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名老中医孟澍江临床经验.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7426300
  • 上传时间:2021-12-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5.31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孟潮江现代温病学科创始人孟澎江杨进整理编者按 孟谢江,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温病学家和中医教冇学家,现 任南京中医药人学教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主编, 在5 0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编写学术专 著1 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 0余篇;培养医学博士、硕士 3 0人;完成国 家、省部级多项课题由于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 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孟氏是现代温病学科创始人,建立了现代温病学科体系和教学体 系;丰富和完善了温病病因病机学和理法方药;充实和发展了温病治 疗学和预防学;提出了统一的温病辨证体系孟氏潜心治学,努力探 索高等中医教育规律,强调中医教育应符合中医学口身规律他所创建的现代温病学科,被 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他成为全国公认的温病学科带头人,被日本人誉为现代“温病之泰斗 孟氏通晓诸家,尤专叶、吴之学对热性病、脾胃病、肝胆病、不冇不孕症疗效甚好擅长用温病方治杂病,拓宽了温病方药的治疗范围论述温病表证、热瘀证见解独到対温病用 淸、下、补法另辟新义倡导辨证论治和有效单方、验方相结合,强调气机通畅,重视非约 物疗 法。

      深信广大中医读者细读本文Z后,定能了解孟氏创建现代温病学科的思路和方法,对进 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必将大有裨益闿学Z,审问Z,慎思Z,明辨Z,笃行 《礼记・中庸》孟潮江,男,汉族,1 9 2 1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市甸垛乡一个贫农的家庭7岁起入学读 书,在将修完初中学业之时,止值F1寇铁骑蹂蹒苏北大地,故而辍学,时年1 7岁孟氏平时其 喜浏览医仏 父兄见状,遂经亲友介绍,让他只身赴邻县江都樊川镇,拜当地名中医王少江先牛 为师学习中医王少江是苏北闻名遐迩的儒医王吟江之子王吟江工于诗词歌赋,精通佛学,对医学造 诣尤深在正式挂牌行更后,更名遍及江都、高邮、兴化及三泰(泰州、泰县、泰兴)诸地 吟江先生精于大小方脉,尤其擅长治时令病,每出奇制胜从其学者达二、三十人其子少江幼承 庭训,尽得其传,学糟于内、妇、儿诸科,尤損于肝肾、脾胃病的调治孟氏跟随少江先生学 医三年,不仅得其真传,而FL在治学、为人等方面亦受到良好的熏陶第四卷4 9 9 ####孟氏学成归来,悬壶乡里,谨遵师训,兢兢业业白口应诊,夜间苦读,不敢稍有疏忽 行医不久,即连续治愈多例疑难重证,由此医名人振,上门拜师学医者日渐增多,短短儿年, 就收十余人为徒。

      孟氏的这批早期弟子早已成为各地医院的中医骨干力量,如今多是花甲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孟氏作为一方名医,率先在乡里组织了联合诊所,担任诊所 负责人1 9 5 5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在全省招收杰出的中医师进修,孟氏经推荐和考试进入 了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一年修业期满,被评为优等生,留校任教孟氏历 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温病学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评议组及中更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 医学会温病学组主任委员筹职孟氏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是现代温病学的学科主要创 始人除了担任历届中医本科生的《伤寒论》、《温病学》、《中医诊断学》、《内科学》、《各家 学说》等课的教学任务Z外,还先后培养了9名更学博士、2 1名更学硕士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研 究牛导师称号孟氏长期致力于温病学科建设,该学科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 9 9 3年温 病学科先后被确定为江苏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孟氏著作甚丰,主编的《温病学新编》、《温病学讲义》、《温病学》等被选为全国高等中 医院校的统编教材编写了《温病纲要》、《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温热病专辑》、《温病学》(教 学参考丛书)、《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阐样》、《温病的理论与临床》等1 0余部医 学专著。

      在省级以上的医学朵志上发表了 “谈谈温病治疗中的滋阴法”、“温病学的发展与展望”、 “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若干问题的探讨”等3 0余篇学术论文孟氏对淸代叶天士、薛生口、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尤有深研在温病学方面以这四大 家的学术为主体,在内科方而也继承了四大家的主要理论与诊治特色如叶天士的久病入络、 补益胃阴、中风主内风等观点,篩生白的湿热致病说,王孟英的食疗说等,对孟氏的学术思想 都有很人的影响孟氏积极倡导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更药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 “气营两燔证的实质及清气凉营法作用机理的研究”等一•批国家和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1 0多年来,指导研究生开展温病多种病证的动物模型研制和温病学常用治法机理的研究,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孟氏对内、夕卜、妇、儿科疾病的诊治冇独到Z处;对热性病、脾胃病、肝胆病、 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月经病等病的诊治更为擅长;对多种疑难病证的治疗每能获效不少口木 友人慕名来华,请孟氏诊治疾病1 9 9 0年应邀到泰国讲学和进行更疗服务,得到当地患者 及家属的高度赞誉,受到泰国领导人的接见,海外不少人以重金聘孟氏去工作,都遭孟氏婉言谢 绝孟氏说:“我是党和政府培养起來的,我的中医事业在国内,外边的条件再好,也没有我在国 内干得舒心,更不可能冇我在国内发挥的作用大,所以我不会到外边去的。

