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的两种电流型控制方式.docx
5页逆变器的两种电流型控制方式摘要:研究分析了逆变器的两种双环瞬时反馈控制方式一一电流型准PWM控制方式和 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介绍其工作原理,分析比较其动态和静态性能,并给出 具体实现电路及系统仿真结果电流型双环控制技术在DC/DC变换器中广泛应用,较单电压环控制可以获得更优 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3]其基本思路是以外环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内环电流给定,检测 电感(或开关)电流与之比较,再由比较器的输出控制功率开关,使电感和功率开关的峰值电 流直接跟随电压调节器的输出而变化如此构成的电流、电压双闭环变换器系统瞬态性能好、 稳态精度高,特别是具有内在的对功率开关电流的限流能力逆变器(DC/AC变换器)由于 交流输出,其控制较DC/DC变换器复杂得多,早期采用开关点预置的开环控制方式[1],近 年来瞬时反馈控制方式被广泛研究,多种各具特色的实现方案被提出,其中三态DPM(离散 脉冲调制)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性能优良,易于实现本文将电流型PWM控制方式成功 用于逆变器控制,介绍其工作原理,与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比较动态和静态性能,并给出 仿真结果1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有多种实现形式[1, 2, 4, 5],其中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 制性能较好且易于实现[1]。
参照图1,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检测滤波电感电流iL,产生电 流反馈信号ifif与给定电流ig相比较,根据两个电流瞬时值之差来决定单相逆变桥的4 个开关在下一个开关周期中的导通情况:ig—if〉h时(h见图1,为电流滞环宽度,可按参 考文献[1]P64 式 5口2 选取)S1、S4 导通,UAB=+E,+1 状态;ig—if—h 时 S2、S3 导 通, UAB="—"E,—1 状态;|ig—if|h 时 S1、S3 或 S2、S4 导通,UAB="o, "0 状态两 个D触发器使S1〜S4的开关状态变化只能发生在周期性脉冲信号CLK(频率2f)的上升沿, 也就是说开关点在时间轴上是离散的,且最高开关频率为f仿真和实验表明,iL正半周,逆变器基本上在+1和o状态间切换,而iL负半周, 逆变器基本上在一1和0状态间切换,只有U0过零点附近才有少量的+1和一1之间的状态 跳变,从而使输出脉动减小2电流型准PWM控制方式T「 n.图1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综合常规PWM单、双极性工作方式的优缺点,并借鉴滞环控制技术,得到改进的电 流环控制电路如图2S3、S4基本上以低频互补,Si、S2以高频互补方式工作。
其基本工 作原理:(1) ig正半周,即ig〉o时比较器CMPi输出高电平,S3 一直关断时钟信号CLK的上升沿将触发器RSi置1, Si、S4导通,S2关断,UAB为+E, iL按式(1)上升Mi=diL/dt=(E—Uo)/L(i)当iL升至if〉ig时RSi翻转,Si关断、S2导通,UAB为0,iL按式(2)变化 M2=diL/dt=—Uo/L(2)若Uo〉o,则iL下降,至开关周期结束;而若Uoo,则iL继续上升,此时可能出现 三种情况:① if上升率小于ig,则if相对于ig下降至开关周期结束;② if上升率略大于ig,开关周期结束时if大于ig而小于ig+h,则下一个开关周 期仍保持该状态(UAB为o);③若if升至ig+h,则CMP3翻转为1、将RS3清零,S4关断,负载通过D2、D3续 流,UAB为一E, iL按式(3)下降至开关周期结束if的峰值不大于ig+hM2=diL/dt= — (E+U0)/L(3)(2) ig负半周,即ig 比较器CMP1输出低电平,S4 一直关断时钟信号CLK的上升沿将触发器RS2清0, S2、S3导通,S1关断,UAB为一E, iL按式(3)下降。
