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3页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 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参考答案:A分析:A.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起抗氧化作用;B.单糖不水解;C.煤的气化和液化为化学变化;D.纤维素能加强胃肠蠕动详解:A.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A正确;B.糖类中的单糖例如葡萄糖不能水解,B错误;C.煤经气化和液化分别生成CO、氢气、甲醇等,为化学变化,C错误;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但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D错误答案选A 2. 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光柱C.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参考答案:A略3.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Z﹣>Y2﹣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离子半径:X+<Y2﹣参考答案:D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解答:解: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A.由以上分析可知c=8,b=11,则质子数c<b,故A错误; B.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O2﹣>F﹣,故B错误;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氢化物稳定性为HF>H2O,故C错误;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O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可以根据电子层结构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而推断其性质,不需要确定具体的元素.4. 哈伯因发明了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量不变,所以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故C正确;D、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都大于0,故D错误;故选C.5. 下列方法中,不能实现海水淡化的是( )A.蒸馏法 B.电渗析法 C.过滤法 D.离子交换法参考答案:C略6.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稀氨水和酚酞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溶有SO2的品红;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考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分析:实验的装置为一封闭体系,受热时,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进入气球,导致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冷却后,逸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溶液,恢复到原来溶液的颜色.在中学阶段,因为气体的溶入和逸出而导致溶液颜色互变的最常见的是SO2与品红溶液之间以及NH3与酚酞溶液之间,然后根据题中现象进行分析、验证并解答即可.解答:解:(1)因稀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同时氨水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氨气逸出,溶液碱性减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氨气又溶解,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故答案为: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SO2能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使品红褪色,加热时,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分解,SO2气体逸出,又生成品红,故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SO2又使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溶有SO2的品红;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由实验现象判定实验原理的逆向思维能力等,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注意基础的全面掌握.7. 下列元素属于卤族元素的是( )A.FB.PC.HeD.Li参考答案:A【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分析】F、Cl、Br、I等为卤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卤族元素,故A选;B.P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ⅤA族元素,故B不选;C.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零族元素,故C不选;D.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ⅠA元素,即为碱金属元素,故D不选;故选A.8. 气体甲(中学常见)通入溶液乙中,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加热褪色后的溶液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不是SO2 B.气体甲一定是Cl2C.气体甲一定不是发生了化合反应 D.气体甲一定被溶液乙氧化参考答案:C9. 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是有关烷烃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详解:①在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故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①正确;②烷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不正确;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③不正确;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④正确;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使溴水褪色,⑤不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本题选C点睛:所有的烷烃均符合同一通式,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只能是烷烃烷烃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都很稳定,故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10.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1公顷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4kg B.2.5mol C.2500mol D.2500g/mol参考答案:C略11. 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参考答案:B【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表示质子数为86,质量数为222的一个Rn原子,结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计算解答.【解答】解:由氡原子的符号,可知该原子质子数为86,质量数222,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36﹣86=50,故选B.12. 在含1mol KAl(SO4)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2mol Ba(OH)2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B.当溶液中Al3+全部沉淀出来时,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C.最后得到的沉淀是BaSO4 D.最后的沉淀为2mol BaSO4、1mol Al(OH)3参考答案:BC略13.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Mg2+、Ag+、Ba2+ 三种阳离子,欲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出来,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中,正确的是①NaOH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 ②NaOH溶液、Na2SO4溶液、NaCl溶液③NaCl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 ④NaCl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略14. 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 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 D.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参考答案:D略1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D.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强氮化剂,与氢碘酸、二氧化硫等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被还原为单质碘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但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①中的反应为:6I2+11KC1O3+3H2O=6KH(IO3)2+5KC1+3C127-1.步骤②中,不能用HI的原因是:7-2.有人认为①中由不碘单质制出了氯单质,说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于氯气,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7-3. 实验中涉及两次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7-4.步骤⑧用氢氧化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