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 小力学专题8 临界极值问题.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11424275
  • 上传时间:2023-10-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0.9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 8 临界极值问题1. 力学“临界极值问题”的一般方法:(1)临界条件相当于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物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转折的一 个中间状态;(2)常见的有 5 种临界,需要熟练掌握出现这些临界状态时,对应的临界条件是那些2. 常见的五种临界点(1)共速临界:① 在相遇追及问题中,涉及能否追上、相距最远、最近时,临界条件即为二者速度相等;② 传送带、滑块木板问题中,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也是共速的时刻2)变速临界:① 变加速运动中,a=0,速度最大或者最小;② 变速运动中,v=0,位移最大3)松断临界:①绳子松弛 T=0①分离瞬间:相互Fn 0 (隔离法);②分离瞬间:各自a相同5)滑动临界:B①刚好滑动瞬间,相互之间的静摩擦达到最大静摩擦即:f=fm勿妙勿勿勿嫁 拓展:(1) 整体法与隔离法;将AB之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作为已知条件,利用整体法与隔 离法列方程求解;(2) 外力分配公式:AB仍然看成相对静止,求出f静,再利用f静的范围f静< fmax, 进行求解;常用外力分配公式大大简化计算小结论:滑块木板模型中卩〈卩,达到共速后不会相对滑动,无论在水平面还是斜面都12适用(卩表示地面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卩表示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123. 力学极值问题①物理方法:临界状态法,图解法;②数学方法:三角函数法、二次函数法、不等式法、图像法等;asinB + bcosO =、;a2+ b2sin @ +p)b(其中tanp =—);由sc+cs推导a③ 逻辑方法:极限法、极值法、特殊值法例1.倾角为(9=45外表面光滑的楔形滑块M放在水平面AB上,滑块M的顶端O处固定一细线, 细线的另一端拴一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55kg,当滑块M以a=2g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则细线拉力的大小为(取 g=10 m/s2)( )A.10 N B.5 NC. \'5 N D.帀 N例2.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木块B的质量为M,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 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 平力F作用于A,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A.^mg B•口Mg C.u mg (1+ m/M ) D.uMg (1+ M/m )变式:若地面摩擦因素为『,在F的作用下AB 一起匀加速运动,求F的最大值?例3.如图所示,梯形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斜面的倾角为Q接触面都光滑当用水 平恒力F推两个物体前进时,要使M与m不发生相对滑动,则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为 多大?例4. 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2kg的A. B两物 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口=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重 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A.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 B. [ I ■ V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若F=4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D.若F=8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m/s2方法总结:等效处理,滑动临界问题等效为轻绳的松断临界问题,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即为最大静摩擦拉力,若有两个摩擦力就等效为两根串联。

      例5.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 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 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贝y()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kB. 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C. 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例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3 kg的物块A、B紧挨着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A的左侧连 接一劲度系数为k=100 N/m的轻质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开始时两物块压紧弹簧并 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物块B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直至与A分离,已知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0.5, g=10 m/s2.求:(1) 物块A、B分离时,所加外力F的大小;(2) 物块 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到分离所用的时间.例7.如图所示,一质量m=0.4 kg的小物块,以v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 m.已知斜面倾角6=30。

      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 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 拉力F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课后练习1.如图所示,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项面的夹角为60°和30°,物体质量为m当小车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1和绳2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2.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倾角0=37的斜面上,g=10m/s2,求:(1)当斜面以 a1=5m/s2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绳子拉力的大小;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块放在静止的小车上,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尸0.2, 重力加速度g = 10 m/s2.现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关于物块的加速度am和小车的加速度aM的大小,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选项可能正确的是( )A. a =2 m/s2, a = 1 m/s2 m M 忻B. a = 1 m/s2, a =2 m/s2 / &m M ■ ■ ■ ■ ■ ■■ . ■ ■ ■ ■C. a =2 m/s2, a =4 m/s2mMD. a =3 m/s2, a =5 m/s2mM4.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静止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其中k为已知常数.设 物体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f,且A、B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可以定性描述 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是()5.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 加一水平拉力F,贝9()A. 当F<2"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5"mg时,A的加速度为t^gC. 当F>3"mg时,A相对B滑动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wg6.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

      木板受 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取g=10 m/s2,贝 y( )A. 滑块的质量m=4 kgB. 木板的质量M=6 kgC. 当F=8 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 m/s2D.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7. 如图,质量为m的滑块B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A在一水平力F作用下紧靠滑块B (A、BAB接触面竖直)此时A、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巴,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匕,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A(A) 弋(B) F刃2 (mA+mB) g(C) 戛 wdU mB、1-些 2D)mAmB8.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后B与A分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B与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 B与A刚分离时,A的加速度为gC. 弹簧劲度系数等于mg/hD. 在B与A分离之前,A做匀加速运动9.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A,A放在质量也 为m的托盘B上,以Fn表示B对A的作用力,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x=0).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B以g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 动(g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Fn、F随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10. 将质量为 m 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且与杆夹角为0的拉力F,使圆环以加速度a沿杆运动, 则 F 的大小不可能是( )ma— ymg°cos0—〃sin0ma+ymg•cos0+〃sin0mg'sinOma•sinO11.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可以随意改变,当9=30°时,可视为质点的 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

      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 v0=10m/s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9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 化,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当9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专题 8例1.A例2.C例3.(M + m ^MgtanOm例4.D例5.B例6.(1)21 N (2)0.3 s例7.13也(1)3 m/s2 8 m/s (2)30 5 N1. T1=0 ; T2= mg2. (1) 20N (2) 20f5 N3. C4. B5. BCD6. AD7. C8. C9. D10. C5J311. 当(=60 度;Xmin= 2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