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测数列练习题.doc
3页数字推理六大基本数列及真题解析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基本的运算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几乎所有的智力问题研究专家都把它作为一个人潜在能力测试的标准之一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对其测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主要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测查应试者的数量关系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在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这六大数列形式中,本文下面将主要对上述六大数字推理的基本形式,根据具体的例题一一为大家详细解析第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分为基本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1.基本等差数列例题:12,17,22,,27,32,( )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5,括号内应填272.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例题: -2,1,7,16,( ),43A.25 B.28 C.31 D.353.二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基本数列,这个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有关例题:15. 11 22 33 45 ( ) 71A.53 B.55 C.57 D. 59『解析』 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11,11,12,12,14,所以答案为45+12=57第二:等比数列分为基本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及其变式1.基本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固定的值叫做等比数列例题:3,9,( ),81,243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括号内应填272.二级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例题:1,2,8,( ),1024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得到2,4,8,16,所以括号内应填643.二级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二级等比数列变式概要:后一项与前一项所得的比形成的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例题:6 15 35 77 ( ) A.106 B.117 C.136 D.163『解析』典型的等比数列变式6×2+3=15,15×2+5=35,35×2+7=77,接下来应为64×2+9=163第三:和数列和数列分为典型和数列,典型和数列变式典型和数列:前两项的加和得到第三项例题:1,1,2,3,5,8,( )解析:最典型的和数列,括号内应填132.典型和数列变式:前两项的加和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每两项加和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例题:3,8,10,17,( )解析:3+8-1=10(第3项),8+10-1=17(第4项),10+17-1=26(第5项),所以,答案为26第四:积数列积数列分为典型积数列,积数列变式两大部分典型积数列:前两项相乘得到第三项例题:1,2,2,4,( ),32A.4 B.6 C.8 D.16 解析:1×2=2(第3项),2×2=4(第4项),2×4=8(第5项), 4×8=32(第6项),所以,答案为82.积数列变式:前两项的相乘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每两项相乘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例题:2,5,11,56,()A.126 B.617 C.112 D.92解析:2×5+1=11(第3项),5×11+1=56(第4项),11×56+1=617(第5项), 所以,答案为617第五:平方数列平方数列分为典型平方数列,平方数列变式两大部分1.典型平方数列:典型平方数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递增或递减的平方例题:196,169,144,( ),100很明显,这是递减的典型平方数列,答案为1212.平方数列的变式:这一数列特点不是简单的平方或立方数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减常数”的变化。
例题:0,3,8,15,( )解析:各项分别平方数列减1的形式,所以括号内应填24第六:立方数列立方数列分为典型立方数列,立方数列的变式1.典型立方数列:典型立方数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递增或递减的立方例题:125,64,27,( ),1很明显,这是递减的典型立方数列,答案为82.立方数列的变式:这一数列特点不是立方数列进行简单变化,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常数”的变化例题:11,33,73,( ),231解析:各项分别为立方数列加3,6,9,12,15的形式,所以括号内应填137数字推理虽然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门考试每次只有5道或10道,但这几道题目在整张试卷中占据的位置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时间上来考虑,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平均做每道题的时间(包括图卡)在50秒左右,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例如北京公务员考试无论面向应届生还是社招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每年都有10道数字推理,如果能在数字推理的每道题目上节省半分钟,那么整个考试就可以节省出5分钟,5分钟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时间了其次,从心理上来考虑,如果能在数字推理上一马平川,又对又快的顺利解决掉数字推理,那么考生在做后面的题目时,心理上是会放松的,而且答题也会越来越自信;相反,如果在数字推理上卡住了,有题目没做出来,那么在后边的答题中肯定会惦记着前面的题目,从而导致考试的紧张情绪,自己的信心也会被削减,甚至由于分神导致一些低级的失误,例如漏答题,图错卡等等。
因此,数字推理不论从应考的战术,还是应考的战略上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结合近几年国考和北京的真题,介绍考场上快速攻克数字推理题目的“三招”: 第一招:看走向拿到题目以后,用2秒钟迅速判断数列中各项的走向,例如: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还是有起有落通过判断走向,找出该题的突破口例如下面这道北京市面向2007应届生行测的真题:14 ,6 ,2 ,0 ,( ) A.-2 B. -1 C. 0 D. 1 我们看到,题目中的一直的四个数字是越来越小的,也就是走向是递减的,是一致的对于这类走向一致的数列,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从相邻两项的差或比例入手,很明显,这道题目不能从比例入手(因为14/6不是整数),那么,我们就作差,相邻两项的差为8,4,2成等比数列,因此,0减去所求项应等于1,故所求项等于-1,故选B 利用数列的走向,可以迅速判断出应该采取的方法,所以,走向就是旗帜,走向就是解题的命脉 第二招,利用特殊数字一些数字推理题目中出现的数距离一些特殊的数字非常近,这里所指的特殊数字包括平方数,立方数,因此当出现某个整数的平方或者立方周围的数字时,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殊数字入手,进而找出原数列的规律。
例如下面这道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真题:0 ,9 ,26 ,65 ,124 ,( ) A. 165 B. 193 C. 217 D. 239 当我们看到26,65,124时,应该自然的本能的联想到27,64,125,因为27,64和125都是整数的方次,27是3的立方,64是4的立方也是8的平方也是2的6次方,125是5的立方,很明显,我们应该把64看作4的立方,也就是该数列每一项加1或减1以后,成为一组特殊的数字,他们是整数的立方,具体的说,就是:0+1为1的立方,9-1为2的立方,26+1为3的立方,65-1为4的立方,124+1为5的立方,因此,所求项减1应等于6的立方,故所求项为217,因此该题选C从这道题目,我们看到要在考场上做到“作对作快”,必须在备考时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具体到数字推理部分,就是要在考前将1到20的平方: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1到10的立方: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2的1次方到10次方:2,4,8,16,32,64,128,256,512,1024;5的1次方到5次方:5,25,125,625,3125背熟,当数字推理中出现以上这些数字周围的数字时,要联想到这些特殊的数,从而找出规律,例如,看到217就要想到216。
第三招,“九九乘法口诀”九九乘法口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们的国粹,作为选拔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考试,当然要求应试者对我们的国粹有深刻的认识当在做数字推理题目时,依次读已知的数的时候,应时刻想着乘法口诀,看看题目中的已给的数字是否在乘法口诀有关系,因为九九乘法口诀中所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乘法口诀,其中蕴涵着大量100以内整数的有关整除的信息,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仅仅利用九九乘法口诀就找出已给数字的规律例如下面这道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B类行测考试的真题:1 ,1 ,8 ,16 ,7 ,21, 4 ,16 ,2 ,( ) A. 10 B. 20 C. 30 D. 40 ,当我们看到8,16,7,21,4,16时,如果能意识到它们在九九乘法口诀中的地位,那么我们也就找到了解这道题的突破口了:1/1=1,16/8=2,21/7=3,16/4=4,因此所求项除以2应等于5,故所求项为10,故选A因此,在做数字推理题时,应该一边读题,一边考虑这些已知的数是否在乘法口诀中出现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上介绍的“三招”是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使用的,理解掌握了以后,就能够快速解决数字推理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