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河变迁与聊城发展.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450349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S(代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S:运河变迁与聊城发展 以生态旅游为例专业代码:070701作者姓名:崔朋朋 学 号:2009300168 单 位: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李庆朝 2011 年 5月 310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 j 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 : 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 = 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 : 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装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订线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刖舌1运河与聊城1.1运河的贯通 11.2聊城在运河中的地理位置 22基于运河的聊城生态旅游的发展 22.1聊城段运河遗产旅游资源 22.2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2.2.1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32.2.2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42.3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2.3.1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42.3.2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53生态旅游的发展对聊城的影响=13.1旅游开发对•聊城的正面影响3.1.1对旅游地居民的正面影响 5线 3.1.2对旅游地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 5: 3.1.3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 5; 3.1.4 XV旅游地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 6: 3.2旅游开发对聊城的负面影响 6: 3.2.1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 6; 3.2.2对旅游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7: 3.2.3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7: 3.2.4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7; 3.3对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的控制措施 73.3.1尊重当地居民,更加重视社区旅游参与 73.3.2对旅游地居民的宣传与教育 83.3.3协调利益分配体制 83.3.4宣传营销与引导旅游者 83.3.5政府调控与监督 93.3.6发挥政府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93.3.7未雨绸缪,防止出现“新殖民主义” 9II12参考文献致谢——摘要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地处山东运河沿岸的聊城逐渐由一•个地方政治中心城市转 变为一个发达的商业城市,并且为聊城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聊城生态旅游 业的发展。

      聊城旅游业的发展给当代居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带来了积 极和消极的影响关键词:京杭运河;聊城;发展AbstractLiaocheng, which is at the shore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has turned from a political center into a developed commercial city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Canal .The canal brings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for Liaocheng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 eco-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mad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esidents, soci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al.: Key words: Change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Liaocheng ; Development.装订运河变迁与聊城发展 ——以生态旅游为例刖目: 京杭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之一,: 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京杭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路线随着历代京都: 的改变和黄河的改道,曾几经变迁隋朝以后,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内河、: 联系海港的南北水运交通干线,而且还兼有灌溉、防洪、排涝之利,对历代的政装 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曾起了重要作用京杭运河水运事业的发达,造就了 一批沿运河线繁华都市聊城市的聊城、临清与张秋曾分别获“漕沌之咽喉,天 订 都之时腋,江南一都会”、“小天津”与“小苏州”等美称解放后,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聊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名胜古迹得以修复, 线: 使聊城以独有的风姿,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七=1运河与聊城1.1运河的贯通: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在长江、淮河间利用湖泊、沟渎开挖了邢沟,即在大运河的前身邢沟南起邢城(今扬州)城下引江,北至山 阳入淮春秋时期运河的作用就是交通,是漕运,是战略通道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坚以洛阳为中心,开挖了通济渠,上自谷河和洛河引水 到黄河,再从黄河南岸的板渚引黄河水至肝胎入淮河,连接古邢沟和江南运河 608年,开挖了永济渠,从黄河北岸的沁口引水东北流,直达今北京公元61。

      年, 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自镇江直达杭州,共400kmo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 和杭州为终点、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已经形成隋代大运河全长2500km,其布局合 理,线路绵长,腹地广阔,并且渠道深广隋代运河的功能虽然不等同与春秋, 但仍然是运输线的作用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全国的政治中心北移,为了便于漕运以及加强对南 方经济繁荣区的控制,经水利专家的规划,在扬州运河(即邢沟)的基础上,南利 用江南运河,北利用淮安至徐州的黄河夺淮河道,再北则利用徐州至任城(今济宁) 的泗水河道,于1282年在泗水两岸的任城开挖济州河至安山,-•共75kmo 1289年 开挖会通河从安山至临清,接御河(卫河)至直沾(天津)聊城经济文化的振兴也 从此时开始 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的铜瓦厢决口,致使大运河南北断流清光绪: 二十七年,漕粮折银,漕运完全废止,再加上公路和铁路的修建,大运河大部分 : 河段都已经淤积不能通航1.2聊城在运河中的地理位置: 聊城并非京杭运河的起点或终点,也不是中间位置,其之所以在一千多公里长的运河航汩. 线上起重要作用,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聊城段运河所处的地势高,使得此处运河水源 装不足,航运受阻。

