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信息职业学院办学质量报告.doc
30页附件: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育培养质量报告2012年11月21日28目 录一、概述 11、发展历程 12、理念与使命 13、办学基础 14、师资队伍 25、荣誉表彰 4二、生源基础与状况 4三、教学运行与服务 81、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培立体推进”体制机制 82、树立并实施“三位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103、以学生认知规律与生产过程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与建设课程 124、以实务专题制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145、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厚德强能”特色校园文化 156、教学质量管理 17四、毕业生质量 19五、社会服务能力 221、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222、继续教育与技能鉴定 233、技术服务与研发 244、支援中西部及闽西北地区 245、闽台服务与对外交流 256、学院承担的社会工作情况 27六、现有机遇及工作思路 281、完善机制体制,深化校企合作 282、强化质量建设,保证人才质量 293、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服务能力 294、发挥办学特色,提升发展内涵 29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育培养质量报告一、概述1、发展历程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至今已有107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2003年3月整合和继承了原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商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3 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的教育资源和传统,更名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学院地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重要通道、台商投资密集区的福州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理念与使命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拓展职业教育培训、实施应用技术服务”的办学定位,按照“面向行业设专业、依据岗群定课程、主体多元建基地、专兼并举强师资、校企工学紧结合、以人为本育人才”的办学思路,以“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并重”为办学特色,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一所“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学院凝聚起“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院精神,树立了“厚德强能”校训,形成了“团结敬业、追求卓越”的校风、“爱生乐教、严谨治学”的教风、“敦品精技、弘毅致强”的学风,“爱岗热忱、精细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院师生砥砺为学,精益求精,改革创新,团结奋进,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3、办学基础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区现有龙腰、杜园、螺洲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多亩,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教学、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现有教学用计算机2647台,图书馆藏书73万册(含电子图书),建有覆盖全院的校园网,网络出口带宽达210M,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230万元现有在校生6851人,以及6000人的各类成人教育目前,省政府批准我院位于福州闽侯南通的新校区建设用地各项审批环节基本完成,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校内已建成1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含142个实训室和基础实验室),其中有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电子工程技术、数控与模具技术、建筑技术、电子商务、机电自动化等5个省级实训基地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GE)、摩托罗拉、中国联通、神州数码、阿里巴巴、福建永辉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有282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学院建有可鉴定中、高级工与技师、高级技师等76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表1 本校基础教学条件主要指标一览表指标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68516716生师比15.0415.1多媒体教室座位数55854787生均仪器设备值12375元11620元生均图书(含电子图书)103册98册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9413.56万元11442.46万元用于教学、学生服务经费3488.2万元3486.59万元财政生均拨款数4900元2700元校内实训室(含校中厂)、实验室数142128校外实训基地(含厂中校)282226实践课占总学时比例52.551.2生均参加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课时936874在校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满意92.4%满意90.5%4、师资队伍学院教职工总数52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19人,硕士学位以上18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还从行业企业聘请了434名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目前,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技术、模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商务英语、电子商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等8个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 7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3位教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截止目前,共有66个省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验收、53个项目参展“6.18”、获20项专利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每年呈递增趋,仅近三年来,学院科研到帐经费就达1200万元以上截止2011年,教职工在国内二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8篇,在本科学报发表科研论文191篇表2 本校师资队伍情况主要指标一览表指标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校内教职工总数527人538人职称结构中级216 高级119中级211高级115学历结构本科 130 硕士及以上 183本科140 硕士及以上165专业带头人6755骨干教师123115双师素质90.1%85.2%企业兼职授课教师数434220企业兼职教师授课量2775522854学术论文数196225纵向课题数2329横向课题数43图1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师资队伍柱状图图2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柱状图5、荣誉表彰学院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12个部门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评省级“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院党委多次荣获中共福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委员会、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党委和省直党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机电工程系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电子工程系被评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院团委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应用语言系爱心课堂项目被评为教育部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优秀奖学院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学院被评为“全国高校‘农校对接’与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二、生源基础与状况2011年我院共31个专业招生,比2010年多增加3个招生专业,其中17个专业并为7大类招生,是福建省首批按大类专业招生的高职院校之一2011年学院招生计划3200名,面向山西、内蒙古、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海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甘肃、福建省内外15个省份招生,其中省内高职招生计划2775名,占总计划数的86.7%,计划分配为艺术美术类230名,计算机专业提前批140名,高职单招189名,普通高职文科390名,理科1245名,闽台合作项目招生计划400名,单独招生已录取181人。
省外招生计划达到425名,其中支援中西部省份招生计划149名,省外招生占总计划数的13.3%我院2011年实际录取2770人,实际新生报到2539人,新生报到率为91.66%,省内报到率为94%,省外平均报到率为73.41%招生详情见下表:表3 2011年招生情况汇总表省份招生类别计划数录取数报到数报到率福建文、理科普通批16351734163094%艺术美术类提前批23022420089.29%计算机提前批14014012891.42%闽台合作项目40012711187.4%高职单招批18919117491.1%单独招生18118116993.37%合计27752597235490.64%省外合计42517312773.41%总计32002770253991.66%图3 2011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省内各类型学生招生计划比例饼图图4 2011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型生源录取比例饼图表4 2011年福建各招生类别录取分数情况统计表招生类别录取数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备注普通理科1333504321普通文科401482399艺术美术类(理科)14456365艺术美术类(文科)210463368计算机提前批140480220闽台合作项目(理科)63418210闽台合作项目(文科)35419309高职单招电子信息类47568446高职单招计算机类44525410高职单招制造类48527410高职单招财经类50535491图5 2011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类别学生类别录取分数条形图表5 2011年大类招生专业及新生报到情况 计划、报到数 大类专业计划数录取数报到数报到率计算机类20018816386.7%机械设计类25022519586.66%自动化类15013212594.7%土建施工类25033330190.39%工程管理类25029527693.56%电子信息类39024020987%艺术设计类14013612994.85%图6 2011年大类招生专业不同生源报到率条形图图7 2011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类招生不同专业生源比例饼图三、教学运行与服务1、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培立体推进”体制机制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与政府沟通,与行业、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深度融合,从办学决策、人才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