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南镇历史教材.doc
21页地方教材蓬 溪 县蓬溪县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遂宁、射洪、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合川等八县市毗邻接壤幅员面积 1251 平方公里,全县辖 15 个乡、16 个镇蓬溪风光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县城城西 2 公里处的东方活湖,水面面积4000 余亩,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并以其原生态植被、动物、鱼类、山水、田园以及“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赤城宝屏山道家“洞经音乐”源起,佛教名胜白塔禅院为代表的儒、释、道文化和以入载《中国建筑史》的鹫峰寺天王殿,旷继勋将军纪念馆为代表的历史人文遗存为资源特色蓬 溪 历 史 文 化蓬 溪 历 史 悠 久 , 人 杰 地 灵 东 晋 永 和 十 一 年 ( 公 元 355) 始置 巴 兴 县 , 唐 永 淳 元 年 ( 公 元 682 年 ) 建 唐 兴 县 , 天 宝 元 年 ( 公元 742 年 ) , 唐 兴 县 改 名 为 蓬 溪 县 勤 劳 智 慧 的 蓬 溪 人 民 创 造 了 灿烂 的 历 史 文 化 , 被 誉 为 “梓 东 邹 鲁 , 文 献 名 邦 ” 西 汉 道 家 严 君 平隐 居 于 蓬 溪 县 金 鱼 山 , 明 代 礼 部 尚 书 加 武 英 殿 大 学 士 席 书 、 清 代文 华 殿 大 学 士 兼 吏 部 尚 书 张 鹏 翮 , 位 极 人 臣 , 扬 历 中 外 ; 清 代 蜀中 诗 冠 张 船 山 ( 问 陶 ) , 一 代 风 流 , 名 播 巴 蜀 。
开 国 少 将 李 泛 山更 是 让 红 色 老 区 添 色 当 代 蒋 明 谦 、 薛 琴 访 、 邓 昌 友 、 何 清 成 、陈 全 波 等 也 为 蓬 山 增 色 明 代 宝 梵 寺 壁 画 , 宋 朝 鹫 峰 寺 及 白 塔 、初 唐 贞 观 古 刹 常 乐 寺 、 高 峰 山 、 四 川 抗 蒙 要 塞 蓬 溪 砦 ( 寨 ) 等 荣载 史 册 1929 年 旷 继 勋 率 部 于 蓬 溪 大 石 镇 牛 角 沟 起 义 , 次 日 建立 了 四 川 第 一 个 县 级 红 色 政 权 ——蓬 溪 苏 维 埃 政 府 , 荣 载 《 中 史 》 、 《 解 放 军 将 领 传 》 蓬 溪 享 有 “五 《 史 》 之 乡 ”, “蓬 莱 名 邑 ”“梓 东 邹 鲁 ”的 美 誉 2000 年 蓬 溪 县 被 文 化 部 命 名 为 “中 国 民 间 特色 艺 术 ( 书 法 ) 之 乡 ”, “川 中 大 乐 ”名 扬 全 国 , 2004 年 , 省 作 家 协会 在 蓬 溪 建 创 作 基 地 宝 梵 寺 壁 画 和 白 塔 已 列 入 国 家 级 文 物 保 护单 位 , 为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的 进 一 步 传 承 注 入 新 的 活 力 。
蓬 溪 秀 丽 风 光二 十 世 纪 八 、 九 十 年 代 曾 享 有 “川 中 明 珠 ”、 “蜀 中 西 子 ”的 美誉 的 赤 城 湖 , 现 正 在 提 升 品 位 位 于 城 北 20 公 里 处 的 高 峰 山 道观 , 因 其 建 设 按 先 天 八 卦 修 建 设 计 , 被 誉 为 “川 北 迷 宫 ”, 至 今 四季 游 人 如 织 , 香 火 鼎 盛 , 为 四 川 省 第 三 大 道 观 , 也 是 保 存 完 整 的清 代 道 观 园 林 , 千 年 古 柏 众 多 , 道 家 很 多 神 秘 的 传 说 和 仙 界 故 事都 诞 生 于 此 县 西 22 公 里 的 常 乐 寺 , 建 立 于 唐 朝 贞 观 十 二 年 ,至 今 香 火 盛 , 名 扬 巴 蜀 蓬 溪 历 史 沿 革355 年 ( 东 晋 永 和 十 一 年 ) , 始 置 巴 兴 县 , 其 后 几 经 易 名 , 并与 邻 县 分 合 , 于 742 年 ( 唐 天 宝 元 年 ) 改 唐 兴 县 为 蓬 溪 县 据 北宋 《 太 平 寰 宇 记 》 载 : “蓬 溪 县 ……取 邑 内 蓬 溪 为 名 ”。
