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形近音异量词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docx
9页对外汉语形近音异量词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 魏春晓摘要:由于“篇、遍”和“副、幅”是两组形近音异量词,留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偏误通过分析留学生使用“篇、遍”和“副、幅”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从字义、语义特征和搭配对象等方面解释两组音近形异量词之间的差异,找出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汉语量词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关键词:量词;形近音异;偏误;教学策略量词的使用由来已久,现代汉语中量词数量非常丰富,且用法搭配比较复杂,是很多其他国家语言中所不具有的一类词现代汉语中又存在许多形近音异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更是加大了汉语学习者学习量词的难度和困惑此前学者以“颗、棵”“只、支、枝”为例,对同音名量词进行过研究,但对形近音异量词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和成系统化本文以“篇”“遍”和“副”“幅”两组形异音异量词为例,讨论其常易出现的偏误现象及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希望据此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一、“篇、遍”与“副、幅”字义、语义特征和搭配对比(一)“篇、遍”与“副、幅”字义和语义特征对比1.“篇、遍”“篇”形声字,从竹,扁声本义:竹简、简册,也就是指所书写的内容;后来才沿用成计量文章数量的量词。
考虑到“篇”字与书写内容及其所承载的材料有关,故“篇”一般用于计量文章、稿件类数量,是一个名量词遍”形声字,外形内声从“走”字旁,扁声本义:走遍后用作量词,指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全过程如:“又教之但读千遍,自得其意晋·葛洪《抱朴子·祛惑》)结合其偏旁部首及字义发展过程,我们得知“遍”是一个与动作相关的,专门用来计量动作次数的,是一个动量词2.“副、幅”“副”形声字从刀,畐声本义:用刀剖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副,判也即“剖开或裂开”之义,是指将一件物品分成两个部分,但合起来仍然还是一个整体,继而引申出“成双”“成套”之义幅”,形声字从巾,畐声从“巾”表示与布帛相关,布帛展开一般又都是平面的,联想这层含义,故“幅”还可以用来计量平面物体二)“篇、遍”与“副、幅”搭配对象的对比1.“篇、遍”“篇”的搭配对象都是名词,且所处的位置一般都是位于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篇故事、一篇小说、一篇作文、一篇传说、一篇短文、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新闻报道等且这些名词一般都是记录于某种载体(如纸质载体)上面,包含完整内容、有头有尾的,具有叙述或说明作用的文字遍”的搭配对象是动词,表示动作次数的总量,且所处的位置都是位于所要搭配的动词的后面。
如:听了一遍、抄写三遍、看了百遍、重读一遍、说过好几遍了等2.“副、幅”(1)两者搭配对象都是名词副”的搭配对象一般是成双成对的,如:一副戒指、一副耳环幅”的搭配对象考虑其具有平面性的特点,如“一幅锦旗”“一幅作品”等2)“副”还可以与成套的物件相搭配,如:一副扑克牌;而“幅”的搭配对象可以是:一幅相框、一幅门帘、一幅门合页等3)“副”还可与表示人的表情相搭配,前面通常只能加数词“一”,如:一副丑恶的嘴脸、一副坏样等幅”也可与抽象名词相搭配,但数量比较少,如“一幅惺惺作态的样子等二、“篇、遍”与“副、幅”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篇”和“遍”与“副”和“副”两组词,字形相近、读音相近,留学生很容易产生偏误,下面我们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例,不区分性别、年龄等,综合考察留学生对于这两组形近音异量词最常出现的偏误,并将其分类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一)“篇、遍”与“副、幅”偏误情况1.“篇、遍”混用(1)我们在人生当中见过许多人,而且看过很多书,人家的生活就好像一篇(遍)小说,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当中经历过的事情数不清2)他非常地愤怒,令我蹲在地上,罚我写五百遍(篇)的“少不学,老何为”2.“篇”与其他量词“个、件、条、片”混用(3)我看完这篇(个)文章立刻联想到社会环境和公民习惯的密切关系。
4)最近我读了一篇(件)文章5)这篇(条)文章里所提的措施是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的人将被罚款6)在这篇(片)文章里也说到,妻子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病情比死还要痛苦3.“篇、遍”写别字或写不成字(7)可是这篇(偏)文章呢,跟这个情况不一样8)借这好机会,我想再说一遍(便),我爱父母9)但是我在高中生时读过他的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很大4.缺少量词“篇”(10)这(篇)短文里妻子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她一辈子都应该受痛苦,所以她要求丈夫帮助她自杀11)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和水的特别重要的关系,这(篇)短文向人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5.“副、幅”混用(12)我连忙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这副(幅)苦瓜脸13)随信附上简历一份,获奖作品两幅(二副),证书影印本及近照两张6.“副、幅”与其他同音词混用或多余(14)一副(付)老花眼鏡,其貌不扬但却给人亲切的感觉15)我特别强调的问题是,边走边抽烟的这一(副)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二)出现偏误的原因1.汉语本体的复杂性量词是现代汉语突出的一个语法特点,是世界上大部分语言所不具备的一类词即使有的语言中存在量词,也与汉语中的量词用法规则、搭配习惯不同,留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加之,汉字笔画众多,难写难记;汉语中又存在许多发音相近、字形相近的汉字,使得留学生更加不易辨认,故留学生在习得这类音近形近量词时常容易发生偏误2.