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显微观察类.doc
21页第一课 显微观察类一、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显微镜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f对光f置片f调焦f观察1. 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 Ocm处,装好物镜和冃镜(目镜5X物镜10X)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 转向光源,肖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 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 观察)3. 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木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 筒慢慢下降,肖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冃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 升,看到物像时轻微來回旋转细准焦,肖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 至通光孔中心)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 像f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 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 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一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1) 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來的像,可能原因?(ABC)A、物像不在视野中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2) 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视野范国细胞数冃视野明暗度细胞结构物镜与玻片距离高倍镜比低倍镜小少暗清晰小5. 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一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 污点判断:(1) 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 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 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7. 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 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二) 临时装片制作取清洁载玻片一向载玻片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并置于液滴中一加盖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 产生)〜显微观察三) 几个显微观察实验的材料选择I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般选择薛类小叶或新鲜的蚕豆叶下表皮(稍带叶肉)等叶绿体较大且丰富的材料。
II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选择紫色洋葱表皮(成熟的植物表皮细胞)III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洋葱根尖或马蛔虫受精卵(分裂旺盛的组织或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特别:压片)一观察IV观察减数分裂选择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二、实验案例: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 实验目的: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界同点2) 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1. 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 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1. 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彖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 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 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Z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Z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 大肠杆菌与你在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1. 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1. 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薛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翠体港隻,可取 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卜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翠体四.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I.制片用辗子取一片黑藻的小 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 盖玻片制片和僥检时,临时裳片中的叶片 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墩体失水收缩, 将影响对叶録:体形态和分布的 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髙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 分布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 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 液f用牙签取碎屑一盖盖玻片5.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 色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 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卜•改变方向又 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製%1. 实验目的: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別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 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1. 实验原理:1.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 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C2.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卜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 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1. 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囚为根尖生长点属丁•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1. 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一、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天,让洋葱放在广口瓶上,底 部接触淸水根长约5cm时可用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因为细胞分裂和生长需耍水分、适 宜的温度和氧气二、装片的制作(解离f漂洗f染色f制片)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 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最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椿溶液 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 离 3~5min解离时间要保证,细胞才 能分散开來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 细胞相互分离开來此时,细胞己 被盐酸杀死。
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辗子取出,放 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e漂洗要充分,可换水1〜2 次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lg/mL或0.02g/mL的龙月H.紫溶液的玻璃 皿中染色3〜5min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 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 观察龙胆紫等为碱性染料,町使染色体 着色醋酸洋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锻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來, 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辗子尖 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 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 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來要弄碎根尖,再垂宜向下 均匀用力压片,不可移动 盖玻片,冃的:使细胞分散,避免细胞重脅, 便于观察做得成功的装片,标本 被压成云雾状三、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装片放在低倍镜 下,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2.高倍镜观察: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 仔细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 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一定要找到分生区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 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 各个时期的细胞。
如果是 这样,可以慢慢地移动装 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 中寻找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 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 裂期讨论: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 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 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別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C%1.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 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因而可据此识別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C%1. 方法步骤:EA・精巢管顶端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D. 精子细胞E. 精子第二课时检测与验证类一、 重、难戌技能I□类、笔理1、 比色法(疵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 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 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研磨过程中加入SiO2ffi为了研磨充分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s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共原因是叶 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Ch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3l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 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干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3、 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具体方法: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4、 同位素示踪技术: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 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卅02和口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