      第四卷500####学术精华一、学宗叶吴,创立现代温病学体系孟氏早年师从苏北名医王少江王氏所处的淮扬地区为吴鞠通故乡时值叶、吴之说盛 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临证指南更案》和吴鞠通《温病条辨》不仅是习更者必读Z书,而 且是行医者案头必置的参考书在这种氛围下,孟氏早年所学也多为叶、吴Z |5o在王氏指导下, 将叶、MZ-I5与《伤寒论》、金元四大家Z说融会贯通,从而为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孟氏在从事温病学教学的过程中感到,明清以来,温病学从病因病机、诊断、治法到各个病 种的理法方药,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如仅选一些原著,不仅与临床脱节,而且在 理论体系的表述方面也不可能完善、系统,故与教学的差距较大有鉴于此,从5 0年代起, 孟氏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一起,为建立符合现代学科体系耍求的新的温病学体系进行了不懈的努 力主持编写了一系列温病学教材,为创立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温病学学科休系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成为中医界公认的全国温病学学术带头人日本医学杂志称他为“温病之泰斗”,并专 门撰文介绍新的温病学学科体系主要有以下儿个特点:一是总结出温病的病因病机学历代对温病的发病原因虽已论及,但或是从“六淫”而论, 不能体现温病学的病因特点,或是仅简单地以“温邪”概括温病学的病因。

      孟氏与同事一起 根据历代医著中冇关“风热”、“风燥”、“暑邪”、“暑湿”、“湿热”、“温毒”、“时毒”等论述, 归纳出风热病邪、温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等,分别引起风温、春温、湿温、暑温、 秋燥、伏暑、烂喉痂等温病孟氏在昊又可“杂气”学说的基础上,对叶天士所说的温邪性质作了进 一步阐述认为温邪的主耍特点是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这样就较为客观、 科学地表述了温病病因的性质二是建立了统一的温病辨证体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初学者对其关系往往 一时难以拿握孟氏及其同事对温病的辨证理论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以八纲辨证为指 导,卫气营血辨证为经,三焦辨证为纬,结合脏腑、津液辨证的综合辨证休系孟氏认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主耍是从温热病发展的纵向方面揭示其发展规律,三焦辨证理论则是在脏腑辨 证的基础上对温热病在各个病变阶段所出现的病证进行分析,着重于病的横向分析因此, 两者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使之成为统一的温病学辨证纲领这样对温病的辨证更易 于学握和运用这一辨证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温病学理论的整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上|.对 整个中医辨证理论的确立与完善都有重要的意义。

      孟氏对传统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内 容,进行了加工提炼,使之内容更充实、具体如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只是原则上提出了“卫之厉方言气,营之灰方言血”而孟氏提出了在卫、气、营、血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具体的证 型如卫分证冇风热犯肺、燥热犯肺、湿热遏于卫气等,气分证更冇无形邪热亢盛、热结肠腑、 热盛少阳、湿热因中等许多不同的证型还提出在卫、气、营、血各阶段之间乂有一些过渡性的 证第四卷5 0 1####型,及卫、气、营、血合并发生的病证,如卫气同病、卫营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等 这样就使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临床运用更为方便三是充实和发展了温病的治疗学温病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许多温病的新治法不 断出现,如淸营凉血法、芳香化湿法、清心开窍法、凉肝熄风法、敛阴固脱法等对温病的 主要治法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使Z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治疗学体系的,也要归功于孟氏及其同事们 孟氏把温病的主要治法归纳为解表法、清气法、和解法、祛湿法、通下法、清营凉血法、开 窍法、熄风法、滋阴法、固脱法等在每一类治法内乂分为若干治法如在论及温病的解表法时, 具体分为疏风泄热、透表清暑、宣表化湿、疏表润燥等对每一个治法的适应证、作用、代表 方、注意事项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近年来,针对这些治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这些研 工作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果与孟氏建立的温病学治疗学系统是分不开的四是进一步完善了温病的理法方药温病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 烂喉痂等历代I矢家对每一种温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传变特点、诊断治疗等虽都有一定的论述, 但较为散在而简略而H由于各个更家的认识不同,对每种温病的概念、治法的论述都有所差 异这对进一步研究温病是不利的孟氏及其同事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 工作首先从整理并统一各种温病的概念入手如风温与春温,古人虽把两者一作为新感、作为伏气,但在证型和治法上两者重复交叉其多孟氏认为风温指风热病邪侵犯肺卫厉,以 肺为病变中心的一种温病;春温则是温热病邪发自少阳,初起即见里热化火,并易于传营入血、 闭窍动风,后期多见肝肾阴伤的一种温病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对温病证治进行整理以风温 为例,孟氏归纳了文献中有关风温的证治内容,并结介临床将风温分为邪袭肺卫、邪热壅肺、 痰热结胸、痰热阻肺而腑有热结、肺热发疹、肺热移肠、阳明热盛、阳明热结、热入心包、内闭 外脱、肺胃阴伤等证型另外,在祭理温病证治内容时,还注意到与现代医学的内在联系。

      再以风温 和春温为例,在阐发风温病因病机与病变特点时,实质是与重症流感、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 炎等病相吻介的,而春温则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吻介这样不仅使两个病的界限明确,而H在 诊断时可以参考现代更学的各种物理和实验室检验,有利于中西更结合诊治温病五是补充了温病预防的内容在前人温病专著中,论及温病预防的极少作为一门研究 温病防治的学科,缺乏预防的内容显然是不完整的所以孟氏在温病学内专门加入了预防的 内容除了整理历代有关温病预防的文献,突出中医预防的成就外,述结合现代临床实际, 提出了发扬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和方法的优势,在培固止气、强壮机体,隔离患者、控制传播, 预防服药、防止染病的原则下,采用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來预防温病的发牛虽然,中医许 多预防温病学的方法不能代替现代的防疫预防措施,但由于其简单易行,可以和现代的防疫方 法相辅相成,不仅冇实用价值,而FL更具冇进一步研究挖掘的重要意义孟氏对温病学预防思 想和方法的研究,丰富了现代温病学体系孟氏还针对温病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