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
21页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1、本组教材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音乐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体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这些作品有古今中外的,有文学巨匠的名篇名著,课文中人物虽然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2、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协助他人的品格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3、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相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导学生理解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二、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2、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来3、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扎根三、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9、穷人【教材简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重点难点)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 、课件【知识衔接】列夫·托尔斯泰:(1982~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教法学法】教师引导、点拨法;学生自学、交流法;抓关键词句理解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主要内容一、插图导入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人物穿着和家里摆设,给插图起题目《穷人》2.板书课题,齐读读题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二、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目标: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想一想,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主学习3、汇报展示,评价①、抽读生字新词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课件出示)第一段(1—2):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桑娜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最后):渔夫主动提出抚养西蒙的孩子③、读文检测:接龙读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小结:渔夫和桑娜家境贫寒,却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能够看出他们的品质是多么美好善良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1、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目标:细读课文,思考:作者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善良品质?2、学生合作学习,边读边画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批注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师预设: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生动的环境描写,既体现天气的恶劣,又体现桑娜勤劳能干)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随文理解“忐忑不安”。
3、“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通过丰富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的复杂心情和善良品格4、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5、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6、抓住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三、总结课文主要通过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语言,赞美穷人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四、拓展延伸阅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板书设计】9、穷人 对家庭的付出 对邻居的牵挂 善良、乐于助人 对丈夫的担忧 【作业布置】 1、辨字组词搁( ) 撕( ) 霉( ) 虑( )阁( ) 斯( ) 莓( ) 虚( )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省略号的不同用法:(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表示数字的省略)(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表示思维混乱,惊恐慌张)(3)、“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教学反思】10※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预设目标】1、读通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重点)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难点)【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磁带、课件【教法学法】讨论交流、自读自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整体感知课文1、生读阅读提示,通过提示,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2、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1)自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别饿坏了那匹马”在课文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学生自主学习4、小组合作交流 5、汇报展示,评价师预设:①、文章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②、文章三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青年对碧云说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让我心安理得地看书第三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三、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1、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目标:细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美好善良品质是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2、学生合作学习,边读边画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批注3、汇报交流,学生评价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四、总结拓展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2、读读课外书《美丽的谎言》板书设计】10 ※ 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 热心肠 很善良 “我”: 爱读书 有志气【作业布置】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听写课文的生字新词,积累美词佳句 三、写反义词 善意( ) 残疾 ( ) 美丽( ) 鄙视( ) 神圣 ( ) 简单( ) 【教学反思】11、唯一的听众【教材简析】“我”在一片树林中练习拉小提琴,邂逅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后自己拉琴成曲,水平较高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当地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练习文章文质兼美,以人物前后的突变为线索,赞美了“我”刻苦练琴的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有深层领悟重点)4、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难点)【课前准备】课文插图、课文重点句段的课件【教法学法】讨论交流、品读感悟、联系实际理解【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