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黑曜石之路初探.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8851001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曜石之路初探-论文网 论文摘要:黑曜石石器在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西伯利亚、滨海边区、日本北海道等地区的发现和研究,可以初步认定为东北亚地区在1.4—1.5万年前就形成一条双向交流通道,如同丝绸之路本文作者就这一史前文化现象,根据黑曜石文化与其它文化分布、共存的遗址及文化层的实际情况,无论从狭义和广义上都填补了中国北方黑龙江流域文化、文明研究的空白因此,对21世纪中、日、俄、美、蒙、韩、朝联合开辟第二座欧亚陆海大通道奠定了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论文关键词:黑曜石之路一黑曜石,又称黑曜岩,属火山喷出岩之一其材质几乎全部由玻璃质构成常见为黑色,也有褐色,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和佩饰器等典型性原料,其石器多采用压制法、琢制法制造而成,尤以琢制技术的细腻、匀称、精美而著称,其琢制工艺令人无法仿效,堪称石叶石镞文化的标志性代表石器,应在新、旧石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称砾石为“石器之母”,黑曜石则应视为石器之星、石器之王通过对矿化木、页岩、燧石、玛瑙、石髓、碧玉等矿石材质比较,黑曜石器材质坚硬而有韧性,光滑而精美,其坚硬度、耐磨性、锋仞力均高一等。

      仅就中国黑龙江有关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少量一厘米箭头和十厘米石矛即有铤无铤黑曜石石镞而言,在新、旧石器时代应是石叶石镞文化的标志、部落首领地位的象征,也被称为“肃慎人的徽记”不知为什么,对黑曜石器的考古研究,多年以来一直不系统、不深入能够收集到的史料和考古报告中,对黑曜石器只有记载而无比较研究和系统研究,甚至连产地及分布区域也无科学考证对于黑龙江流域的黑曜石器来源,大多专家认为是“和中原地区往来”的结果,还有的认为是“陨石”、“天外来物”从获得的关于黑曜石器出土文物资料上看,黑曜石器大量出土于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日本北海道众多遗址,在吉林、内蒙古有关遗址中也有发现尽管如此,除日本考古学家有个别文章在研究石叶石镞文化中重点对黑曜石进行了关注,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系统研究仍显欠缺值得兴奋的是,中、日、俄考古专家、学者,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黑曜石信息,尤其是丰富的与黑曜石器共存的文化遗址考证材料,为系统、深入研究黑曜石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笔者不是考古行家,只对“黑曜石之路”所产生的黑曜石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并试图进行探索性研究进而认定“黑曜石之路”的源与流,开辟、演变与发展,初始、分布与兴衰从而认定黑曜石器在新、旧石器时代的地位和对现实与未来的深刻、深远影响。

      否则,“黑曜石之路”则无从论起,更无法认定其价值和对现实的作用据确凿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的商周时期,正当中原地区处于奴隶社会的鼎盛阶段,黑龙江地区就居息着三大古老民族,即东部的地区的肃慎族,中部地区的氵岁貊族,西部地区的东胡族肃慎人是见载于史籍的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先民肃慎,又名息慎、稷慎肃慎族活动地区,据《后汉书挹娄传》载:“在夫系东北千里,东濒大海(日本海),南与沃沮接,莫知其北所极;”《晋书肃慎传》载:“在不咸山(今长白山)北,东濒大海,北极弱水(今黑龙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和《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性史籍中,均认为在远古时期,肃慎族就同中原地区发生了密切关系,并举证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史料首先是《竹书记年》中关于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的记载其后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禹定九州,各职来贡”,其中就有肃慎人再往后就以《国语鲁语》中关于肃慎“贡楛矢石弩”的记载为皇家史证其文曰:“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弩,其长尺有咫,并有在箭杆上刻下“肃慎氏之贡矢”的证据关于肃慎“贡楛矢石弩”的历史见证,笔者毫不怀疑;只是有一点不解,“石弩”是产于黑龙江流域的肃慎居息地吗?它的产地究竟在何处?如无产地出处,何以认定。