母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者的母语知识有时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干扰,例如,大部分学习者的母语中没有对应的量词,故在学习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会容易出现遗漏量词的现象;欧美学生母语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也不具备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这类学生在学习“遍、篇”音近形近量词时,会误读为同音词,进而发生语用上的偏误3.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把自己学到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目的语知识上,造成偏误在学习过程当中,留学生首先习得的是“个、件”等相对简单的量词,且在汉语中与“个”能搭配的名词众多,加之在这一时期,留学生所掌握的汉语知识还比较有限,故易导致“个”的泛化,误以为量词“个”可以与汉语中所有的名词都相搭配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所积极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汉语量词搭配规则较多,用法复杂,学习者常容易使用回避策略,选择自己熟悉的、简单的词语来代替,以此达到交际目的。
譬如,例(3)学习者在交际中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由于“篇”的发音对其比较难,又或者由于二语学习者忘记“篇”的发音,但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学习者就会用更简单的“个”来代替5.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教材编写不合理,教师专业知识有所欠缺,解释不恰当;在与人交际交往的过程中,母语者用词不严谨等因素,也常容易诱发偏误三、教学策略(一)根据语义特征及偏旁部首进行教学量词“篇、遍”和量词“副、幅”这两组量词,虽然音近形近,但语义特征及偏旁部首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借助于此,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如教授给学生:“篇”是一个名量词,竹字头,竹简以前是用来写字用的,故“篇”一般和文章、报道之类的名词相搭配遍”是一个动量词,走字旁,与动作相关,通常和动词搭配,表示从头到尾的过程,如“重写一遍、听两遍”等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引导者,教师教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吸收和接受效果作为一个知识传授者,教师首先自己要夯实基本功其次,教师授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要使用规范正确的语言、书写规范汉字如若在课堂上,不注重量词的用法搭配,不注重语言使用的恰当性、准确性,譬如随意使用量词“个”,“一副眼镜”说成“一个眼镜”,这将会给学习者带来误导。
此外,教师的督促与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应重视课堂纠错三)结合语境进行教学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所以结合语境对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量词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地创设语境,利用语境进行教学,加深学习者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量词“副”的时候,可以创设以下语境:师:(手里拿着一副眼镜)这是什么呢?生:眼镜师:这是一副眼镜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句子,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量词“副”)师:这又是什么?(教师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生:筷子(或者“一双筷子”)师:这是一双筷子,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副筷子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这两个句子,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标注出“双、副”)四、结语论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篇、遍”和“副、幅”两组音近形异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容易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出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有:“篇、遍”混用、“篇、遍”写别字或写不成字、“副、幅”混用、“副、幅”与其他同音词混用或多余等根据偏误类型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现代汉语量词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Reference:[1]张欢.形近量词"副"与"幅"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J].現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9):128-130.[2]张超男,宋阳.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量词的偏误分析[J].文学教育,2019(007):50-51.[1]刘玲,梁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J].文教资料,2016(022):31-32.[4]吕俞辉.二语教学视角下的汉语同音词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8,101(06):53-5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