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_林伦伦.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6849078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56.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语文》加肠年第2期 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 及其演变发展 林 伦 伦 [提要]数百年间汉语潮汕话与泰语有密切的接触关系 泰语借用T很多潮汕方言 词 , 泰国的潮汕话也借用了不少泰语词 本文介绍两地(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背景 , 扼要介绍双方的词汇借用情况及借词的变化和流向潮州本地的现象 一 潮汕与泰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背景 大约在泰国的大城王朝(13 5 0 e e一17 6 7 )时代 , 已经有潮州人到了泰国 明朝中叶的民间 武装首领林道乾反抗明朝统治失败后 , 于万历六年(1578 ) 带领所部2《 X刃余人到达泰国南部 的北大年港 , 并在那里定居 , 开始了文献有所记载的潮州人在泰国的历史 1 8世纪开始潮州 人大量移民到泰国 从1 8世纪末到1 9世纪中叶 , 是潮州人移民泰国的第一次高潮 1 8世纪下半叶 , 缅甸军 占领了泰国 , 而来 自潮州(澄海)的郑信(17 3 4一1 782 ) 率兵帮助泰国人打败了缅甸军队 , 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1 7 67一1 782) 潮州人郑信当了逞罗的国王 , 其部下也大多是潮州人 , 潮州人在泰国朝野中地位的显赫可想而知 。

      ¹ 而在潮汕本土 , 此时 澄海县内的樟林港也己经颇具规模 , “红 头船 ” 从这里扬帆出海 , 而主要的目的地就是逼罗 乾隆十二年(1 7 47 ) , 清朝政府还特许商人到遏罗采购大米和木材 , 形成了潮汕人移居泰国的 第一次高潮 据估计 , 在逞罗的曼谷王朝拉玛三世(1824一1851 )初期 , 每年移民泰国的中国侨民有 6佣仆一8《X洲 〕人 , 其中主要是潮州人 º 1 9世纪3 0年代 , 华侨华人至少占了曼谷4 0万居民的 一半乃至四分之三 1 91 0年曼谷王朝1 29年户籍调查资料显示 , 华人占曼谷人口的三成多 , 其中近一半是潮州人 潮州人移居泰国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 9世纪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泰国的华侨华 人人口由1 9 1 0年的7 9万人增加到 19 42年的18 7 万人 , 其高峰期在192 1一193 2年间 这些 移民中 , 大多数是潮州人 据1 93 7一1 93 8年的统计 , 抵泰的中国移民中 7 4 %是潮州人 198 3 年泰国政府公布的华侨华人人数是65 0万 , 占全国总人口的1 3%左右 而在这 6( X ) 多万的华 侨华人中 , 祖籍潮州的人口约 占70% 。

