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纲要2.doc
12页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纲要 代国洋第二章 上皮组织1. 叙述被覆上皮的分类与分布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 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表面, 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的形 状进行分类和命名单层扁平上皮: ( 1)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2)内皮:血管、淋巴管、心( 3)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 复层扁平上皮: ( 1)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2)角化的:皮肤表层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2. 上皮细胞侧面有哪几种连接?有何功能? 上皮细胞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在细胞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了多种细胞连接, 这些细胞连接的形成和维持都依赖钙离子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连接可阻挡物质通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2〜4个点状融合=> 2〜4条嵴线=>网格吻合)( 2)黏合带:低电子密度丝状物(钙黏蛋白)连接细胞膜,除了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 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3) 桥粒:低电子密度丝状物(钙黏蛋白)胞内和中间丝与桥粒斑将相邻细胞牢固连接4) 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连接小体 (柱状颗粒)=>管腔通道 (钙离子控制)分子量 (V 1500D )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3. 名词解释:内皮、微绒毛、纤毛、基膜( 1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血液,淋巴液和物质通透 2)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光镜下所见的小 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 由它密集排列而成的 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 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 能 3)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短的突起,具有规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 见纤毛中央有两条独立的微管, 周围有九组二联微管 呼吸道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中, 把吸 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推至咽部成痰咳出4)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形成的薄膜由于很薄,所以在 HE 染色切片中一般不能分辨 但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和浮层扁平上皮的基膜很厚, 可呈粉红色, 用镀 银染色法, 基膜呈黑色 在电镜下, 基膜分成两个部分, 基板(靠近上皮的部分) 与网板(与 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 )第三章 结缔组织1. 疏松结缔组织的四种主要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与功能2. 何谓分子筛,其功能如何? 定义:由大量蛋白聚糖聚合体形成许多微孔结构。
功能:有利于物质交换;构成防御屏障3. 名词解释 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溶解有电解质, 单糖,气体分子等小分子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渗 入基质内, 成为组织液 在毛细血管静脉端, 组织也大部分又回到血液中, 小部分则进入淋 巴管成为淋巴,最后也回流入血第四章 血液1. 名词解释:网织红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网织红细胞: 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这些细胞尚残留部分核糖体,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 细网状成人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 0.5%至 1.5%其数值的变化可作为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脾、淋巴结外周血中也有形态似小淋 巴细胞,即体积小,核相对大胞质内富含核糖体特性:具有很强的增值潜能;多向分化 能力;自我复制能力造血祖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 故也称定向干细胞 他们在 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分别分化成形态可辨认的各种血细胞2 各种血液的正常值红细胞:男(4.0 至 5.5) *10A12/L;女(3.5 至 5.0) *10A12/L白细胞:(4.0至10) *10人9儿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 :50%至 70%嗜碱性粒细胞: 0%至 1%嗜酸性粒细胞: 0.5%至 3%单核细胞: 3%至 8% 淋巴细胞: 25%至 30%血小板:(100 至 300) *10A9/L3.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红细胞的形态:在扫描电镜下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 7.5 微米,中央较薄,周缘较厚,具有 可变性(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的网架结构(红细胞膜骨架)上) 红细胞的结构: 完全的成熟红细胞无核, 也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 胞中仍残留部分核糖体4. 各种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 有核的球形细胞, 从骨髓入血后, 以变形运动的方式穿过微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 淋巴组织,发挥防御与免疫功能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 可分为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 细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但均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1) 中性粒细胞(10〜12um )功能: 像巨噬细胞一样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他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的细菌后, 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2) 嗜碱性粒细胞( 10〜 12um) 功能: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在少部分个体,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3) 嗜酸性粒细胞( 10〜 15um)功能: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的多种溶酶体酶具有杀菌作用 ,阴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在过敏反应发生的部位, 其释放的组胺酶能分解组胺, 芳基磷酸酯酶能灭 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5)淋巴细胞分类:B细胞和NK细胞(骨髓),T细胞(胸腺) 功能: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5. 血小板的功能 功能:参与凝血和止血血小板成血栓6. 红骨髓的结构与分布如何? 结构:造血组织与血窦 功能: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松质骨中7. 