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87006889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47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能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掌握字词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以诵读、讨论、练习为主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1、给生字注音 2、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第一教时) 二:导入新课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贰、汜、佚、缒、说、戍、敝、共、逢、阙 2、填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末年 所著,由于它是对史书《 》所作的传注,所以又称《 》,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 》,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四:诵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自由诵读 五:解释字词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 3、师必退 4、今急而求子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既东封郑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与 10、亦去之 六:翻译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七:自主研读 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然后集中提问,老师解疑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八:理解课文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提示小结: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提示:(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详见教学论文《浅析的论辨艺术》 4、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 伯:直截了当 烛之武:迂回曲折 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从本题和第4题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这对你有何启示? 提:(1)略 (2)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 (3)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一九九九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和侵犯,而我国政府没有感情用事,而是从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事端是完全正确的此题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九、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特点 提示小结:组织严密,曲折有致,首尾呼应 十:结合原文语句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示: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以上两个问题可稍作讨论,不必深入探讨) 十一:自由诵读,检查背诵;完成练习三 十二:知识积累 1、找出本文中之、于、以的不同用例,并解释,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学课文中与此相同的例句 例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B:是寡人之过也 助词,的 C: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D:唯君图之 指示代词,这件事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学课文中实词“鄙、若、知、说、辞”的用例,并解释。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浅陋 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陋 越国以鄙远 边境、边邑 十三:阅读迁移 孙权袭荆州(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荆州杀关羽),先主(刘备)大怒,欲讨权云(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窃取帝位),当因(顺应)众心,早图关中(泛指函谷关以西一带),据河(黄河)渭(渭河)上游以讨凶逆(叛逆,指曹魏势力),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放在一边)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能卒(通‘猝’,很快)解也先主不听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 讨论:赵云的话有道理吗?先主为何不听?结果怎样?这对你有何启示? 教学说明: 笔者以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多读多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材料,增强文言语感;二是抓住字词,新旧联系,建立文言词汇网络;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切忌死填硬灌本文的教学即如是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译文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 一、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同 无能为也已: , “矣” 已 , 了。

      共其乏困: 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 何厌之有 :厌,通“餍”, 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 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 主 夜缒而出: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 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 订立盟约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 共其乏困:乏困, 缺少的东 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 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 名词使动用法, 得到好处 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 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 以…作为边境, 把… 当作边境 一、 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 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