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pt
20页第第 2 课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浙江余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2.地点:地点:3.生生产工具:工具:4.农耕作物:耕作物:5.原始原始饲养养业::6.定居生活:定居生活:7.原始手工原始手工业::约约6000年前年前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陕西(陕西西安东)西安东)磨制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石器、骨器、角器等粟粟已经饲养家畜已经饲养家畜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红底黑纹为主)、纺织、彩陶(红底黑纹为主)、纺织、制衣制衣粟粟鱼纹彩塑鱼纹彩塑陶盆陶盆尖底尖底瓶瓶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陶盆人面鱼纹陶盆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半坡氏族的磨制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石器石刀石刀石刀石刀石锄石锄石锄石锄石斧石斧石斧石斧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动脑筋动脑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黄河河流流域域干干旱旱、、风风沙沙大大,,气气候候比比较较寒寒冷冷,,半半地地穴穴式式房房屋屋既既可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1.1.地点:地点:2.2.时间:时间:3.3.生产工具:生产工具:4.4.农耕作物:农耕作物:5.5.定居生活:定居生活:6.6.原始饲养业:原始饲养业:7.7.原始手工业:原始手工业: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浙江余姚)约约70007000年左右年左右磨制石磨制石器;骨耜器;骨耜水稻水稻干栏式干栏式房屋(中国最早的木质结构),房屋(中国最早的木质结构),木结构水井(最早)木结构水井(最早)陶器、玉器、陶器、玉器、骨哨,织布机,养蚕缫丝,象牙雕刻,骨哨,织布机,养蚕缫丝,象牙雕刻,天然漆天然漆饲养家畜饲养家畜二、二、河姆河姆渡人的生活渡人的生活河姆渡时期的生产工具——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稻谷亚洲稻起源地亚洲稻起源地之一之一河姆渡居民干栏式建河姆渡居民干栏式建筑复原图筑复原图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发掘现场发掘现场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洼、潮湿温热请请思考思考 为什么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种植的为什么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种植的粮食作物和居住的房屋不一样?粮食作物和居住的房屋不一样?南北方不同的地域、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气候等自然条件三、原始农业的发展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公元前10000年左右的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淮河流域淮河流域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原始农业农业出出现现的重要的重要标标志是什志是什么?它的出么?它的出现现有什么重要作用有什么重要作用? ?1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 ) ①①元谋人元谋人 ② ②北京人北京人 ③ ③河姆渡聚落河姆渡聚落 ④ ④半坡聚半坡聚落落A A. .① B① B. .② C② C. .①② D①② D. .③④③④2.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是(( ))A.A.洞穴洞穴 B.B.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C.C.搭上草棚的水井搭上草棚的水井 D.D.半地穴式半地穴式房屋DB3.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DD5 5.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A.自然环境的优劣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B.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C.氏族公社的形成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D.学会建造房屋技.学会建造房屋技6 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本原因是( )( )A. A. 自然环境不同 自然环境不同 B.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C. 生活习惯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 D. D. 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