各种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试述他们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三大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 形态演变规律: 〈1〉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2〉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 最终消失, 粒细胞(有粒白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 但巨核细胞的核由小 变大,呈分叶状核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即常染色质由多变少) ,核的着色由浅变深,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 〈3〉胞质由少变多, 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 质仍呈嗜碱性, 胞质内的特殊结构或蛋白成分如粒细胞的特殊颗粒, 巨核细胞的血小板颗粒,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均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4〉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保 持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第五章 软骨与骨1. 叙述软骨组织的分类与结构。
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1 )软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1 〉骨祖细胞:细胞体呈梭形,较小,胞质少,核呈细长形,着色深,在软骨膜深处 〈2〉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软骨陷窝,由周边到中心,细胞逐渐成 熟,渐成群分布,体积渐大,形状渐圆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3〉成软骨细胞:胞体呈扁圆体,较小 2)软骨基质纤维和无定型基质组成,可见分子筛结构(基质中的蛋白聚糖)2. 长骨中密质骨构成骨干主要由密质骨构成, 密质骨在骨干的内外表层形成环骨板, 内外环骨板之间的中层为骨干主体结构, 大量的哈弗斯系统和少量的间骨板构成, 骨干中有与骨干长轴近似垂直走行的 穿通管3. 名词解释:类骨质、骨质、同源细胞群、骨单位骨质:骨基质, 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包括有机成分 (大量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 (主 要成分是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 )和无机成分(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 ),编织骨渐成板层 骨(骨板形式存在) 类骨质:最初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淀,经钙化后可变成骨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成群分布的软骨细胞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骨单位: 又称哈弗斯系统 在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数量多, 长筒状,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系统围绕中央管形成的第六章 肌组织1.骨骼肌纤维的 EM 结构与 LM 结构 骨骼肌一般借肌腱附于骨骼肌外膜(整块肌肉外面) ,肌内膜(肌纤维外面) ,肌束膜,肌 卫星细胞具有干细胞的性质LM结构:呈长圆柱状,直径 10〜100um,长度可达10cm以上,是多核细胞,核呈扁椭圆形, 位于肌膜下方, 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 各条肌原纤维明暗相间的带都准确的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因而构成了骨骼肌纤维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明带( I 带),暗带( A 带)用油镜观察,可见 A 带中央有一浅色窄 带 H 带, H 带中央有一 M 线,明带中央有一 Z 线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 肌节EM 结构两端游离, 中间 M 丝固定并与之平行走行其末M 线,头部朝向 Z 线,ATP酶活性暗带交界处, 同一平面1 )肌原纤维: 由粗、 细两种肌丝构成, 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 细肌丝一端附着于 Z 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位于肌节两侧) 端游离,至于 H 带的外侧。
细肌丝是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粗肌丝是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后者分头和杆两部分,分子末端朝向 并突于粗肌丝表面,形成电镜下可见的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2)横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于明、 上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每条肌原纤维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3)肌浆网 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其中部纵行包绕一肌原纤维, 称纵小管, 两端 扩大呈扁囊状, 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从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递 到肌浆网膜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离子通道,当肌浆网膜接受兴奋后,钙离子通道开放, 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2. 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有哪些不同?包括 LM与EM结构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其收缩具有自动节律性LM 结构:有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连接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多数心里 纤维只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周期性横纹,核周围的脂质 间可见脂褐素EM 结构:也有粗细两种肌丝和组成的肌节,心肌纤维的特点: 〈1〉肌原纤维的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肌原纤维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
〈2〉横小管较粗位于 Z 线水平 〈3〉肌浆网的纵小管稀疏, 终池少而小,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 〈3〉闰盘的横向部位于 Z 线水平,有黏合带与桥粒,纵向部分存在缝隙连接3. 名词解释:肌节、横小管、闰盘肌节:相邻两条 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 1/21带+ A带+ 1/21带组成,递次排列可构成 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明, 暗带交界 处,同一平面的横小管分支吻合, 环绕每条肌原纤维, 可将肌膜的兴奋性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闰盘:心里纤维连接处染色较深的结构,它的横向部位于 Z线水平,有黏合带与桥粒纵向部分存在缝隙连接第七章 神经细胞1. 简述一个多级神经元的结构 多级神经元: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神经元形态不一,但都可分为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神经元结构(1 )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 神经元内,均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构成〈1 〉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