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机复习.ppt
34页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屈 辱 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抗 争 史,,思考:从1840年—1949年整个中国近代史贯穿着两条主线,请问是哪两条线索?,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3、中国面积大,人口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理想目标;,,【一展身手】 明清时期我国一再遭受西方殖民者侵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封建制度衰落 B、明清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C、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明清时期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国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虎门销烟仅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技术的落后和领导人的失误,而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割地——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协定关税,英美法等国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领事裁判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3.居住及租地权 4.军舰“巡查贸易”权;5.传教士传教权《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探究活动】其中哪些方面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反映了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通过上述条款,列强从中国获取哪些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贸易主权,居住、租地特权--- 建立租界的借口,——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 国际法术语,指领事有权利按照本国法律审理在驻在国犯罪的本国公民,不受驻在国法律的干涉。
对驻在国来说又称“治外法权”,它破坏该国的司法主权最惠国待遇: 外交特权之一,又称“一体均沾”指正常交往的两个国家中,一方给予第三国的权益,另一方也可以享受一般来说,应该是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否则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经济上指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指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不是单指农民阶级,更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近代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革命时期的主力,都是“人民大众”。
“封建主义”不只是地主阶级,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例题: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A,《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内 容,危 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归纳拓展] 《马关条约》与西方侵略方式的变化,,《南京条约》同《马关条约》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 A.开放了沿海和沿江的通商口岸 B.集中体现了商品输出的特征 C.集中体现了资本输出的特征 D.加强了对香港地区的侵略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特征的是 A.割占大片领土 B.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C.增开内地通商口岸 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内 容,危 害,,便利了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以前条约相比,《辛丑条约》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以前条约多以获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权益为主,因此以割地、赔款、开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割地,不开埠。
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 (2)从目的上看:以前条约都是通过打击清政府进而获取利益;《辛丑条约》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禁止一切反帝组织和活动 (3)从影响上看: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领海和________等主权的完整 (2)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__________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控制了中国的________ (3)其他方面: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他们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_____________领土,司法,倾销商品,经济命脉,基本生存权,中华文明遗产,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背景; 2、过程;,《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开端: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 终止: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探究活动】三国干涉还辽说明了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关系怎样?说明了什么?对当今的外交有何启示?,1)关系:列强之间的关系特征是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
2)说明:一切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3)启示: 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外交; ②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承诺2、瓜分狂潮的具体表现:,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上海出版的《俄事警闻》上刊登了《时局图》,这是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一幅报刊漫画图上那虎踞朔方的北极熊,横扑在长江流域的猛虎,蹲坐在西南边陲的毒蛙,曲盘在山东半岛的一圈肥肠似的怪物,以及升自东瀛列岛的太阳和来自太平洋的秃鹰,分别代表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把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描绘得赤裸裸活脱脱,令人猛醒!,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③出于拥有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美国为何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②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军事上不能与欧洲列强相抗衡,【读史感悟】阅读教材P27的学习思考,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对中美两国和列强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内容: ①对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②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 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取的特权;,要求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内,使美国从中“利益均沾”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②消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列强在中国的空前争夺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①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影响,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政策,设立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近代中国的开放和现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开放,导致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的开放是主动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