧小蓉, 中共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张舒媛, 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学院 谭长军, 重庆市石柱县作协 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