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月季、牡丹、茶花.docx
17页月季 牡丹 茶花 兰花 现在一般见到而普遍栽培的月季花,绝大多数都是现代月季品种而月季花的原种或其古老品种,如“月月红”、“月月粉”、“牡丹”月季等,反而较为罕见 现代月季是蔷薇属中一类四季开花的杂种品种群它们是100多年来欧美各国用我国原产的月季花为决定性亲本,反复进行杂交(种间及品种间)育种的辉煌成果 我国宋代诗人杨万里把月季的优点和特长形容得淋漓尽致:“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起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在这里他所称道的,主要在于:四季开花,花色红艳,花蕾尖削,芳香沁人而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反复杂交育种所获得的现代月季,则更把月季的固有优点,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 人们欣赏月季主要是它的花之色、香、姿具全;四李花开不绝;株型多种多样;品种繁多;兼有可观之叶;栽培繁殖简易而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如鲜花提炼香精,鲜果提炼丙种维生素等 月季花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多数地区和世界许多地方都可露地越冬,一些品种还可抗零下20℃的低温月季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为好喜光,但不耐烈日照射,亦不耐蔽阴喜温暖,但夏季温度过高(25℃以上)又不利于开花。
可四季连续开花,以春秋两季最好,冬季如在温室,则可开放不绝落叶性,除休眠期外,生长甚速耐修剪,萌发力强 月季、玫瑰和蔷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可人们常混淆不清月季的主要特征是四季开花,系以我国原产的月季花作为亲本,经种间杂交等选育而成故可概括地说,凡是四季开花的蔷薇类品种,即可通称为月季而玫瑰都是每年只开一季花,叶面有皱纹,枝灰褐色并密生刚毛和刺(月季则多仅生钩刺)至于蔷薇则是蔷薇属植物的通称,全属共有200种,小叶排成羽状复叶,花朵、花序也有色形等变化现在许多人尤其在文学、艺术界,常把现代月季叫做“玫瑰”或“洋玫瑰”,这是不科学的 我国早在公元前140~87年(汉武帝时)就在宫庭园林中栽种蔷薇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有咏蔷薇诗北宋时代,我国月季品种盛栽于洛阳、山东、两淮、苏州、扬州等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当时已开展播种天然授粉的种子,并由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的活动,且掌握了扦插繁殖以保持新品种优良特性等技术至宋代,仅洛阳一地,当时即包括“银红牡丹”、“蓝田碧玉”等极品在内的月季品种41个,达到了世界水平 到了明代,王象晋《群芳谱》(1640)把蔷薇属,最早分为蔷薇、玫瑰、刺麻、月季、木香等五类,并列举了20个不同的品种、类型,如“朱千”蔷薇、“长沙千叶”月季等,真是洋洋大观,令人神往。
足见直至距今300~400年前,中国的月季犹居于世界最前列 但是在明代以后直至前不久,却长期处于停滞不前或仅小有进展的状态清末评花馆主的《月季花谱》一卷,可能著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反映了当时的水平稍后,老品种如“粉团”等牡丹月季类型一年仅开花一季或一季半,花型、花色均少变化;“娇容三变”、“金色狮子”等已断种失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育成的少量新品种,在世界杂种香水月季系统中,尚难居于领先地位 欧洲自九世纪希腊的荷马时代,直至公元1800年左右,用于栽培育种的蔷薇属植物主要是法国蔷藏、百叶蔷薇和突厥蔷薇其杂交育种也是在这几个蔷薇属中兜圈子,始终没有什么突破,因此欧洲曾希望于东方 据说早在十六世纪,中国的月季、蔷薇已流入意大利欧洲大量引入后,在杂交育种中产生了爆破性的变革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中国的“月月红”、“月月粉”、“中同彩晕”香水月季、“中国淡香”香水月季均陆续传至英园,这四个四季开花的中国珍品,经欧美月季育种家反复与其原有的蔷薇杂交,终于创造了理想的现代月季 1837年,法国拉斐首次育成了现代月季的两颗希望之星—杂种长春月季系统的“海林公文”与“阿贝特王子”两个全新品种其间所经历的是一系列复杂的远缘杂交程序。
但是,这种杂种长春月季名为“长春”,实际一年只开1~2季花因此虽一时称雄(1840~1900),随即一落千丈 于是欧美月季育种家再用中国的香水月季与杂种香水月季杂交,终于如愿以偿取得第一个突破的是法国的格罗,他用香水月季“布润薇夫人”与杂种长春月季“胜利魏”杂交,1867年选育出“天地开”,从而首创了现代月季的全新系统——杂种香水月季这比起长春月季,更是一个划时代的惊雷 因为杂种香水月季优点很多,如花枝挺拔,四季开花,硕大丰满,花色丰富异常(包括黄色系各色),芳香扑鼻,花蕾多尖削秀美等,至今仍居于现代月季的主导地位,百余年优势不衰名品如“墨红”、“和平”、“明星”等,早已风靡全球 简言之,现代月季之育成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为中国选育的基础阶段,约北宋初叶(960年)至清代中叶(1760年)的800年时间;二为欧美杂交育种阶段,约自1789年中国“月月粉”等大量流入欧洲起,至今二百余年其辉煌成就,实蔚壮观 当今现代月季几已传遍全球,除极寒、酷暑地区外,几乎世界各处的园林里,都栽种着万紫千红的月季花此外,月季与香石竹、唐菖蒲、非洲菊号称世界四大切花她在花卉的国际贸易中,仅次于香石竹而居第二位。
现代月季约有一万六千个品种,分属五大系统 其一是杂种香水月季,花大瓣多,花蕾秀美,花色丰富多采,芳香,梗长,四季开花这一类的品种最多,有“墨红”、“和平”等等 其二是聚花月季,又称丰花月季,系将自我国引至欧洲的野蔷薇与我国的小月季杂交,再将其一代与杂种香水月季杂交后育成特点是具长梗、花美和四季开花性,又有耐寒兼耐热、开花聚簇成团等优点为后起之秀,现已不胫而 走,风靡全球如北京正大量推广的“杏花村”和美国新品种“无忧女”等等 其三为壮花月季,五十年代后美国有人将香水月季与聚花月季杂交,创立了更新的系统而兼具双亲之长,即具有四季开花、一茎多花、花径大、长势特为旺盛等特点,如“杏醉”、“雪峰”(即“白雪山”)等品种 其四是微型月季,主要以我国外流的小月季为关键性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特点是植株极矮,高约20厘米,花小,茎约l~3厘米,常为重辨,枝密花多,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品种主要有“红婴”、“小古铜”等等 其五是攀缘月季,又称藤本月季,主要以我国野蔷薇及其品种和其他藤本蔷薇与杂种香水月季或香水月季杂交育成,或由后二者经芽变培育而得特点是长蔓,未供攀缘于花门、花架、花墙、花柱之用,四季开花,备受欢迎。
