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食和月食》同步练习1(浙教版七年级上).doc
17页第三单元 地球与宇宙课题6 日食与月食1 知识题练感知地带1.日食的形成原理和日食的类型(1)形成原理:当月球通过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本要射向地球的光,形成日食日食发生在初一“朔”2)日食的分类: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3)过程: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缘开始,东缘结束2.月食的形成原理和月食的类型(1)形成原理: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本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望”2)月食的分类:月全食和月偏食3)月食的过程月面先亏损于东缘,复圆于西缘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是;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的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是,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3)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六4)开始的部位不同日食总是从太阳西边缘开始,到东边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5)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6)看到的范围不同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 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边暗2)两者的发生都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关3)月食时,月面呈现古铜色;月相时,看到是不同形状的明亮月球4)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29.53日);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但不是每个月都有知识点1 日食的形成原理和日食的类型例1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两河流域的米提亚人与吕底亚人正在交战,天突然黑下来了,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1)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2)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3)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的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思路导引:古代很多神话传说,如中国的“天狗吃月”、“天狗吃日”等,都与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有关,由于当时观察条件的限制,以及不能科学有效地结实一些天文现象,所以才将一些天文现象的神秘化。
首先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中,可判断该天文现象发生在白天,应为日食,再根据日食的成因、分类,最后完成问题解答解析: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的白天,当月球通过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它挡住了太阳本要射向地球的光月食、流星和极光多发生在夜晚相对黑暗的夜空背景中答案:(1)A(2)A(3)地球-月球-太阳题练1 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一张实验图(如图3-6-1):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2)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球? 题练2 如图(3-6-2)所示,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的各阶段顺序的是 图3-6-2知识点2 月食的形成原理和月食的类型例2 一位美术爱好者在我国某地发生月全食时,即时绘制了几幅图画(见图3-6-3),试根据月全食过程判断,能正确反应一次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图3-6-3思路导引:对于月全食发生过程的了解,要善于分析月食发生的原理,并熟练辨别月食与日食发生过程的区别,特别要注意,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与日全食过程是相互颠倒的。
解析:月食是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之间,当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发生的,这时地球阻挡了太阳射向月球的阳光由于月球自西向东进入地的阴影,因此月全食过程从月面东侧开始西侧结束,反映在书上是从左(东)向右(西)图3-6-4答案:A题练3 图3-6-4中月球所处四个位置中,有可能发生新月和月食的分别是 ( )A.A点和B点 B.A点和C点C.B点和D点 D.B点和C点题练4 关于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时,发生月偏食 B.当月球全都位于地球的本影时,发生月全食C.月食发生在农历的每月十五前后 D.月食分为月全食、月环食、月偏食三类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 例3 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能在同一天中发生日食和月食 B.都是从自身东缘开始,西缘结束C.日全食、月全食都可能会同时发生 D.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思路导引:首先要明确日食与月食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成因的不同。
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析:由于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的日食,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所以不可能在同一天发生日食和月食;日食从日轮的西缘开始,在日轮的东缘结束;月食从月轮的东缘开始,在月轮的西缘结束;由于月球直径远小于地球直径,所以月食没有月环食;由于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日食的圆弧形缺损只能证明月球是个球体,而无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月食是地球在月亮表面的投影,月食的圆弧形缺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答案:A 题练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月食现象B.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题练6 读图3-6-5,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反映的是日食情况,请按照日全食的过程将各图按序号排列: ,此图中未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 ,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该图反映的是月食情况,请按照日全食的过程将各图按序号排列: ,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例4. 根据图3-6-6所示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此图所示的日地月三者位置时的月相黑暗部分用阴影表示)(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 3)画出约七天后的月相黑暗部分用阴影表示)(4)七天后是否会发生日食或月食现象?思路导引:对比月相和月食异同点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绘图和解答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日、地、月成直角分布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的月相东边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看到的是东半边亮的下弦月(如图3-6-7A所示);根据“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运动”,因此图中箭头指示东的方向随着月球运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月面面积将逐渐减少,一直到完全看不到(新月)(如图3-6-7B所示)下弦月出现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七天以后,大约是农历初一,月相为全黑的新月七天后,由于日、地、月大致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此时,可能出现由于月球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而形成的日食现象。
答案:(1)如图3-6-7A (2)缩小 (3)如图3-6-7B (4)如果日地月在同一平面上则有可能发生日食现象题练7 关于月相和月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与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有关B.发生的时间都是农历初一C.发生时,月亮自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D.发生月食时的月相为新月 领悟:月球比太阳小很多,直径大约是太阳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与太阳的圆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太阳遮住而发生日食领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会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会产生月偏食由于月球直径远小于地球直径,所以就不可能有月环食领悟:日食和月食都是特殊的天文现象,日食发生在白昼,月食发生在夜晚日食发生时,太阳或大部分或全部被遮黑,天色突然变黑,犹如夜幕降临,天空中出现了星星;月食发生时,由于地球大气的在折射作用,看到的月面呈弱暗的古铜色领悟:日食和月食都是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天文现象,这种位置关系是统一在月相形成原因中的。
方法题练题型1 用日食和月食天文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图3-6-8例5 图3-6-8中有甲、乙、丙三张照片,是某同学拍摄于一次日全食的不同时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这些照片的拍摄日期应该为农历几月几日?(2)按照日食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三张照片排列顺序3)如果拍摄的是月食过程,照片中的月亮会是怎样的?为什么?(4)每年的这天该地都能看到这样的天文奇观吗?为什么?思路导引:理解日食发生的基本原理及过程,首先从照片中获得相关信息,对照教材中“日全食过程图”,然后将三张照片进行正确的排序同时,作为观察者,在地球上观察日全食,还要考虑地球大气层对观察活动的影响,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不重合性,从而来思考日全食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出现这个问题解析:日食必发生在朔(农历初一),此时地球位于月球的背日方向(即月影所在的方向),即位于日月连线的延长线上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缘开始,东缘结束拍摄日全食的照片需要仰拍,所以照片冲洗出来后可以根据星图的定向方法来定向,即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分析可知:照片甲所反映的是日全食即将结束时的情景,丙反映的是刚开始时的情景发生月食时,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
月食时,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作用,使月食部分的月球并看上去呈暗弱古铜色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发生,这取决于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