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 学程备课一体化 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16页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学程备课一体设计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内容】通过自主收集河流和湖泊的信息,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意义学生已经认识了海洋和陆地,能很好地区分海洋和陆地,但往往对它们大小的比较没有深入的认识,也不能适当的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海陆分布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地球上的水》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以及与溺水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和安全意识教材单元脉络结构图】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分别是《分辨水体》《探究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生命之源》 第一课,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第二课,具体探究海陆分布第三课 保护水资源,避免水危害课标要求】(一二年级)10.1 天气和气候知道雨、雪、阴、晴等天气现象三、四年级)10.2.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五、 六年级)10.2 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七——九年级)10.2 知道地球表面海路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课标分析】本单元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的知识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圈层组成的系统,地球的外部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决定了整个地球的演化方向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及水体类型,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科学观念:说什么是河流和湖泊,分析河流、湖泊的异同点,并能够举出陆地上水体的例子科学思维:能认识水,尊重利用水的价值,避免水的危害探究实践:制作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实物模型,描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态度责任:举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争做节水小卫士,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依据教材和课标形成的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在不停地变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了解,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关于河流和湖泊属于淡水资源的概念不清晰,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区别不了解,对陆地上的水体认识较少,同时河流湖泊的保护意识不强烈,所以课前准备时可以通过自主收集河流和湖泊的信息,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了解地球系统,明白水系统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提高了人们的节约意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学科大概念: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的,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课程大概念:水系统是地球上多种形式的物质交换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水系统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查阅资料,分辨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围绕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和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对水系统的结构化思维导图2.观察地球仪,探究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制作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实物模型,描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3.通过考察当地水域,联系实际生活,制定节约用水的方法,宣传节约水,避免水的不合理使用单元学习目标分析】(1)认知内化体系构建:地球表面上物质系统是相互转变的稳定关系,水系统是地表是最大的系统,水体以多种形态呈现,各水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初步建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科学自然观2)生成学科本质理解:认识到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自然界的事物在不停地变化,这些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3)迁移提升素养达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识,任何系统可能给人们带来益处,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形成“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在地球系统之下进行”的认识,同时渗透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的跨学科概念【情境任务】地球又被称为“水球”,水体占据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同学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古代诗人李白更是有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哪里来?奔赴到海不复回”的告诫,以本单元的学习为契机,走进开展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宣传画、手抄报等各种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其实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水来之不易树立节水意识,人人都做节水小卫士情境任务分析】借鉴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哪里来?奔赴到海不复回”将地球的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水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可利用的水资源的匮乏主线利用情境将单元任务串联起来,同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学生对水的由来的思考,经历从一般稳定到不断变化,再从不断变化到相对统一的逆向思维过程学时安排】理清楚单元的三个核心任务下的三个核心问题:1.认识水系统的水体类型——各种水体都有什么特点发挥什么作用?2.探究海陆分布——根据现有的世界地图,用严谨的态度制作模型,有什么样的成果收获?3.生命和水的关系——通过现状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情境感知 《地球上的水》 ——我是节水小卫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明确教与学的起点,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学生对新概念的认知误区的认识学生准备:学程、完成前测问卷分析:我们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了解,但说不清湖泊和河流的特点,区分不了湖泊和水库的区别,不知道“冰川”也是水体资源,不了解什么是可利用的水资源,怎样利用水资源,对水体漫长的形成过程且缺乏认知。
