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演讲.doc
22页马丁路德金演讲篇一:马丁·路德金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简介 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929年1月15日,小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
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篇二:马丁路德金_我有一个梦想(中英文)演讲稿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 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 然而,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著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著“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
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 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 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会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后退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满意?”只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牺牲品,我们就决不会满意。
只要我们在旅途劳顿后,却被公路旁汽车游客旅社和城市旅馆拒之门外,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限于从狭小的黑人居住区到较大的黑人居住区,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的孩子被“仅供白人”的牌子剥夺个性,损毁尊严,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纽约州的黑人认为他们与选举毫不相干,我们就决不会满意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你们有些人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暴袭击和警察暴虐狂飙摧残的地区你们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继续努力吧,要相信:无辜受苦终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窟和黑人居住区去吧要知道,这种情况能够而且将会改变我们切不要在绝望的深渊里沉沦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可爱的自由之邦,我为您歌唱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佐治亚州的石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田纳西州的望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I have a Dream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Delivered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on August 28, 1963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we must face the tragic fact that the Negro is still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ing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So we ha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n appalling condition. In a sense we ha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 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 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sofar as her 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