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传电影学专业(130321 ).docx
12页中传电影学专业(130321 )学制:3年拟招人数:21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B选一③718电影艺术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报考导师:01张建勇、张宗伟、袁庆丰、祝虹、史博公、索亚斌02梁明、潘桦、游飞、刘书亮、周涌、周炜、王明亚、赵宁宇03蒲剑专业介绍:1.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是整个电彩学研究的基础,包含电影艺术史和电影理论两个方面木方向电影史的研究包括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生产与发行、创作与理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着重 研究电影诞生以來一而多年间电影艺术语言和电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电影发展的深层原因和结 果;论证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索和电 影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电影理论的 研究范围则包括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电影文化、电影批评等基础性学科木方向的研究注重联系社 会、经济、历史与文化语境,对电影创作的丰富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电影艺术现象和木质进 行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电影艺术史论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在早期中国电影、中国当代电影、欧美电影、电 影美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旨在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影艺术和理论索养,能胜任电影理论研究、电影评论及 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本方向也注重培养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在多种传媒领域从事相关 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复合熨人才2. 电影创作理论方向电烤创作理论方向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研究方向,它主要培养具备较髙理论索养和艺术创造能 力的电恋艺术研究人才本方向至要研究电彫的创作规律、创作手法、中外电影创作流派等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在理论索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电烤的创作规律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创作理论方向经过多年的 发展,在媒体融合和技艺合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的导师均有丰富的一线创作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拿握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电彩电视剧创作研究外,更匝要 的是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等艺术创作方面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较好地学握影视剧创作方法本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具备高水准的理论索养和研究能力,能胜任电影电视剧创作理论研究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 影视制片方向影视制片方向是研究彩视剧生产和营销的专业方向木方向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拆影视剧的剧木策划、投融资、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销售等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内容有:制片人的索质、剧木的策划与创作、影视剧的投资与融资、彫视剧的成木与预算、影视 剧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影视剧的市场营销等影视制片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体现在影视艺术与经济和 管理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营管理及影视剧的市场运作;同时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 的学科,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匝实际操作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的能力中国传 媒大学的影视制片方向将借鉴国外MBA及彫视艺术硕士培养的经验,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同时强调 学生参与相关实践,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寄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及实 际运作的高层次妙视节H制片人才电影艺權础课程配置授讲内容课时(56)大纲总体解读8电影史论基础讲述16电影创作分析/电影表演艺术基础/影视制片 基础分向讲授8电影艺术前沿解读8真题讲解及趋势分析、应试技巧8模拟测试及讲解8综合希[艺术学]课程配置授讲内容课时(72)大纲总体解读8重点参考书目串讲16中外艺术基础知识点拨8艺术学基本理论重点点拨12历史与现实中重点命题或现象、作品评析12真题讲解及趋势分析、应试技巧8模拟测试及讲解8中传传播学专业(050302)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学 制:06方向2年,其它方向3年拟招人数:41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报考导师:01胡正荣、袁军、龙耘、段鹏、李煜、张磊02刘燕南、许学峰 03刘利群04陈卫星、李智、罗青 05张玲、秦学智、姚云、耿益群、张艳秋06隋岩、陈默、郑世明、霍文利07丁迈、柯惠新、沈浩、肖明专业介绍: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己经成为朿要的 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木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于•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 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 方法的综合与多兀幺观上,木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 和效呆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 结合我国传播业,尤英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乎段、受 众、改革等垂大问题木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H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金事 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索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 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寧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 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索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 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 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朿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 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 传播理论课程的比at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2. 应用传播学方向木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育: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 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胡牌、媒介背销等研究木方向研究依托传媒人学的综合学科交 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來形 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令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木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学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木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及深入传媒 一线参与实践,通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的经营管理实务媒介经荐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 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垂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 论发展相联系木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具备传媒专业索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 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帚才侧垂培养,毕业学生可为传媒产业领 域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熨人才,可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熨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 构的教学或研究型人才。
3. 媒介与女性方向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己经 成为媒介研究的朿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媒介与女性研究以 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人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 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本研究方向的研究贡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持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 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木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 系的建构和完善等促进大众传媒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推动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礼 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关注妇女.消除 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 发展”的媒介环境本研究方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优势国际平台,研究生对以 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研究、实践工作,推动产学研综合发展本研究方向为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强性别意 识和丰富传媒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和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方法,养 成良好的职业索养和进行创造性丁•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媒介实践和思考能力,适应当询信息传播业实际 需要的专业化人才4. 国际传播方向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 把传播学丄j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 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 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国传媒人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英研究特色和优势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形态的研究,(2)基于实证方法的政治传播和国际 关系的研究.(3)国际传播学理论范式研究:(2)金球传播(传播的全球化)研究;(3)国际传播效果 比较研究等木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 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 现象,并注朿运用量化性质的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杳方法以及质化性质的文本考证和山野方法.注垂思考传 播的主体性问题。
木研究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运用国际传 播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冷业知识解决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起对外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行政管 理和专业技术等工作本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完备,大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理论修养高,业界经验丰自在课程设置上, 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修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日标,除了为学生开设国际传播史、国 际传播理论以及国际传播方法论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中国政治与外交、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 播、奥运传播、视觉传播、社会传播(或1NG0传播)、跨国媒介经营耳管理、传播全球化、国际政治莒销 (建设中)等课程•并开展生动活泼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 又能够运用多种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为国家的对外传播战 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5. 媒介素养方向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 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 升全体公民媒介索养为最髙理想H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徳才 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索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索养教育的 繁荣和发展贡献力議。
本研究方向采用定最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媒介 索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媒介索养教育学者的基本理论及思想,世界各国媒介 索养教育产牛和发展的來龙去脉及特点.媒介索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组织、经验和教训•国际和 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