      也就是说 , 在现在的泰国 , 少说也有40 0多万祖籍潮 ¹ 参阅谢木全等 : 《达信大帝》 , 公元出版社(香港) , 20 0 4 年 º 参阅《清实录 · 高宗实录》卷2 o o 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 州的华侨华人 ¹ 这个数字 , 已经是本土潮州人的三分之一了 在泰国 , 潮州会馆 193 8 年就 建立了 , 到目前 , 它仍然是世界各地潮州会馆中规模最大 、 建立最早的 “ 一哥 ” º 二双向借词分类简述 1 . 泰语中的潮州话借词» 泰语的潮州话借词己分布到泰语诸词汇领域 人物称谓类 ah ia “ 阿兄 ” (哥哥 , 对比自己年纪稍大的男子的称谓) ; a i “ 阿姨 ” (母亲 , 姨妈) ; a k o 习 “ 阿公 ” (爷爷 , 祖宗) ; a k u “ 阿舅 ” (舅舅) ; a m a “ 阿玛 ” (奶奶) ; a m ua i “ 阿妹 ” (妹妹 , 对小姑娘的称谓) ; a pe ? “ 阿伯 ” (伯父 , 对老年男子的称谓) ; as如 “阿婶” (婶婶 , 对中年 妇女的称谓) ; a t i “ 阿弟 ” (弟弟 , 对男孩的称谓) ; h i o ko习 “ 香公 ” (寺庙管理员) ; h ua n n 明 “ 番人 ” (外国人 , 指侨居国人) ; k ua n加 “ 观音 ” (观音菩萨) ; 知n s u l “ 军师 ” (参谋的人) ; la u s如 “ 老婶 , , (对老年妇女的称谓) ; liu10 “ 缕哆 ” (手下马仔) ; n o k i a “ 擎图 ” (小孩儿) ; pu n t ha u k o 习 “本头公” (土地神) ; s apu a “ 三盘 ” (二手批发商) ; sa m p o ko习 “三 保公 ” (对 郑和的尊称) ; s u l h i a “师兄” (对先进师门的同门学艺的同学的称谓) ; su l p e “ 师父 ” (对自 己师傅的尊称) ; si a “ 舍 ” (对男人的尊称) ; s i a n “仙” (对性格比较闲散的人的谐称) ; si n s e “先 生 ” (对老师 、 医生或看风水算命者的尊称) ; si n t h叨 “ 新唐 ” (新来的华人) ; s i ut s a i “ 秀才 ” (对读书人的尊称) ; t u a pui “ 大肥 ” (胖子) ; 吻 n a习“唐人” (中国人) ; t o a pho “ 大 簿 ” (戏班主人) ; t ha uk e “ 头家 ” (老板) ; 山auk e n i a “ 头家娘 ” (老板娘) ; t h a u n a习“头人” (剧团团长) ; 由aut shiu “ 头手 ” (大厨师) ; t s i g四 “济公” (传说的一个道行高深的和尚) ; t so su a “座 L I - J ” (富翁) ; 招hint e习“亲丁 ” (华人工头) ; 21pua “ 二盘 ” (批发商) ; z ua n 1 0 “ 暖 炉 ” (火锅) 。

      生活用品类 明 pa u “ 红包 ” (红色的利市袋) ; h i o “香” (烧的香火) ; ka u i “ 交椅 ” (有靠背和扶手 的椅子) ; k la ? “ 屐 ” (木屐) ; k o 10 ? “ 膏药 ” (外用中药) ; 劝 0 k u a i ? “ 裤撅 ” (中式短裤) ; 幼u i he习 “ 开胸 ” (对襟衫) ; l o k o “锣 鼓 ” (锣和鼓) ; p叨t o “ 方刀 ” (长方形的菜刀) ; pu n k i “ 粪箕 ” (一种装垃圾 、 泥沙等的竹编工具) ; sa n pan “ 舶板 ” (一种小船 , 也叫 “ 舶板图 ”); t e ? i n “ 榨腰 ” (给压岁钱 压岁钱叫 “ 榨腰钱 ”); t e习k ui “ 当归 ” (中药名) ; t o? “ 桌 ” (宴席 , ¹ 资料转引 自杨锡铭 : 《潮人在泰国》 , 艺苑出版社 , 20 01年 , 第7页 ; 张兴汉 : 《华侨华人大观》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19 90年 , 第1 3页 º 参阅周昭京 : 《潮州会馆史话》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 9 5 年 , 第8 3月1 6页 ; 方雄普等 : 《海外侨团 寻踪》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19 95年 , 第4争一5 5页 。