清 光 绪《 蓬 溪 县 志 》 称 : “蓬 溪 县 因 水 名 ” 今 蓬 溪 县 境 内 建 立 县 级 政 权已 1600 多 年 秦 灭 巴 , 蜀 两 国 置 巴 , 蜀 两 郡 前 201 年 ( 汉 高 祖 六 年 ) ,分 巴 , 蜀 两 郡 置 广 汉 郡 ,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广 汉 郡 广 汉 ( 治 今 射 洪 县柳 树 镇 ) , 郪 ( 治 今 三 台 县 郪 江 乡 ) 两 县 蓬 溪 县 奎 阁 广 场 清 代 宰 相 张 鹏 翮 塑 像 西 汉 末 年 , 王 莽 夺 取 政 权 建 “新 ”王 朝 , 改 益 州 为 庸 部 , 改 广汉 郡 为 就 都 , 改 广 汉 县 为 广 信 县 仅 易 其 名 , 建 置 未 变 今 蓬 溪县 境 隶 属 仍 旧 东 汉 刘 秀 政 权 恢 复 益 州 , 广 汉 郡 和 广 汉 县 名 东 汉 末 年 , 割广 汉 县 南 置 德 阳 县 ( 治 今 遂 宁 市 城 区 ) , 今 蓬 溪 县 境 分 属 广 汉 ,德 阳 , 郪 三 县 三 国 蜀 汉 , 224 年 ( 后 主 建 兴 二 年 ) , 分 广 汉 郡 置 东 广 汉 郡 ,今 蓬 溪 县 境 分 属 东 广 汉 郡 广 汉 、 德 阳 、 郪 三 县 。
285 年 ( 西 晋 武 帝 太 康 六 年 ) , 废 东 广 汉 郡 复 置 广 汉 郡 301年 ( 惠 帝 永 宁 元 年 ) , 分 广 汉 郡 置 德 阳 郡 领 辖 德 阳 县 今 蓬 溪 县 境分 属 广 汉 郡 广 汉 , 郪 两 县 和 德 阳 郡 德 阳 县 347 年 ( 东 晋 穆 帝 永 和 三 年 ) , 桓 温 平 蜀 , 罢 德 阳 郡 , 置 遂 宁郡 , 郪 县 仍 归 广 汉 郡 355 年 ( 永 和 十 一 年 ) , 划 郪 县 东 部 和 广 汉县 濒 涪 , 郪 两 江 地 区 置 巴 兴 县 县 治 设 灵 鹫 山 , 今 蓬 溪 县 境 内 始置 县 治 孝 武 帝 ( 373 年 ~ 396 年 ) , 分 广 汉 县 置 晋 兴 县 ( 治 所 今潼 南 县 玉 溪 镇 ) 隶 属 遂 宁 郡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遂 宁 郡 巴 兴 、 晋 兴 、德 阳 三 县 469 年 ( 刘 宋 泰 始 五 年 ) , 改 遂 宁 郡 为 东 遂 宁 郡 今 蓬 溪 县 境仍 隶 属 巴 兴 、 德 阳 、 晋 兴 三 县 。
萧 梁 ( 502 年 ~ 534 年 ) , 德 阳 县 更 名 小 溪 县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东遂 宁 郡 巴 兴 、 晋 兴 、 小 溪 三 县 555 年 ( 西 魏 恭 帝 二 年 ) , 分 东 遂 宁 郡 置 怀 化 郡 , 改 巴 兴 县 为长 江 县 , 以 境 内 有 大 江 ( 涪 江 ) 故 名 改 晋 兴 县 为 始 兴 县 , 改 小溪 县 为 方 义 县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怀 化 郡 长 江 , 始 兴 两 县 和 东 遂 宁 郡方 义 县 557 年 ( 北 周 闵 帝 元 年 ) , 于 东 遂 宁 郡 置 遂 州 , 改 东 遂 宁 郡 为石 山 郡 遂 州 领 石 山 , 怀 化 两 郡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遂 州 石 山 郡 方 义县 及 怀 化 郡 长 江 , 始 兴 两 县 583 年 ( 隋 文 帝 开 皇 三 年 ) , 撤 郡 留 州 , 以 州 辖 县 598 年( 开 皇 十 八 年 ) , 始 兴 县 更 名 青 石 县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遂 州 长 江 、 青石 、 方 义 三 县 。
