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艺术》之“重回经典”.pdf
6页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讲演中,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 艺术区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这 里的古典也就是经典根据黑格尔,象征型艺术是物 质形式大于精神内容,典型的象征型艺术是建筑;浪 漫型艺术是精神内容大于物质形式,典型的浪漫型艺 术是诗歌;古典型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完 美结合,典型的古典型艺术的是雕刻在黑格尔心 目中,古典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能够体现他心目中 的美的理想浪漫艺术太过,象征艺术不及,它们都 有所欠缺尽管黑格尔在总体上持进化的艺术史观, 但就他将古典艺术奉为圭臬来说,他的思想中又不乏 怀旧的成分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黑格尔式的 矛盾:一方面希望艺术就停止在古典阶段,另一方面 对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所展现的前景又满怀憧憬但 是,黑格尔为艺术设计的归宿让所有艺术家都会深感 失望:浪漫型艺术之后,就是艺术的终结艺术在完 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要在哲学中寿终正寝如何才能避免艺术的终结?让历史凝定在某个阶 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是无 法阻挡的如何才能在不阻挡历史前进的情况下又保 持艺术的理想?利奥塔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地重写利 奥塔不是重写经典,而是重写现代。
在利奥塔看来, 艺术的目的就是把握不可把握的“现在”一旦一种 样式成为风格,它就会失去把握“现在”的能力,即 使是以把握“现在”著称的现代主义也同样如此蜕 化为风格的现代主义,就不再能切中“现在”,因而 需要不断地重写这里,我想将黑格尔的“经典”与利奥塔的“重 写”结合起来,因此我们的主张不是重写现代,而是 重回经典只有不断地重回经典,才能在不阻挡历史 前进的情况下避免艺术的终结重写的经典,一定不 是原本的经典,否则重写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我 们根本不可能恢复原本的经典换个角度来想,作为 当代人,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我们不够“新”,相 反,我们需要担心的是我们不够“旧”我们不可避 免地已然是新人,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作为新人 的我们身上呈现的所有旧事,都会因为有“新”的背 景而不可能是原原本本的“旧”的确,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艺术是以创新为 目的但是,不同的历史阶段,艺术的使命不同在 崇尚创新的时候,艺术与科学没有分家,它们共同与 宗教对立今天,艺术与科学的距离,也许比艺术与 宗教的距离还要遥远创新的任务,已经由科学来承 担了科学必须是新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但是,艺 术却可以重写,因而可以是旧的。
贡布里希认为,所 谓人文学科,就是保持对古典文化的记忆今天的科 学已经从人文学科中分化出去,独自承担起来创新的 任务,对于尚留在人文学科之中的艺术来说,保持记 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心目中的经典与黑格尔的古典既有类似也有 不同因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美,是它 们共同的地方但是,我们所说的经典不仅局限于古 希腊的人体雕刻,绘画也有经典,音乐也有经典,文 学也有经典所有经典艺术,都具有严肃的态度、正 面的价值和历史的深度,能够唤起人们的人生感、历 史感和宇宙感流动艺术“具象研究——重回经典”展览 前 言在追求标新立异的艺术界中,经典艺术因为对某 些规则或原则的坚守而饱受抨击,因为这种坚守势必 会妨碍创新尤其是在科学发明了许多新的工具之 后,经典艺术的某些功能已经为机器所取代,对经 典艺术的这些功能以及为满足这些功能而确立的规则 的坚守,就显得有些荒谬可笑比如,就绘画来说, 当照相技术成熟之后,绘画的写真功能就被照相机取 代,我们就再也没有必要坚守绘画的写真功能以及为 满足写真而确立的写实规则这种看法表面上很有说 服力,实际上却很难经得起推敲事实上,只有在照 相技术成熟之后,写实绘画才有可能成为艺术。
