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doc
4页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摘要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活动的重 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融合在一起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 的综合性艺术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灵活地掌 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教 师的教学魅力本文总结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三种有效地创 设问题情景,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并分别加以示例说明 【关键词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正文正文】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初中《科学》 “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 的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创设问 题情境就是一种能有效突出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紧扣 教学目标,通过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实践等方式精心设计问题产生的情境,让 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发 疑惑、惊奇、诧异等情绪反应,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进而 集中注意、积极思维,不断萌发情感和想象,自然地获得知识、能力。
结合问 题情境展开的课堂提问更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 的情况,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有观点认为:创设学生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情境,是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过程和科学推理特征的教学策略创设恰当的问题 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让学生在矛盾的激化和解决中 总结反思,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创设恰当的问题 情境也可以让教师更直观地从中了解学生知识中不足及其潜在发展的可能性, 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如何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恰 当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 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是一个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设计一些探 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问不一定由教师 提出,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起一个引导作用,学 生提出的问题越与众不同越好,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 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从中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 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多提问一些贴近生活,同学们熟知并且感兴趣的 问题,以此来引出你的课题如果提问的问题他们实在不能回答,不要急于告 诉他们答案,要一步步地引导他们,引导着向问题答案靠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开发中去 生活无处不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现象和事物的背后都联结着丰富 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创设学生感到熟悉的问题 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到现象的同时,对背后蕴藏 的原理知识产生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寻找有目的、有计划的抓住关 键点进行设疑:“引疑——激疑——释疑——布疑”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 相扣,让问题成为思与学的纽带,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 “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如何指点,这里包含一个艺术性的问题,加强课堂提 问的技巧性,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 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善加指点,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科学问题,可以变为几个容易理解的小问题, 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 先展示一下家用普通的台灯,通过亮度调节的演示,设计了如下问题: (1)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 (2)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 ) (3)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 (4)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 ) (5)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 ) 从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 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讲《机械运动》时,首先让学生演示在运动会上常见的接力比赛,并 同时提出如何高效传递接力棒?二个人应该如何配合行动?(答:跑动的速度 相等,方向相同) ,学生会受到启发后,容易回答这三个比较抽象的问题: (1)平常我们能不能抓住向你飞过来的子弹? (2)要象平时随手抓一个物体一样,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你有没有办法? (3)书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正在高速飞行的子弹? 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 真正加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提出问题情境“为什么筷子拿在的位置不同,费劲的程度也会不同” 筷 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每天都会用的到,但学生对其中的原理也许并不清 楚这样生活化的场景提出后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通过讨论, 查找文献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印象深刻地将这个问题情境与书本上的“杠杆 原理” 、 “力的三要素” 、 “摩擦力” 、 “插在水中的筷子与光的折射”等知识点产 生联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类似原理的事物,以点带面,以小 见大,在培养学生知识延拓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类生 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探究性教学的素材由于近在身边,对学生来 说容易接触感受,更加亲切、直观在科学教学中加入这类结合了生活实际的 问题情境可以让科学知识显得更加实用、更加亲切,也让学生更加留心生活,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会促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提问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 ”在教 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 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让 教学变得更加直观,也给科学教学增添了许多乐趣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 情境,可以让问题更加直观化,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把新闻或影视作品中利用的科学原理搬到课堂上来,组织学生来 进行讨论,并利用手头的资源来重现场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讨论电影中“无字天书是怎么实现的”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调用 可用的实验资源,让学生寻找“无字天书”制作和破解背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并探讨是否可用其他类似的反应代替,可操作性又如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 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从对观察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进而提 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提问 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起着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获取数据支持, 验证科学猜想等作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就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得到的结果往往更加形象直观,比起课本上直接的结论更易为学生所 接受,教师可善加利用实验的优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教学。
教师平时用得较多是的利用实验来制造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来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验的过程、结果提出相应 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同学充分利用实验的机会,实现知识的运用要利用矛盾,寻找比较因素,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 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浮力”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 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 ”学生会简单的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 ”此时教师可接着演示:“把重 1 牛的 铁块和重 10 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这时木块比铁块重,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 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例如:在讲“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时,可这样设计开头: 教师问:“220V、100W”的灯泡亮还是“220V、40W”的灯泡亮?学生答:当 然是“220V、100W”的灯泡亮教师将“220V、100W”和“220V,40W”两灯泡 联接入 220 伏的电源中演示,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样。
这时学生的片面性似乎 胜利了教师再将这两灯改为串联后接入 220 伏的电源中演示,结果 100 瓦的 灯泡反而比 40 瓦的灯泡暗得多这一出乎意料的事实使学生们展开思维,迫使 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通过比较足以建立起信息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思辨的习惯 教师还可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上述的例子中,教师可变 换电路的结构,让学生分析结构变化后灯泡亮度如何变化及原因,并用实验结 果来验证分析正确与否,从而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先给 出灯泡亮度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来设计搭建电路,帮助学生从原理出发来 灵活运用电路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应围绕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在教 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更好的开展课堂提问,让创设的问题 情景与课堂提问更具趣味性,实用性,真正做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 协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华, 《创设问题情境 突出科学探究》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年 03 期 2,储 俊, 《新理念观照下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 《岳西师训》2010.1.11 3,张仪成,科学教学中建构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中学课程.教学研 究》 ,2010 年第 7 期 4,科学课程标准(7-9 年级) 5,肖爱贞, 《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 《中学课程.教学研 究》 ,2010 年第 11 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