      另一疑问是,许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陶器等与中原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器、陶器相似,反映出明显的来往、交流的史实信息但黑曜石器未必就是来源于中原地区,就是来源于中原地区,也不可能作为贡品如果加上“楛矢(白桦木)”,再作为贡品奉献,并不符朝贡礼仪的传统习惯众多“蛮夷”贡品中,非特产而不贡的道理自古有之那么,黑曜石的来源与产地,就值得探究石弩”一词,并非就指黑曜石一种箭镞石镞,通常解释为,用质地坚硬的石材制作,如矿化木、黑曜石、页岩,以及燧石、玛瑙、石髓、碧玉等,常被考古学家誉为“利箭”,并认定是肃慎人进行生产、生活和防卫的先进工具和武器黑曜石石镞当为“利箭”中的利箭这是由黑曜石材质、颜色、锋利程度、耐磨程度决定的可以说是石叶石镞文化标志性、代表性石器但“石弩”是石镞精品的总称,并非独指黑曜石因此,对肃慎人是否就是进贡的黑曜石石镞,尚缺乏有力证据但珍贵的并具典型性的黑曜石石镞是“贡楛矢石弩”中的一种,而且是重要的、名贵的一种“石弩”,这是无可非议的在《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中结论性的认定,在牡丹江、松花江流域等地若干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并用打制法和压琢法制作的黑曜石石镞,用青色或灰色页岩以及其它石材制作的石镞,大体就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屡屡提起的肃慎族的“楛矢石弩”既然如此,就应当指出其产地,否认黑曜石是中原文化交流的结果,进而对黑曜石器作出较明确的源流结论。

      这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应回避的问题史籍有记载,不可否认,但后人的不断发现黑曜石器,而且已超过了日本海,超出了黑龙江流域的研究范围,岂不更应该引起史学界高度重视何况,考证黑曜石器的源流,已影响到“黑曜石之路”的研究如果“黑曜石之路”被认定,黑曜石文化亦被确定下来肃慎人“贡楛矢石弩”已成事实,“石弩”中有黑曜石石镞也无可否认正是由于黑曜石石镞作为“利箭”而成为贡品,受到帝舜、夏禹的喜爱,那它一定是肃慎人名贵的特产,地位的象征进而所引出的黑曜石器组合文化问题,包括黑曜石源流、功能作用、制造工艺、应用范围、分布区域,以及外延的,与其它石器、陶器、骨器等出土文化的共存关系等,就迫使我们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其研究价值,主要是解决黑曜石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黑曜石器的分布带能否被认定为“黑曜石之路”,这一史前文化现象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当中居于何种地位,直接涉及到黑龙江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背景的广阔度和文化底蕴的厚重度黑龙江流域史前文化中有没有一条比“丝绸之路”更古老的通道;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氵岁貊、东胡三大古老民族在三千年、四千年、直到一万年、二万年前,部族之间是怎样一种交往交流关系,又是怎样跨过日本海,与日本北海道先民及环日本海沿岸土著人彼此来往、相互交流的?北海道先民是否和肃慎人有着某种族源关系?等等,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都直接决定着黑龙江流域的文化史、文明史。

      笔者仅就十余年来对出土于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各遗址的考察,根据黑龙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黑曜石器及其共存文化材料,探索“黑曜石之路”,认知“黑曜石之路”,试想看到黑龙江文明最古老的一道曙光,增添东北亚文化圈中最遥远的一抹辉煌二几十年来,随着黑曜石器在黑龙江、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文化遗址中相继发现,研究黑曜石器的起源及分布区域渐显出来,已不再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局部发现和散记性研究在8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在北海道考古研究的基础上,跨国同俄罗斯西伯利亚、滨海边区考古部门进行联合研究,对黑曜石器的源流给予了初步的特别关注和探索,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由此,发现并撰文提出了“黑曜石之路”命题,为“环日本海文化”提供了新的、具有历史现实研究价值,并对当代东北亚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启示作用目前,认定“黑曜石之路”,虽然只是日本一家之说,中国、俄罗斯还尚未响应但随着东北亚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特别是随着新世纪欧亚陆海大通道的辟建和发展,对“黑曜石之路”的全面研究,也就显得更具时代意义,理当提到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日程通过中、日、俄相关地区的文化遗存与黑曜石分布,管见黑曜石石器文化与区域历史文化的关系,探索“黑曜石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认定“黑曜石之路”在东北亚地区的桥梁、纽带和外延、辐射作用,是当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化学家乃至高层决策者特别关注的一大课题。