当iL降至if时RS2翻转,S2关断、S1导通,UAB为0, iL按式(2)变化:若U0, 则iL上升至开关周期结束;而若U0〉0,则iL继续下降,此时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① if下降率小于ig,则if相对于ig上升至开关周期结束;② if下降率略大于ig,开关周期结束时if小于ig而大于ig—h,则下一个开关周 期仍保持该状态(UAB为0);③ 若if降至ig—h,则CMP4翻转为1, RS3清零,S3关断,负载通过D1、D4 续流,UAB为+E, iL按式(1)上升至开关周期结束if|的峰值不大于|ig—h|,即|ig|+h可见,这也是一种三态工作方式:iL与U0同相时,逆变器工作在PWM方式, 在1状态和0状态(或一1状态和0状态)间转换;二者反相时,滞环才起作用,它使逆变器 在1, 0和一1三种状态间转换图2电流型准PWM3静态性能的比较以某逆变器为例,分析和比较上述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动态和静态性能电路参数: E=i8oVDC, L=imH,C=20yF;调制频率为 f;输出:Uo=ii5VAC、fo=4OoHz;额定负载: ikVA电流和电压反馈系数分别为0口4167和0口25;电压调节器为PI型:放大倍数 Ap=i3^5,时间常数 Ti=oHl27ms;表1为不同负载和不同调制频率下Uo与基准电压Ur的静态误差和Uo的THD。
表1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稳态性能的比较i.f=2okHz静差(%)THD (%)PWM滞环PWM滞环空载1.021.023.82.8阻性满载o・970.972.62.0感性满载(cos^=o・7)0.90.9411.23・5整流性负载1.021.013・23.72.f=30kHz静差(%)THD (%)PWM滞环PWM滞环空载1.021.020.730・7阻性满载O・980.981.10.77感性满载(cos^=o・7)0.940.952.01.4整流性负载1.021.022.83・03・f=3okHz静差(%)THD (%)PWM滞环PWM滞环空载1.031.02o・50・24阻性满载o・98O・980.330・26感性满载(cos0=O.7)o・95o・95o・68o・4i整流性负载1.021・O31・92・2MA)34JUQDZtMJO-lOiOQTnne(tnsf2on. 分析表1及仿真波形(略),发现:(1) 调制频率f较低时,电流型准PWM波形失真较严重,但其THD随f升高而迅 速减小2) 功率开关管在电流型PWM方式时的平均开关频率高于滞环方式,这意味着前 者的开关损耗较大3) 电流型PWM方式下,谐波分量集中在调制频率及其整倍数附近,而电流滞环 跟踪控制方式下UAB的谐波比较平均地分布在较宽的范围内,调制频率较低时容易产生较 大的噪音4) 输出电压静差基本上不受电流跟踪方式、调制频率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电压 调节器参数,也受主电路参数影响4动态性能的比较由于开关点的离散性,DPM电流跟踪控制方式在控制电路中引入了一个时间常数为1/f 的等效纯滞后环节,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有不利影响图3为起动及负载变化时 两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感电流iL和输出电压Uo仿真波形可见,PWM方式下的动态性能较 好,特别是调制频率较低时,差别更明显但随着调制频率的提高,滞后时间常数减小,滞 环方式的动态性能明显改善,接近于PWM方式改变PI电压调节器参数(减小放大倍数或增大积分时间常数)可以改善动态响应的 稳定性、减小动态压降,但又将增大静态误差,即重载时的电压降落,延长调节时间。 换言 之,在达到同样动态性能的前提下,电流型PWM控制方式允许较大的放大倍数或较小的积 分时间常数,从而获得更好的静态性能5结语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实现简单,开关损耗较低、失真较小电流型 准PWM控制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动态性能,特别是系统稳定性及较小的输出电压降落,电 路实现比较复杂,它适于调制频率较低或逆变器输出滤波电感L、电容C较小的情况而调 制频率较高时,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性能优良的控制方式。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