品种有“藤和平”等等 近些年来,花卉植物登上了国际市场,许多花卉生产国每年以花卉出口换取外汇我国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但开发利用的很不够,牡丹就是其中之一 牡丹是我国的特有花卉,它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又有“富贵花”之称它是和平幸福的象征,一直深为人们所喜爱在花园、庭院中栽种牡丹,艳绝群芳,香气宜人,使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我国有很多以牡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诗词歌赋,用牡丹图案制成的工艺品更是千姿百态、形色富丽、独具风格牡丹不仅可供观赏,其根皮入药有清血、活血、散淤血和通经解热之功效,《本草纲目》将其列为佳品用牡丹花制成的“牡丹酒”,色正味醇、清香爽口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白苯、百两金,在植物学上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像,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水芍药 牡丹一般高1.5~2米,在南方栽培的高可达3米叶片是不规则的两回、偶有三回的羽状复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嫩时带红色花大形,单花顶生,雄蕊多数萼片5枚,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栽培,一部分雄蕊演变成花瓣,就成了重瓣花瓣数较少的,古时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古对称为千叶花有黄、白、红、紫等色,花径12~25厘米。
花后结生蓇葖果,有短毛密布,成熟时开裂,内含数个大形种子,呈不规则圆球形,黑色花期在4~5月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现在甘肃、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山中还可见野生的正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1031)里所说的“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牡丹最初以药用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到隋唐时才成为一种贵重的观赏花卉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所无也”据《玉海》记载:“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酲红、飞来红等品名”《隋志·素问篇》亦云:“清明次五日牡丹华”,这足以说明隋朝是有牡丹栽培的由此追溯而上,刘宾客《嘉话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又谢康乐说:“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初览》)这样看来,我国牡丹在南北朝时代就已成为观赏植物了 到了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唐开元年间更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名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诏,到骗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各不相同(《龙城录》)这时牡丹不但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
到了宋代,“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写道:“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这时牡丹的栽培中心也由唐之长安转移到了洛阳,这中间传说还有一段神话故事据说武则天登极之后,正值残冬,同天平公主和女宫上官婉儿赏雪,酒醉后下令园中花木盛开,那时花神不敢违命,都在次日大放,唯牡丹独迟武则天很不高兴,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去洛阳这段传说被李汝珍写进了他的《镜花缘》,从而洛阳牡丹赞盛起来几园皆植牡丹,盖无它,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这时牡丹的数量不但多了,而且一些新奇品种也不断涌现,发展很快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适,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北宋灭亡后,四川天彭成为牡丹的栽培中心陆游曾写《天彭牡丹谱》(1178),记载天彭特有的红花21种,紫花5种,黄花4种,白花3种,还有一种特殊的碧花,叫做欧碧,这样共计34种当时“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京花,单叶者川花”,说明四川最初栽培的还是不甚美丽的单辩品种。
到了明代,毫州牡丹大盛薛风翔撰《毫州牡丹表》,列举了神品40种,名品82种,灵品4种,逸品26种,能品40种,具品75种,共计257种的名称又著《毫州牡丹史》,描述了150多个品种的形态和习性,特别指明花芽(花胎)的形态和颜色这时有了绿色的“绿花”和近于黑色的“黑剪绒”等品种,色彩比宋代更多了 在毫州牡丹发展的同时,山东曹州牡丹也兴起了到了清代,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毫州而代之《曹县志》载称:“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再盛于毫州,叙至于今,毫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即现今的菏泽县,当地栽培牡丹“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道光年间,赵玉田在赵楼衬北建花园,专种牡丹、芍药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并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日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运出10余万株,“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得厚值以归《新修菏泽县志》) 全国解放后,菏泽牡丹又有了新的发展目前菏泽县赵楼乡为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这里方园几十里的许多村庄都种植牡丹,花田阡陌相连,栽培面积多达三、四千亩,品种360多种。
既有古老品种姚黄、魏紫、葛巾、二乔……,也有大量新育成的品种每年谷雨之季的“花节”,百花怒放,争奇斗妍,红牡丹、白牡丹、黄牡丹、紫牡丹,还有人们罕见的黑牡丹和绿牡丹,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芬芳四溢,简直是花的海洋,美的世界 牡丹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被誉为“中国花”牡丹远在八世纪左右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