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搬上万米高空靠啥技术?.docx
3页互联网搬上万米高空,靠啥技术?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赵觉珵从18日开始,中国民航旅客在空中能做的不再只有看书、睡觉和发呆,发、刷微博、看视频都将成为可能随着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先后宣布开放飞机上使用PED(便携式电子设备),WiFi这一互联网时代的“基本需求”也被搬上万米高空在高空中的客机上网是何感受?为何之前不许使用呢?目前还是体验阶段18日体验了东航空中上网服务的高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的空中WiFi只能算是“半成品”高先生18日早上乘坐东航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前往上海虹桥机场登机之后发现可以用WiFi上网,确实很惊喜”,高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在飞机完成爬升、进入巡航状态后,乘客就可以用或者平板电脑搜索到飞机提供的WiFi连接后,会提示用座位号等个人信息进行登录,之后就可以开始上网了据航空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东航目前有74架可以提供上网服务的飞机,海航有17架波音787可以提供空中WiFi高先生称,空中WiFi的信号还算稳定,但网速确实“不敢恭维”通过飞机WiFi,我能做的也就是发发,还基本上只能发文字浏览网页很困难,看视频就更不要想了。
高先生还补充道,据空乘人士介绍,空中WiFi服务并非免费,目前是“体验阶段”所以不收费,官方的说法是“邀请旅客免费体验价值为258元的上网套餐”为何以前不能用?尽管“应全程保持关机”的飞行禁令已经被解除,但除了允许利用机载WiFi上网外,在空中用4G、3G信号打、上网的功能依然被禁止此外根据民航局的最新公告,在低能见度飞行阶段和飞机疑似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干扰等情况下,也应禁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那么为什么以前坐飞机必须保持关机?这条禁令最早始于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做出的规定,当时担心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干扰客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但多年实践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造成飞机通信、导航受干扰的案例,也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明干扰的危害同时近年来机载导航设备对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在增强,的辐射强度也变得更稳定,再加上世人对于“随身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成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放开的“飞行模式”即便这样,各国航空主管部门和航空公司仍需要对不同型号、不同生产年代的客机抗干扰能力进行认真评估,以确保飞行安全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目前东航和海航批准提供空中WiFi功能的客机都是较新的双通道宽体飞机。
未来普及之路在何方?机载WiFi为什么在空中用起来体验这么差?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通信专家项立刚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机载WiFi基本都采用卫星通信,卫星频率有限,带宽也较窄,影响了飞行中上网的体验据项立刚介绍,机载WiFi的提供方式主要分为基站(地对空)和卫星通信两种,国内航空公司大多使用的是后者航空专家王亚男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已经有供应商为客机提供机载WiFi的硬件改装服务,在订购飞机的时候也可以要求飞机装备该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飞行过程中,飞机不会受到干扰,保证航空安全据估算,改装一架飞机的成本约30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这套设备的用户体验却很一般,“目前使用的卫星资源有限,带宽窄,一旦使用卫星的飞机和用户多了,体验就会因为分配的带宽减少而急剧下降王亚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飞机上也并非完全不能提供和地面一样质量的WiFi,但是需要更好的硬件设备,以及购买卫星信道的更大带宽不过,是否值得这样做主要还得看经济效益项立刚认为,相比卫星通信,已经在美国使用多年的基站方式更加有可行性虽然基站需要改装,或者沿着航路重新建设,有一定成本,但是体验更好,技术也比较成熟。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机载WiFi的未来在新一代的Ka卫星目前采用的通信卫星为Ku卫星,正处于商用试验阶段的Ka卫星通信速率更快、容量更大、成本也更低,或许能成为解决机载WiFi服务问题的办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