      随着日本对黑曜石考古研究的进展,不仅确定了黑曜石的产地,而且还进行科学鉴定黑曜石产于日本北海道的纹别辖内的白滝经对北海道千岁市宿山——三角山,发掘出土的211件黑曜石器和石片,对于石器共存的木炭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为距今21450750年在萨哈林南部的东海岸的道林斯科(过去的汇合处)附近的索科尔遗址,发现了很多采用涌别技法制作的楔型细石核和细石叶、刮削器、雕刻器等其中一看便知道含有白滝所产的黑曜石石器原料的成分分析等研究结果,也可以确认其产地的所在其年代测定距今1.4—1.5万年前1986年日苏共同对阿穆尔河河口附近的斯科耶村南6公里的玛拉亚卡沃尼遗址出土的黑曜石,在日本立教大学进行了放射性化学分析,其结果再次证明此种黑曜石原产地为白滝这也就证明,最低,早在1.4—1.5万年前,产于日本北海道白滝的黑曜石器已开始跨过日本海向彼岸大陆输出据新彼得诺夫卡遗址、乌斯诺夫斯卡遗址、布夫森遗址、捷丘赫、索科尔遗址、玛拉亚卡沃尼遗址等遗址出土的黑曜石器,无一不证明,黑曜石石器源于日本北海道白滝至今,中国尚未对黑龙江各遗址出土的黑曜石进行比较研究,也没有进行年代测定但从日本考古专家的论文中,可以看出,日本考古专家已对密山县新开流遗址中出土的黑曜石器给予认定。

      既然黑曜石文化与新开流文化遗址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滨海地区文化遗址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和新开流文化相同的黑龙江境内其它文化遗址,自然就形成一条黑曜石器文化带据众多考古报告记载,除新开流遗址最早出土了黑曜石之外,在绥芬河建新遗址、穆棱兴源遗址、宁安莺歌岭遗址、牡丹江河口—振兴遗址、泰来县车翁根山、松树林、绰尔等遗址均出土了数量不等的黑曜石石器和碎块最精美的当属黑曜石石镞,大的有十厘米长,小的仅有一厘米,而且有铤、无铤、锐角、钝角、单刃、双刃达十几种之多,均采用琢制法和压制法加工而成 遗憾的是,对这些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曜石器,没有具体的年代测定和放射性化学分析,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滨海边区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黑曜石石器也没有比较研究最新的考古成果——1992年至199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系合作,对牡丹江河口——振兴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但对出土的黑曜石石镞,却没有具体研究结论,因此更无法断代和认定是否与产于日本北海道的黑曜石有源流关系和以往新开流、莺歌岭遗址、亚布利遗址、滚兔岭遗址的发掘、研究一样,被列为乙类文化遗址而忽视研究,但专家还是在《河口与振兴——牡丹江莲花水库发掘报告(一)》中注释认为是“黑曜石器年代可能较早”。

      鉴于此研究状况,只好参考并依据日、俄两国1986年联合考古调查、研究结果及日本专家带回黑曜石样品进行科学分化的结果,判断上述遗址中出土的黑曜石器至少距今已有1.4——1.5万年,完全有可能是来自同一产地或带回原料加工的结果从地缘关系上看,俄罗斯西伯利亚、滨海地区同属黑龙江流域,与滨海边区陆地接壤的绥芬河市建新遗址出土的大批黑曜石,与捷久赫出土的、海参崴博物馆藏的黑曜石如出一辙,观感没有任何异样绥芬河流域、穆棱河流域向西,进入牡丹江流域,再向西进入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均具有分布着同类文化特征的遗址或文化层,不同程度的有各种类型的黑曜石出土这就证明,从日本北海道,跨过日本海,整个黑龙江流域,从东到西有一条“黑曜石之路”从西向东流经西伯利亚南部,后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黑龙江,据其流经的地形及注入的水系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小流域其中,最大的支流结雅河汇入处的布拉戈维中斯克市附近的大约1000公里长的一段,是其中游地区这一地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