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课件.ppt
17页专题六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一、一、19世纪中后期至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1945年年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年代末年代末四、四、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条件社会条件(工业革(工业革命)命)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分化、资产阶级贫富分化、资产阶级专政下人民无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专政下人民无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等级观念、公民权利等;等级观念、公民权利等;阶级条件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条件理论条件德意志的古典哲学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实践基础 马、马、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活动:1848年年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1年,马克思开始写年,马克思开始写资本论资本论;恩格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探讨了人类史前史的客观规律探讨了人类史前史的客观规律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历史条件:一、一、19世纪中后期至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二)巴黎公社革命:二)巴黎公社革命:1871.3.185.28背景背景 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普法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普法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革命革命措施措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失败失败原因原因直直接接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等经济命脉;没有与外省的革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等经济命脉;没有与外省的革命者联系起来;未能发动农民群众建立革命同盟军;命者联系起来;未能发动农民群众建立革命同盟军;普鲁士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普鲁士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根根本本资本主义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资本主义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意义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宝贵的经验教训;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永垂史册。
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永垂史册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1945年年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背背景景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中的失利,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一战中的失利,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工人阶级具有很强的革俄国工人阶级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命性(布尔什维克党布尔什维克党)进进程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制统治;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七、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起义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起义);苏维埃政权建立:苏维埃会议、苏维埃政权建立:苏维埃会议、告工人、士兵、农民告工人、士兵、农民书书、和平法令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员会;,成立人民委员会;意意义义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地位地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现代史开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现代史开始;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二)三年国内战争:二)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年年措施措施组建红军;组建红军;战战时时共共产产主主义义目目的的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物财力赢得战争胜利;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物财力赢得战争胜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内容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全部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全部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评评价价赢得战争;赢得战争;后导致经济政治危机;后导致经济政治危机;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出了生产力水平,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出了生产力水平,是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不成功的探索;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不成功的探索;性质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人民战争;反帝反封建的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人民战争;结果结果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三)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实实行行新新经经济济政政策策时间时间 1921年俄共(布)十大;年俄共(布)十大;内容内容农业农业 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实行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实行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贸易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结果结果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但被过早地终止形势;但被过早地终止(1928年年);实质实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提高生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提高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评价评价 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2.成立苏联成立苏联 1922年底,俄、乌、白和外组成苏联年底,俄、乌、白和外组成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目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赢得战争胜利赢得战争胜利解决解决2121年春的经济政治危机年春的经济政治危机实质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控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提高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会主义经济经济效果效果引发了引发了19211921年春的经年春的经济危机济危机调动了调动了促进了促进了是向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认识认识能够根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体现了生能够根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鲜明的创新意识等切从实际出发、鲜明的创新意识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不不同同点点背景背景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战战”造成的经济政治危机造成的经济政治危机措施措施缩减农业缩减农业恢复农业生产恢复农业生产部分地部分地控制控制企业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的经营自主权部分地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部分地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手段手段加强加强国家对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干预减少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特点在在保障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的的前提下,强调前提下,强调计计划的作用划的作用,发展,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的作用,多种下,强调市场的作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义相同相同都适应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适应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措措施施经济经济工业方面工业方面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终止新经济政策;终止新经济政策;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农业方面农业方面1927年农业集体化方针;年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后推行全盘集体化;年后推行全盘集体化;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政治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年新宪法的制定结结果果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也标志着高度集中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经济体制即的政治经济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特点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主要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质实质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启示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评价评价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与苏联当时生产力水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与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平相适应,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年代末年代末建立建立背景背景二战后,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反法西斯的民族二战后,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苏军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这些国家,帮助建立了人苏军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这些国家,帮助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民民主政权;代表代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等;马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等;与苏与苏关系关系仿照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仿照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为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苏联为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1949年成立经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为稳定东欧和保障自身利益与安全,苏联为稳定东欧和保障自身利益与安全,1955年成年成立华约组织立华约组织一)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朝鲜、越南和中国。
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朝鲜、越南和中国三)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