生在水资源不匮乏的地区,对子资源的保护没有有效的方法,节约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极其薄弱学情分析:学程备课【学习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名称以及特点2.运用水资源记录表,以河流、湖泊为例,分析异同点,用自己的方式将不同的水体归类,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对水系统的结构化思维导图3.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完成对家乡水域的考察表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个单元,为了这个单元的学习,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大文豪(呈现李白的诗句)从小我们就熟知李白,更是知道李白的很多名句,其中《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哪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只欣赏过诗句的豪迈和朗朗上口押韵魅力现在有一个新问题,身在唐代的李白没有高铁飞机的交通工具,它知道黄河多长吗?他了解黄河吗?他知道黄河是什么水体类型?它从哪里来?它要到哪里去?就敢作诗?还有清代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能否对为人产生疑问?难道水都是流向大海的吗?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过渡语你认为地球上的水都是流向大海,都流向大海的请举手,不是都流进大海的的请举手不管是哪种观点,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科学研究只有猜测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寻找事实。
学习目标解读】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陆地上的水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名称以及特点运用水资源记录表,以河流、湖泊为例,分析异同点,用自己的方式将不同的水体归类,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对水系统的结构化思维导图,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完成对家乡水域的考察表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查看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和书本,请注意阅读实验指导,小组长做好分工,并完成学程上记录表i生活】对于地球的美丽,很多人都知道,毕竟地球之大在我们身边却拥有着众多的美景,但这也仅是局部的美景,毕竟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只能看到地球的内部,却看不到地球的外部而对于外太空地球的美丽,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真正见识过,毕竟它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如果从太空遥望地球,我们的家园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看上去像一个水球,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水都分布在哪里吗?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节水小卫士们,对此你们怎么看呢?【学习资源】图片资源:《地球上的水》视频资源:《带你走进峡山水库》学习活动1.你对陆地上的水体了解有多少?根据实际生活以及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哪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的的理解,阅读课本和学程,对单元整体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感知,用自己的话说出你见到的水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要到哪里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学习任务创造】1.该学习活动有两个隐藏信息,一是对各形态的水体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
二是如何用事实阐述自己的想法,除了博览群书,还可以实际考察2.该学习活动,为学生准备了水体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水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供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学习过程实施】1.学生分享:居住的地方的河流和湖泊 (学生分享结果的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描述自己所理解的河流和湖泊的样子3.学生分享:池塘、水库、小溪……(学生分享结果的同时,课件展示水体图片)把握河流、湖泊和水体的概念2.阅读教材56页和57页的内容,进行初步感知4..教师点拨:水有流动的有静止的,深入的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征?【学生领导力提升】1. A层的学生根据老师抛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将铁的性质作为依据进行实验的验证,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B层次的学生有自己的疑问,在A的带领下能够有自己的思考,重点聚焦实验的过程中,如何具有科学性,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C层学生重点是对铁与铁锈的不同点从外观上有自己的认知外,从性质上建立起联系,并能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学习活动2:水资源记录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深入思考对比分析出河流和湖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资源记录表特点共同点不同点河流湖泊【学习任务创造】1. 该任务中呈现图片,长江和黄河的缩略图。
2. 该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分类,因此分类的标准就很重要,该任务中自己分类总结,保证学生分类方向的正确性学习过程实施】1.学生观察六福图片,自主进行分类2.小组内说一说分类的结果,形成共同的意见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重点说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能够说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物质变化,只是在形状或者形态方面发生了变化1.结合收集的资料,学生讨论、交流河流和湖泊的资料2.学生根据河流和湖泊图片集或者视频资料,进一步较深对河流和湖泊的认知3.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尝试发现河流和湖泊的特点4.教师点拨:水域如何判断是河流,还是湖泊,都是条件的学生领导力提升】该活动较为简单,ABC层的学生都能自主完成,因此可以让C进行展示,出现问题可由B层的学生进行补充,从而引发课堂中的生成学习活动3:实地考察家乡水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闻不如一见,调查一下家乡的水域对___________考察方案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考察目的我的发现【学习任务创造】1. 制定考察计划,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观察一下自己家附近的水体2. 返校后分享一下水体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学习过程实施】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研究任务单,找出研究的过程、材料及要求。
2.组内共同制定实验的方案和小组内的分工3.探究家乡水体的过程中一定在家人陪同下进行,注意安全4.适当采访当地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