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ppt
41页训 俭 示 康,(北宋) 司马光,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编年体 通史,《训俭示康》,训:教诲,教导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 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 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相,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解释用其他颜色标出的字词 1)近岁风俗尤为奢靡( ) 2)故不随俗靡( )者盖( )鲜矣 3)二十忝( )科名( ) 4)或( )三行( )五行 5)不敢服( )垢弊( )以矫( )俗干( )名 6)当以训( )汝子孙,练一练,浪费,表示推测 语气,大概,辱,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有时,偶尔,行酒,穿,破,违背,求,教诲,教导,,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3、近岁风俗尤为奢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4、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又闻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郎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 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 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 “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 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 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 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 如一日乎?” 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 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故曰: “侈,恶之大也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孟僖子只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 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讨论,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2、文章在论证观点的是运用了哪些方?(这些方法在论证中有什么作用?),俭,,作业1,1、解释 鄙 非 或 多 少 类 数 服 乃 以 2、背诵,文言知识点整理,通假字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所,结构助词 用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起指代作用A 代人,所亲,亲近的人B 代事,所闻,听说的事 C 代地,所存,在的地方D代物,所佩玉,佩戴的玉 用在动词宾语前面,组成名词性结构,所指代的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涉及的对象等用在介宾短语前面,组成 名词性结构,所指代的是动作行为 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手段、产生的 原因、涉及的对象等 所,作为名词,解释为“处所”、“地方” 作为数词,解释为“左右”以,(一)介词 1、用、拿 2、凭借,靠,以……身份。
3、按照,根据 4、把,拿 5、因、由于 6、在,,(二)连词 1、相当于“而” 2、而,而且 3、来,用来,以便表示目的 4、才,以致,以至于表示结果 5、因为、由于表示因果古今异义,1、吾不以为病(缺陷) 2、然后敢发书(请帖) 3、顾人之常情(只是) 4、枉道速祸(招致) 5、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6、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老百姓),词类活用(名作动),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以约失之者鲜矣(犯过失) 3、乃簪一花(在头上插戴) 4、走卒类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5、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 6、虽举家锦衣玉食(穿华美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 7、妾不衣帛(穿),名作状,1、常数月营聚(用几个月) 2、何曾日食万钱(每天),8、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9、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梲(用刻有花纹的簋,戴红色帽带,用刻着山岳的斗栱和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 10、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吃粥) 11、酒非内法(按宫内酿酒方法酿造),形作名,1、亦不敢服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2、果、肴非远方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 3、俭、德之共也(共同的特点) 4、侈,恶之大也(大罪),形作动,1、益重之(器重),使动用法,1、故就酒家觞之(宴请) 2、远罪丰家(使……远离;使……丰裕) 3、败家丧身(使……破败;使……丧失) 4、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倾尽) 5、夫俭则寡欲(使……少) 6、侈则多欲(使……多),意动用法,1、而耻衣恶食恶者(以……为耻) 2、人不相非也 3、人争非之 以……为非,认为不对 4、人莫之非,,一词多义,靡 (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类 (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一类,同类) 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数 (1)会数而礼勤(屡次) (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 (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 为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 (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3)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作为) (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乃 (1)乃簪一花(才) (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以 (1)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连词,来)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3)以约失之者鲜矣(介词,因为) (4)是以居官必贿(介词,因为) (5)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介词,把),特殊句式,判断句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卿为清望官 3、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恶者,未足与议也 被动句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定语后置 1、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恶者宾语前置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介词结构后置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酒酤于市 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4、得于酒家 5、奈何饮于酒肆? 6、一旦异于今日,固定句式,1、与其不逊也宁固 (与其……宁可(愿)……) 2、奈何饮于酒肆?(怎么,为什么) 3、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难道……吗?) 4、岂庸人所及哉?(难道……吗?),文化常识,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 同年,科举制度中称同科考中的人汉代以同举考廉为“同年”,廉派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时考中者,都称“同年” 科名,隋代起设科取士,叫作科举因为取士分等第名次,所以又叫科第、科名 东市,刑场汉朝中央政府处决犯人的地方在长安东,所以称东市,以后就滥用东市为刑场的仪称议论文——论据,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议论文——论证方法,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