      » 泰语中的潮州话借词资料 , 除本人调查者外 , 分别采集 自 : 萧元川 : 《退汉辞典》 , 南美有限公司 , 19 63年; 龚群虎 : 《泰语中潮汕话借词的义类》 , 《潮学研究》第8辑 , 花城出版社 , 2《X加)年: 李泰盛 : 《泰 语中潮州话借词及其词义擅变说略》 , 《汕头大学学报》2《 X孙年第3期 我的调查人是 : 林逸城 (男 , 泰国归 侨 , 193 1 年出生) 、 王慧华(女 , 泰国华文学校教师 , 19 41年出生) 、 柯冰丽 (女 , 泰国留学生 , 19 69 年出 生)等 特此致谢 另外 , 为排版 印刷方便 , 泰文只以宽式国际音标记音 , 不记声调 本文中的潮州话用间 在声母后面表示送气 《民族语文》2《X巧年第2期 酒席) ; 山a习iu “ 桐油 ” (梧桐籽榨出来的油); t se “ 斋 ” (素 , 吃素叫 “食斋” ); t se 吻 “井 缸 ” (一种大花瓶); tshla l n s i “ 签诗 ” (求卜 抽签的签牌上所写的诗句) 食品类 b e ?s e “ 麦生 ” (麦芽糖);h斑s e “鱼 生 ” (生鱼片); h〔tshl “鱼翅” (鳖鱼翅 , 一种高 档食品) ; h o it s o “ 蟹枣 ” (蟹肉做的枣子大小的食品);k al ot s i “ 拷佬集 ” (一种扁圆形的糯 米集耙) ; k i a mt s h a i “ 咸菜 ” (一种腌制的芥菜); k o 习t sh ei “贡菜” (一种腌制的小菜 , 据说 曾经进贡朝廷 , 故名) ; k u ts ha i “ 韭菜 ”; ku ait i a u “ 课条 ” (一种潮式米粉条);k ua i t sa P “ 课 汁 ” (一种用米面片儿做的小吃); 幼 a n a “ 芥蓝 ” (芥蓝菜);khon t sh ai “ 芹菜 ”; 而 “ 面 ” (面 条) ; misu a “ 面线 ” (一种带咸味的细面条); ~ “糜” (粥); 0 h ia ? “蚝烙” (一种用红薯 淀粉和小牡蜗煎成的小吃) ; pa u 腼 “ 鲍鱼 ”; p e ? t s h a i “ 白菜 ” (大白菜); p e ? h e “ 白虾 ” (一 种白色的虾) ; p o ht sha i “ 玻璃菜 ” (生菜 , 葛芭菜的一种) ; po ?pi a “ 薄饼 ” (一种用薄薄的 饼皮包上馅儿然后卷成方条形的小吃) ; P u a il叨 “ 菠菱 ” (菠菜);s i i n “豉油” (酱油); s四 腼 “缩鱼” (俗称大头鱼); 匈 k u a it she ? “ 冬瓜册 ” (糖冬瓜片); 钩 。

      筒篙”(筒篙菜); 峋 t sh ai “冬菜” (一种腌制的小菜 , 可用作佐料); t a u g e “豆芽” (豆芽菜); t a u h u “豆腐” (豆腐); t a u s i “豆豉” (腌制的大豆 , 也叫 “ 豆豉脯 ” );恤ut s i o “ 豆酱 ” (豆瓣酱); 饭us ua n “ 豆渲 ” (绿豆去壳以后煮成的甜品小吃); t sa pt shai “ 杂菜 ” (多种小菜 ; 卖小菜的店叫 “ 杂菜铺 ” ); t s i a m i “ 占圆 ” (占米面儿做成的小吃 , 也叫 “ 占米圆 ” ); t s业ts h o u “ 浙醋 ” (陈醋); 招haipo “ 菜脯 ” (萝 卜干); tshait h a u “ 菜头 ” (萝 卜); t shauh山 “草鱼” (一种淡水鱼); t s h a uk u a i “ 草课 ” (用凉粉草熬成的褐色凉粉 , 消暑小吃) ; t sh e b o a i “ 青尾, ’(一种尾部为浅青色的虾) 商业活动类 响 “ 行 ” (行铺 , 货店) ; h明招he习 “行 情 ” (生意的情况);kim 吻 “ 金堂 ” (金铺); k o Ds i “ 公司 ”; P i o h u a i “ 标会 ” (商业竞拍); phoi “ 批 ” (华侨华人与祖国内地亲人所寄的 信和汇的钱 , 引申指名单) ; 户o fk u an “批馆” (为华侨华人寄信汇钱的机构); se习h “ 生理 ” (生意);z i h o “ 字号 ” (商铺 , 商店) ; z议tok ‘旧逐” (每天 , 商店里指每天的商业流水账) 。

      形容词类 h叨 “ 兴 ” (运气好);h i ang “ 显 ” (显灵 , 灵验) ; k a ka n “ 敢干 ” (胆子大 , 敢说敢干) ; 如 u t s e 习 “ 狗种 ” (狗杂种 , 骂人话) ; k e k s油 “激心” (闹心 , 生气);k i a l n 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