对 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的视野来加以理 解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是靠记忆记住所有的东 西据说那个搞了许多发明的埃及古神图提并没有因 为发明文字而得到国王塔穆斯的奖赏,原因正在于有 了文字之后,人们便无需记忆就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貌似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当然,塔穆斯并没有 能够阻止文字的流行但是,文字也并没有完全取代 记忆一方面,有了文字之后,那些能够被文字记录 的东西,就无需我们劳神去牢记,这时我们的记忆力 就会被解放出来,去牢记那些不能被文字记录的东 西另一方面,即使是那些能够被文字记录的东西, 如果我们仍然要劳神去记住它们,它们就一定会显得 格外重要,我们就一定会赋予它们格外的意义在没 有文字的时代,记忆是实用的有了文字的时代,记 忆就可以是一种艺术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 明在没有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跑步的目的 是为了克服距离有了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之后,我 们仍然跑步汽车并没有终止跑步,相反,人类奔跑 的速度更快,奔跑的姿势更美,因为奔跑已经从克服 距离的实用目的中解放出来,成为体育,成为可供观 赏的艺术在有汽车的时代,我们照样跑步,不同的 是我们对奔跑有了新的理解,赋予了奔跑新的意义。
根据同样的理由,照相机也并不会终止写实绘画,就 像文字没有终止记忆,汽车没有终止奔跑一样照相 技术只会促使写实绘画去寻求新的自我理解,去发掘 新的意义,从而将写实绘画从单纯的技艺变成艺术当然,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技术的选 择,更重要的在于价值的取向,在于态度的确立经 典艺术采取正经的或者严肃的态度,追求积极的或者 正面的价值它的敌人是盲从、狂热和虚伪我们的 艺术曾经遭受过盲从、狂热和虚伪的危害为了抵制 盲从、狂热和虚伪,一些艺术家采取不正经的或者调 侃的态度,解构积极的或者正面的价值但是,我们 不能因为有可能出现假正经而放弃正经,不能因为有 可能出现盲目的追求而放弃追求在完成对盲从、狂 热和虚伪的解构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回到正面价值的 建构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提倡重回经典,就不只是恢 复某种过去的样式,而是正对当代的问题由此,重 回经典以绕道过去的方式进入当前,让经典在当代获 得新生彭 锋2010年3月14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流动艺术“具象研究-----重回经典”展览 主 办:百得利艺术俱乐部有限公司、流动艺术 协 办:时代美术馆 策 展 人:彭锋 策展助理:鲍禹、慈海 开 幕:2010年8月20日 16:00 讲 座:2010年8月28日 16:00—18:00 展 期: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8月30日 展 地:时代美术馆35层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中环世贸中心D座35 层本次展览以具象研究为线索,分别从革命现实主 义:孙浩、周武发、罗敏;乡土现实主义孙为民、刘 孔喜、王宏剑、王立平、龙力游、崔全成、郑艺、叶 剑才、王少伦、韩洪伟、海阳、余含兮、林大陆;批 判现实主义徐唯辛、张延昭、忻东旺、李贵男、范 勃、张俊明、王龙军;新古典主义徐芒耀、杨飞云、 郭润文、袁正阳、朝戈、李晓刚、毛以岗、李彬、 徐晨阳、李文涛、王卓、彭斯、刘晟、谢郴安、陈承 卫、李贵君、梁晓宁、曾传兴、来源、张晨初、郭祖 昌、曹刚、李煜明、戴平均;都市现实主义冷军、莫 大风、李士进、徐青峰;超级现实主义六个角度,选 取了数十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参加此次展览。
部分参展作品:余含兮 阵阵经声自佛廊飘过 布面油画2010莫大风 乡梦 布面油画李彬 春风吹来的时候 布面油画2007崔全成 腊月二十三 200×180cm 布面油画2009 陈承卫 银簪花 2010李士进 休闲 布面油画2008展览开幕现场:策展人、北大教授彭锋致辞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建新致辞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高文漪致辞收藏家唐炬致辞红风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根俊致辞“流动艺术”执行主编鲍禹致辞媒体宣传:ART概 新华网 优酷 《画廊》、《收藏界》、《艺术概》、《当代艺术》、《艺术北京指南》、《CIGE GALLERY GUIDE》、新京 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中国青年报、雅虎中国、搜狐文化频道、艺术中国网、东方视觉网、 网易、今日艺术网、当代艺术沙龙、中国艺术新闻网、卓克艺术网、世界中国艺术网、国际艺术界网、艺 超网、中国网、麦子当代艺术网、雅客艺术网、卓克艺术网、99艺术网、嘉德、艺术眼、中国艺术新闻网 展览平面宣传资料:宣传海报活动请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