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外部形态与结构.ppt
35页尚志职教中心,制作人:岳晶,二、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因长有六足四翅,足行走,翅飞翔,胸节高度骨化,其内着生强大的肌肉,中后胸上有气门,用来呼吸胸部构造,,1、昆虫的足,足着生于胸部的侧板与腹板之间,由下几部分组成:1、基节;2、转节(细);3、腿节(粗大);4、胫节(细,有的有刺或距);5、跗节(23个亚节);6、前跗节(有爪一对,中垫一个)足的类型,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跳跃足,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捕捉足,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
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肠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开掘足,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便,这种足叫做开倔足携粉足,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 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大,内面有1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游泳足,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速潜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
这种足叫做游泳足抱握足,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攀缘足,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足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妙用,足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妙用: 1、一些蜂类前足胫节末端和第一跗节基部共同形成净角器,专门用来清洁触角,去掉粘着在触角上的东西; 2、苍蝇足末端形成了爪垫,垫内充血,下面的凹陷就像个真空杯,垫上还有能分泌粘液的毛,所以苍蝇能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行走,不会打滑,甚至倒悬在天花板上也能自由移动昆虫足的拉力,昆虫的足不但有爬、跳、捕、挖的本领,有些种昆虫足的拖拉力和抓力也很惊人 人的牵引力大致也只有体重的5倍而一只蚂蚁却能轻而易举地把超过体积和重量l400倍的食物或筑巢材料施入自己的巢中昆虫如何行走?,我们人类只有两条腿,靠两腿前后交替运动而行走那么昆虫行走时是怎样安排其六条腿的呢? 原来昆虫自有主张:它们行走是以三条腿为-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向后蹬时,另外三条腿即抬起向前准备轮换昆虫的最高行走速度约每小时3英里,这以它小巧身体来讲,可算走得够快的了2、昆虫的翅,昆虫是在整个动物界中最早获得飞行能力,为昆虫成为最繁荣提供了条件1)、昆虫翅的发生,昆虫翅膀的来源与鸟类不同,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转变来的,而昆虫的翅膀则是由向两侧扩展成的侧背叶发展而来的昆虫的翅膀十分灵活,不用时还可以收折在身体背面2)、翅的构造,翅一般由双层体壁合并而成(双层薄片),中间分布着气管(支撑作用),即翅上的翅脉,在翅脉腔里还的神经,也有血液循环 脉序(脉相):翅脉的分布形式,叫脉序 有的昆虫翅脉细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翅的缘、角、分区,翅的缘角分区图,脉序,不同昆虫的脉序不同,因此,脉序是鉴别昆虫的重要依据左是昆虫翅的标准脉序图,(3)、翅的变化,(1)、翅的有无或者退化;如蝇、蚊、及介壳虫雄虫只有一对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又如蚂蚁、白蚁的工蚁和兵蚁无翅 (2|)、翅的形状的特性;如披针形、卵园形 (3)、翅的质地如鳞翅、革翅 有的昆虫只有一对翅,后翅退化为平,昆虫翅质地,翅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种: 1、覆翅(革翅):前翅变为革质,如蝗虫的前翅骨化程度较低,革质而半透明,翅脉仍明显存在,称为覆翅(复翅)。
如螳螂2、鞘翅,2、鞘翅:甲虫类的前翅骨化程度较高,看不到翅脉,形成了鞘翅 如甲虫、金龟子3、半翅,蝽类的前翅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为膜质,称为半鞘翅4、膜翅,翅膜质透明;如蜂类 5、鳞翅,不少昆虫的翅仍然是膜质透明的,但翅面上有着不同的覆盖物例如,蝶与蛾的翅面上覆盖有色彩斑斓的鳞片,故称鳞翅6、毛翅,石蛾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称为毛翅 7、双翅,双翅目昆虫(蝇、蚊等)和雄性蚧壳虫的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构造,在飞行中其平衡作用,称为平衡棒8、缨翅,蓟马的翅很狭小,而边缘上有很多长毛,称为缨翅 昆虫翅的类型是分目的主要依据四、昆虫的体壁,昆虫身体表面的“皮肤”坚硬而不能随意弯折,就象穿了一套盔甲,我们称之为体壁,是昆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昆虫的体壁对昆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要坚硬、结实,足以承受肌肉,保护身体不受机械损伤,且能够防止水分过量蒸发,又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体壁作为一道保护性屏障将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外界环境隔开可以说它既是皮肤,又是骨胳作为前者,它帮助昆虫有效地保持了水分,阻止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入侵作为后者,它决定了虫体的外部形态这种一举两得的巧妙构造为昆虫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壁的功能,1、它构成昆虫身体的外形,并供给肌肉着生,起外骨骼作用; 2、它对昆虫起着保护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过渡蒸发,防止外来物的侵入; 3、它上面有许多感觉器官,是昆虫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的场所; 4、由它形成的各种皮细胞腺起着特殊的分沁作用; 5、起着一定的呼吸和排泄作用体壁的结构,体壁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 1、表皮层:是皮细胞向外分沁的非细胞结构层; 2、皮细胞层(细胞活性组织):由单层细胞组成,有的在发育过程中特化成腺体、刚毛、鳞片、刺、距等外长物; 3、底膜(非细胞性物质):是一层薄膜,是体壁与内脏的分界 我们防治时,一般选择能破坏或穿透表皮的药剂来防治效果好,如触杀剂小结,一、昆虫的胸部的构造:它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前、中、后胸三节组成,每节上各有胸足一对,中、后胸上各有翅一对,胸节高度骨化,它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二、体壁功能:1、支撑作用(外形、着生肌肉);2、保护作用(防入侵,水分蒸发);3、接受刺激产生反应;4、分沁作用;5|、呼吸排泄作用 三、体壁的结构: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 四、体壁的衍生物:1、外长物,毛,刺,鳞片等;2、腺体:唾腺,毒腺,丝腺等。
思考题,1、简述昆虫足的类型及代表种 2、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图 3、昆虫体壁的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答案,一、1、步行足,步行虫;2、跳跃足,蝗虫;3、开掘足,蝼蛄;4、捕捉足,螳螂;5、携粉足,蜜蜂后足;6、抱掘足,雄龙虱的前足;7、游泳足,龙虱的后足;8攀缘足,虱类 二、翅一般由双层体壁合并而成(双层薄片),中间分布着气管(支撑作用),即翅上的翅脉,在翅脉腔里还的神经,也有血液循环幻灯片18图所示 三、体壁上的外长物和表皮层上的蜡层及护蜡层,对杀虫剂的进入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凡是体壁厚、蜡质多和体毛较密的种类,药剂较难透过如粉虱、蚜虫、介壳虫同一种昆虫幼龄期比老龄期体壁薄,尤其在刚脱皮时,外表皮尚未形成,药剂比较容易渗透入体内实际中低龄幼虫防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