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伦关系――父子有亲.doc
19页五伦关系――父子有亲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规定作为父亲要对孩子很慈爱?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自然地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与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没有,都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一)父慈如何慈爱孩子?这个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后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好象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这一亩心田里,到底种下了什么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种子?不论是好种、还是坏种,它都会发芽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一直报怨下去差不多要讲五分钟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我接着反问道:「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结舌,答不出来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不找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种子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两、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在是否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地说:「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
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而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会打从心里生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所以当我们拿着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接过我们递过的食物,爷爷、奶奶抚摸我们的头非常欢喜,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学》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谈何建立孝道呢?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给孩子看!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什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的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先赶快学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道理!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
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炼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慈爱是要有理智的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自己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带著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所以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幷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念书,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援你」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明瞭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假如你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即使孩子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当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徵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董事长拿著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来的结果就企划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的稳重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闆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
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二)子孝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他念念想著,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1.孝要怎么教?(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孝要怎么教?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的教诲还有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一」长假,她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上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然后对著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
」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其实幷没有人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而他只是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好象自己不为父母做些什么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爸爸按摩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著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二个」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悄悄说:「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儿子除了吃得很高兴外,保证还会将此法学得很彻底,长大后他买水果也只给自己的孩子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自以为聪明,偏私偏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学错了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以身作则2)亲师合作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
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才二、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面,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盆藏起来,这个妈妈心里想什么?她心里一定想等一下端水弄洒了,我不就麻烦了!所以赶紧把盆藏起来后来我就对她说:「这样做不对,因为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用孩子端的洗脚水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法增长」人的善心就好象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又问:「他给我弄洒了怎么办?」我说:「弄洒了更好他弄洒之后你就跟他说:『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会洒是你端盆时两手没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
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著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还有一个家长打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有一天太累了,躺著还没盖被子就睡著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母亲奇怪地问:「那怎么会有面吃?」女儿说:「我做的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这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著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3)夫妻配合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