      如何解决聊城段运河水源不足的问题并确保整个大运河的畅通成为了能否 订 实现大运河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的核心问题徐州至临清段的运河是京杭运河全线地势最高的河段,因此水源不足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治理会通河时,通过深入民间学习,采纳 线 了借水行舟的建议,在山东东平的戴村修筑一条长达四百二十多米的大坝,拦腰横截汶水,; 迫使汶水之水流向西南,注入地势较高的南旺湖,然后再南北分流,让其中的三分南流七分: 北流,南流的河水经由济宁接济徐州一带的运河而北流的河水则接济会通河和御河由于聊: 城一带地势相对南北两边都高,所有船只都不能从流飘荡,只能借助水涨船高的原理保证船; 只通过京杭大运河上地势最高的河段,而能让水涨的办法就是建水闸通过闸厢水位的提高: 而相应地抬高船只的高度,船随水涨,这样过往的船只就先顺利地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顺流而下,船只就完成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飞跃,保证了整个运河的畅通从济宁到 临清的100多公里航道上.,闸坝达30多处单从政府在聊城所设船闸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聊城 在大运河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有了船闸,设立了闸官,专门负责来往船只过闸赶上船闸 不开,过往船只只好在闸口等候,少则三两天,乏则十天半月,船上人员就只好下船上岸等 候,因此带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⑵。

      2基于运河的聊城生态旅游的发展2.1聊城段运河遗产旅游资源京杭运河聊城段li前的旅游资源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尤其是民俗风情 丰富多彩,且多为运河文化的产物水域风光:聊城东昌湖景区、姜堤乐园、冠县马颊河度假村、临清凤凰岭遗址遗迹:聊城景阳冈;临清清真东、西二寺、临清大宁寺;聊城临清钞关、 鳌头矶⑶建筑与设施:聊城新建的滨海城市公园、临清宛园;聊城范筑先将军纪念馆、 :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中国运河博物馆、聊城傅斯年陈列馆、临清张自忠将军纪念 : 馆、临清张彦青先生艺术馆、临清季羡林先生资料馆、武训祠、临清舍利塔;聊 : 城东昌府区宋代铁塔;聊城光岳楼、海源阁;临清老街巷;聊城山陕会馆;聊城 :古阿井囹 旅游商品:聊城托板豆腐、武大郎炊饼、临清运河风情宴、贡汤宴、清真宴;M 聊城葫芦艺术、聊城东昌府毛笔⑸装人文活动:聊城临清京剧、东阿杂技;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水城之夏 订 冰雕艺术节、东昌府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食文化旅游节;临清美食文化节、东昌府葫芦文化艺术节;聊城冠县梨花节、荷花艺术节⑹线 2. 2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2.1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聊城发展生态旅游: 业的两大优势。

      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盛四百余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聊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交汇,人文资源独具特色,: 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40()多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临清运河钞关、明代的光岳楼、清代的山陕会馆和三国时期的曹植墓等,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 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创办的海源阁,藏书之珍贵丰富名闻天下中外读者比较熟 悉的《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许多 故事都发生在聊城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聊城本土底蕴深厚的 风土民情、以及比较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构成了聊城发展生态旅游业十分优越 的条件交通区位优势:聊城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有 利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济聊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京九 铁路与邯济铁路交汇于此聊城火车站是京九线上十二大站之一,铁路编组站为 京九沿线四大编组站之一聊城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强同周辿城市特别是济 南、青岛、口照、北京、石家庄、天津、郑州等主要区域的联系和合作,大力发 展过境旅游,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⑻2.2.2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劣势生态旅游业开发层次低:生态旅游业开发层次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 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不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 : 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景观资源不够丰富:聊城市无明显的景观资源优势,无山体、植被类特有的: 景观源开发总量偏小:聊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弱,产 : 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和就业压力较大 旅游配套设施有待于提高:旅游生产要素不配套,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仃 全面提升装部分管理者及游客的生态意识淡薄:聊城有许多景点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对 订 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垃圾公害很多地方本来规划的就不合理,乂超饱和接待游客,游客素质又普遍不高,环境破坏不可避免,结果生态旅游成了 线 “破坏生态”旅游 环境承载量管理环节薄弱:聊城对•于生态旅游的管理十分的粗放,在旅游旺: 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的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2.3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3.1聊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