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义勇军进行曲》浅析聂耳电影音乐的魅力.docx
10页透过《义勇军进行曲》浅析聂耳电影音乐的魅力 摘要: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美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更离不开触动人心的配乐精彩的电影原声,常常让影片加分许多,而那些动人的旋律则成为记忆中久久散不去的美好回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东三省,中国从此掀起一个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5月24日,由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从此风靡全国,成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发出的最坚强的呐喊关键词:聂耳;电影音乐;魅力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创作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聂耳不仅是一个天才音乐家,又是早期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在他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创作了15首电影音乐,在他一生创作的35首遗有曲谱的歌曲中,比例高达43%他写的电影音乐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树立了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榜样1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1.1聂耳电影音乐处女作《开矿歌》1932年,中国电影进入了有声电影的大发展阶段经明月歌舞剧社的好友介绍,聂耳进入电影界谋生20岁的聂耳在电影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行业里从零开始,场记、剧务、演员、现场伴奏、音乐、实习导演,任何工作只要能上手的,他全上手,工作忘我到两次晕倒在拍摄现场,但有了饭碗,还做上了自己适合又喜欢的工作,聂耳乐此不疲随着电影越来越影响人的生活,共产党人也意识到电影越来越强大的宣传作用他们安排左翼成员有计划地渗透到电影领域,并在电影界培养可发展的党员1932年7月,聂耳化名“黑天使”,连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公开批评前辈黎锦晖:“我们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当时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田汉由此注意到了聂耳当田汉得知聂耳的经历和追求进步的愿望后,就专门找到他彻夜长谈,向他介绍了上海音乐发展的情况。
聂耳那时正为所在歌舞剧社整天演出脱离社会现实的“靡靡之音”不满和苦闷,共同的音乐追求使他们相识、相惜在田汉的影响下,聂耳参加了左联的音乐小组1933年,笃信共产主义可以让劳苦大众幸福、让社会公平正义的聂耳,由田汉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田汉把聂耳带进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之际,也正是左翼力量大举占领电影行业之时,同志加兄弟式的互助使左翼文艺工作者迅速在电影界大有作为1933年由卜万苍导演,田汉编剧的电影《母性之光》开拍田汉写了一首《开矿歌》的歌词,聂耳首次被启用担任歌曲作曲聂耳很珍惜这次机会,他去到实地采风,看工人劳动,然后写完还要唱给工人听,直到工人们听了点头他才满意这首以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来表现劳苦大众的斗争生活,向“靡靡之音”开了第一炮的《开矿歌》成功了至此,聂耳在电影厂那些七七八八的职位后面有了歌曲作者这个称呼1.2《义勇军进行曲》为抗战勇士而唱左翼电影越拍越多,批判现实的电影歌曲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刚刚入党,希望捣毁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聂耳,革命的激情又远大于其他曲作者,左翼电影歌曲的创作成为了聂耳理想主义的乐园随着电影歌曲《开矿歌》的传唱,找聂耳的人越来越多而在当时有着强烈的革命激情的聂耳,把一腔热血化作了一个个源源不绝的音符,先后创作出了《新女性歌》《开路先锋》《前进歌》《毕业歌》等批判现实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在全国广为传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民族危难之际,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爱国官兵一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这些武装力量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据史料统计,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高峰时达到30余万人他们的军费靠自筹或全国人民捐助,武器都是轻武器乃至大刀长矛,武器装备远逊于日本他们以重武器打完用轻武器、新武器打完用大刀、大刀打完用肉搏的方式来阻挡进犯之敌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的时候,1933年3月至5月,古北口战役率先打响,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这时,田汉随当时的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停留了23天,还跟着将士上了前线当他亲眼目睹了战士趴在牺牲的战友尸体上作战,感动于爱国将士奋勇杀敌的事迹时,写下著名的《古北口长城诗》,发表在当年的《申报》上古北口长城抗战是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重要源泉,在电影《风云儿女》中至少三次明显出现古北口长城抗战的内容:第一次是阿凤返回东北家乡时出现了古北口长城的画面;第二次是以电影特写镜头方式展示了《申报》关于古北口长城抗战的新闻报道;第三次是梁质夫的女友战地救护队队长徐家珍在北平告知辛白华,梁质夫在古北口血战中牺牲。
1934年春,应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邀请,田汉撰写了知识青年参加抗日义勇军战斗的故事,创作出《凤凰涅槃》(也称《凤凰再生》)剧本梗概然而,身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的田汉没能躲过“白色恐怖”的迫害,1935年2月,在剧本尚未完成时就被捕入狱由田汉创作的《凤凰涅槃》剧本梗概辗转几次,最终到了编剧夏衍手中,后由夏衍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并改名为《风云儿女》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这样写道:田汉在编写剧中男主角诗人辛白华作《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节时,创作了一首激昂奔放的自由体诗,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版歌词这首写在一张香烟纸的衬纸上的歌词附在最后一页,被茶水濡湿了,字迹有些模糊,我和孙师毅只能一字字仔细地誊抄下来此时正准备去日本的聂耳得知电影主题曲需要谱曲的消息后,主动找到接替田汉工作的夏衍同志说:“作曲交给我,我干,我想田汉先生一定会同意的!”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聂耳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会儿在桌上打拍子,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房东老太太以为他发了疯,跑到楼上大骂了他一顿聂耳对歌词作了三处修改,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聂耳乘船离开上海,抵达日本后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
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1935年4月末,聂耳把歌谱定稿从东京寄回到上海;5月9日,《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内灌成唱片发行后来,歌曲录音又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的胶片上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引起强烈反响,《义勇军进行曲》随之响遍了全中国每一个角落,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被外国人誉为是“中国的《马赛曲》”,成为一首国际性的战歌电影《风云儿女》公映后不到两个月,聂耳于日本不幸溺水身亡,终年23岁2《义勇军进行曲》鉴赏《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有84个字,节拍有37小节,标准时长46秒,每分钟96拍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聂耳把这两句旋律按“5(so)-1(do)-3(mi)-5(so)”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把“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记号(“>”)标记,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歌曲中二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用了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全曲只用了一个7(xi)音来过渡,从而使此歌以简洁而不失单调的曲调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传唱,发挥了其战斗作用《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3《义勇军进行曲》凝聚民族力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了最终胜利亿万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在苦战,也重塑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烽火岁月中,《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凝聚起民族力量的伟大歌曲收藏家詹洪阁保存着一本1935年6月出版的书籍——《中外歌曲集》,《义勇军进行曲》就收录其中抗战期间,《义勇军进行曲》非常流行,家喻户晓詹洪阁说,从赵尚志到张自忠,从狼牙山五壮士到“八百壮士”,《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每个中国人的心都会激荡澎湃,顿生力量中华儿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英雄史诗和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永远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刻在民族记忆与基因里这首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铿镪有力、斩钉截铁的电影音乐,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很快便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成为了歌咏光明、追求光明的黎明前奏曲它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激励着千千万万民众为争取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无数仁人志士在它的召唤下,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反击法西斯的战场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社会活动家保罗·罗伯逊用汉语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将歌曲灌制在个人唱片集《起来》中,在欧美反法西斯人士中获得了极其良好的反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盟国胜利凯旋之歌”结束语聂耳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早期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逯也萍.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J].当代音乐,2020.[2]义勇军进行曲.百度百科(网址:[3]赵乐.田汉与聂耳的“惊天绝唱”[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19.[4]聂耳.百度百科(网址:[5]侯宇馨.《义勇军进行曲》的前世今生[J].《华北电业》,2021.[6]钱乃荣.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R].《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2004.[7]杨柳.浅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