607 年 ( 炀 帝 大 业 三 年 ) , 改 州 为 郡 , 以 郡 统 县 ,遂 州 改 为 遂 宁 郡 , 领 县 仍 旧 618 年 ( 唐 高 祖 武 德 元 年 ) , 行 州 统 县 制 遂 宁 郡 更 名 遂 州 ,属 县 仍 旧 682 年 ( 高 宗 永 淳 元 年 ) , 割 方 义 县 北 境 置 唐 兴 县 , 县治 蓬 川 ( 今 蓬 溪 县 翔 凤 乡 )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长 江 、 唐 兴 、 青 石 三县 693 年 ( 武 后 长 寿 二 年 ) , 唐 兴 县 更 名 武 丰 县 705 年 ( 中 宗神 龙 元 年 ) , 武 丰 县 复 名 唐 兴 县 708 年 ( 景 龙 二 年 ) , 析 唐 兴 县北 境 置 唐 安 县 , 县 治 设 赤 城 镇 茶 店 子 713 年 ( 玄 宗 开 元 元 年 ) ,废 唐 安 县 , 徙 唐 兴 县 治 于 赤 城 镇 茶 店 子 742 年 ( 天 宝 元 年 ) ,改 唐 兴 县 为 蓬 溪 县 761 年 ( 上 元 二 年 ) , 长 江 县 治 迁 徙 凤 凰 川( 今 大 英 县 回 马 镇 长 江 坝 ) 。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遂 州 蓬 溪 、 长 江 两 县 1073 年 ( 宋 神 宗 熙 宁 六 年 ) , 省 青 石 县 入 蓬 溪 县 , 1074 年( 宋 神 宗 熙 宁 七 年 ) , 青 石 县 复 置 徽 宗 政 和 五 年 ( 1115 年 ) ,升 遂 州 为 遂 宁 府 今 蓬 溪 县 境 属 遂 宁 府 蓬 溪 、 长 江 两 县 1282 年 ( 元 世 祖 至 元 十 九 年 ) , 长 江 县 人 口 锐 减 , 土 地 荒 芜 ,并 入 蓬 溪 县 蓬 溪 县 则 隶 属 四 川 行 中 书 省 顺 庆 路 遂 宁 州 1376 年 ( 明 洪 武 九 年 ) , 降 遂 宁 州 为 遂 宁 县 , 蓬 溪 县 改 属 潼川 州 次 年 , 蓬 溪 县 并 入 遂 宁 县 1380 年 ( 洪 武 十 三 年 ) , 蓬 溪县 复 置 , 并 将 原 青 石 县 涪 江 左 岸 地 划 归 蓬 溪 县 明 末 清 初 , 四 川 长 期 战 争 , 人 口 锐 减 , 州 县 多 废 1653 年( 清 顺 治 十 年 ) , 遂 宁 县 并 入 蓬 溪 县 ; 1660 年 ( 顺 治 十 七 年 ) ,遂 宁 县 复 置 。
1734 年 ( 清 雍 正 十 二 年 ) , 升 潼 川 州 为 府 , 蓬 溪 县 隶 属 四 川布 政 使 司 潼 川 府 1802 年 ( 嘉 庆 七 年 ) , 蓬 溪 县 隶 属 川 北 道 潼 川府 , 直 至 清 末 1912 年 ( 民 国 元 年 ) , 裁 废 道 制 , 以 府 , 州 , 厅 , 直 隶 省 政府 同 年 蓬 溪 县 东 乡 划 分 出 十 一 镇 乡 新 成 立 潼 南 县 ( 今 属 重 庆 ) ,一 镇 划 分 合 川 ( 今 属 重 庆 ) 次 年 , 袁 世 凯 企 图 恢 复 帝 制 , 废 省改 道 , 将 四 川 地 区 划 为 7 道 , 蓬 溪 县 属 川 北 道 1914 年 ( 民 国 3 年 ) , 改 7 道 为 5 道 , 蓬 溪 县 属 嘉 陵 道 1918 年 ( 民 国 7 年 ) 起 , 四 川 形 成 “防 区 制 ” 今 蓬 溪 县 隶 属 四 川省 第 五 卫 戍 区 1935 年 ( 民 国 24 年 ) , 蓬 溪 县 隶 属 四 川 省 第 十 二 行 政 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