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管理办法J.doc
9页青春塔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桩基检测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青春塔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基桩检测管理,确保桩基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工正性、准确性、根据《建筑工程指令管理条例》、铁道部《铁路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青春塔煤矿铁路专用线参建各方:建设、施工监理及基桩检测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桩基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桩基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形式的专家论证会取代桩基检测第二章 检测机构第四条 桩基质量检测项目禁止转包和违规分包第五条 桩基检测单位应具有铁道部或建设部颁发的桩基质量检测资质证书桩基质量检测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持证人员承担第六条 桩基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现行桩基检测规范进行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含测试曲线)、检测报告单、报表等应建立台帐,并统一分类、编号、归档所有原始记录的数据不得涂改,检测报告单须保持原始本的连续流水编号,不得抽撤第七条 桩基检测单位必须对所承担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数据和结论负责,出具的检测测报告必须实事求是、数据准确、结论明确、自己清楚、并经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第八条 对桩基检测的结果存在争议时,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协商解决,或由上级机构进行仲裁第三章 桩基检测基本规定第九条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及验收,应严格执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第十条 所有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均应进行检测及验收第十一条 混凝土灌注桩的检测方法1、 桩长小于或等于40m的混凝土灌注桩,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低应变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及验收2、 桩长大于40m、地质变化异常复杂地区或桩身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混凝土灌注桩,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及验收3、 通过桩基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及桩身质量有疑问的桩按本办法第十四条办理,设计有要求的检测方法,按设计要求检测第十二条 检测时受检桩的龄期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要求 当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或声波透视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第十三条 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的规定。
桩径≦0.8m宜埋设两根管;桩径0.8~2.0m宜埋设三根管、桩径2.0m以上宜埋设四根管第十四条 对检测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基桩应按《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2008)的要求进行验证与扩大检测 经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检测或声波透视法检测确认为Ⅲ类桩的,应进行验证检测,同时按相关规定采取补救措施,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不能开挖验证的,宜采用钻芯法验证检测 单孔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经钻孔验证确认桩身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时,可采用静载法试验进一步验证或进行返工或技术处理经采用经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检测或声波透视法检测确认为Ⅳ类桩必须进行返工或技术处理第十五条 对出现Ⅲ、Ⅳ类桩的责任单位严格按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号)的程序、质量事故类别和处理权限,对责任单位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第十六条 在检测工作中,凡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而发生的复检费、返工费等由责任单位承担由于检测单位操作不当、人为失误而发生的复检费、返工费及工程恢复费用由检测单位承担第十七条 为确保基桩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非本办法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不得用于本项目。
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施工及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要求及工法,建立严格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保证制度,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做好监测现场的准备及配合工作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施工质量检测的监理工作监理单位应到现场参与桩基检测的关键检测过程,做好旁站监督,桩基检测结果得到监理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对从事桩基检测的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对桩基检测不规范的相关责任主体单位予以处罚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青春塔煤矿专用线铁路指挥部安全质量二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附件: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方法及桩身完整性评价标准1、 瞬态激振时频域分析法(低应变法)进行检测①检测目的:普查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并为抽芯验桩的高应变动力试桩定桩位提供依据 ②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用力锤或力棒敲击桩顶,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和身传播过程中,遇到时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波信号,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判断桩的完整性。
③检测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国家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④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桩身完整性评价如下:桩身完整性评价表桩基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Ⅰ桩身完整Ⅱ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桩身存在严重缺陷2、桩基声波透射法检测①检测的目的: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②基本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波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征;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透射和反射,使按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蜜、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的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测试记录不同俩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砼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③检测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国家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④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定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混凝土各声学参数临界值、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及PSD判据进行综合判定如下:桩身完整性判断类别特 征Ⅰ各检测界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Ⅱ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Ⅲ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低限值异常Ⅳ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2、 钻芯法检测 ①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砼质量、桩身砼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底沉渣是不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持力层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记录桩长是否属实②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规定:桩径大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6m的桩钻3孔。
③钻芯孔的位置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当基桩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0mm~150m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宜在距中心D/6处均匀对称布置 ④现场抽芯检测:低应变检测完成之后,被确定为有桩身质量缺陷的不足部分在结构完整的桩中根据实际情况抽取被抽检的每根桩,钻至有疑问的部分或钻至设计要求的深度芯样取出后,应由上而下按顺序放进芯样箱中,及时标上清晰标记,标明回次数、块号、本回次块数,并按照规定格式及时填写“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记录钻进异常情况,对芯样质量进行初步描述对混凝土的胶结情况、骨料的颁布情况、混凝土芯样表面的光滑程度、气孔大小、蜂窝、夹泥、松散、桩或墙底混凝土与持力层的接触情况、沉渣厚度以及桩或墙持力层的岩土特征等,应作出清晰、准确的详细编录⑤芯样试件截取原则:当钻孔深度小于10m时,在上半部和下半部截取有代表性芯样2组,每组连续取3个芯样试件;当钻孔测试深度10~30m时,每孔在上中下三个部分截取有代表性芯样3组;当钻孔深度大于30m时,截取芯样不少于4组当缺陷部位确认可以进行取样时,必须进行取样截取芯样试件前应对有注明工程名称、钻芯桩号、钻孔号的标牌的全貌进行拍照。
截取芯样时应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共同在场截取⑥混凝土芯样抗压试件的高度与直径比应在0.95~1.05的范围内⑦桩身完整性判定如下: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特 征Ⅰ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表面光滑、胶结好、骨料分布均匀、呈长柱状、段口吻合、芯样侧面仅见少量气孔Ⅱ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结较好、骨料分布基本均匀、呈柱状、段口基本吻合,芯样侧面局部见蜂窝麻面、沟槽Ⅲ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结较好、无松散、夹泥或分层现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芯样局部破碎且破碎长度不大于10cm;芯样民用工业料分布基本均匀;芯样多呈柱状或块状;芯样侧面蜂窝麻面、沟槽、连续;Ⅳ钻进很困难:芯样任一段松散、夹泥或分层;芯样局部破碎且破碎长度大于10cm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