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物诗学案(教师版).doc
7页1咏物诗学案咏物诗学案一、托物言志 1、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5、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霜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二、借物刺世 1、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2、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4、 《观斗鸡偶作》 韩偓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三、咏物明理 1、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其一)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22、 《观书有感】 (其二) 》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3、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4、 《泾溪》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四、借物抒怀 1、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2、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3、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4、 《唐多令·咏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五、没有寄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练习 1、 (2009 年天津卷) (2009 天津,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 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3(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 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1)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翠竹的影子 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 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本题题干明确从前三联概括竹子的形象,第一联写了竹子“新” “嫩”的形象特点, 第二联写了竹影移过、光线变暗、酒变清凉,第三联写了雨后竹子的形象和风中竹子的 形象。
(2)先理解诗句,再抓住重点词“侵”写出光线变化及“晚”字并非真的时间晚, 而是晚的感觉 (3)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联想新竹的喻指形象作答答案 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译文】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翠绿的颜色映照在 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很洁 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 之高赏析】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 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历来咏 竹之作,十分丰富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 ,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 人寻味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 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 ,转换了描写 的角度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 “侵”字把竹影的渐渐 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 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 放梢初见叶离离 ” (《新竹》 )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
如果说,前两联,从视 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经雨洗 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 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 完意足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人们只有真心爱竹、 护竹,不去“剪伐” ,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 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 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 ,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4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 真品味2、 (2010 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 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于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 “红” “翠”和“斜” “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 分析。
4 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 分) 答案:2.参考答案:(1)“红” “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 “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 “叠”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字描写出花朵的多姿, “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 君子的伤感 解析:(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 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 “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 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 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2)考查鉴赏诗歌的思 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下片“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又要知人论世(注解提示了相关背景),还要了解一点我们的文化传统(如自屈原《离骚》 开创的香花美人之喻的文化传统) 3、 (2012 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野 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答案】3.(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1 分)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改变内在的高洁 (1 分)(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忙、逢、碧、黄等(选对角度 1 分,简要说明 2 分)(3) “采菊东篱下” ,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答出诗句 1 分,答出志趣 2 分 ) 4、 (07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5、 【11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5、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 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 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 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 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 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 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 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 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6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 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 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 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 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 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