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事管理实务重点整理.doc
56页外事管理实务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外交、外事与涉外事务的含义外交是“国家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活动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辞海》的解释)外事,是相对于内事而言的,其本意即指涉外事务,是国家、地方、部门涉及国外、境外事务的总称涉外事务泛指所有“涉及外国”的实务、工作和部门● 外事一开始就是指国家的对外事务狭义的外事也通常是指外交事务狭义的外事主要指外交部门、外交代表机构同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所从事的活动广义的外事则指国家机关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外事企业、团体、外宾、华侨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旅游等一切交涉、会谈和活动《对外交流大百科》)● 外事和外交有严格的区别外交是最高层次的外事,是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形式,主要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机构,对各国政府、外交机构和国际组织发生交往,是官方按一定原则、政策、方式、礼遇和程序进行的外事活动因此,外交工作主要是以国家、中央政府名义进行的,涉及国家主权问题,地方政府无权办理外交事务;而外事工作在我国的外事实践中,则指有别于外交的一般性涉外工作,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范围内的外事活动。
代表国家对外并主管外交的职能机构是外交部;代表国家正式办理外交的机构叫做外交机构,如驻外使领馆;其他各种对外机构则统称为外事机构或涉外单位,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就是党的外事机构所以,外事是指包括外交在内的所有涉外事务;外交则是最高层次的外事● 一切涉外工作和涉外部门都可以泛称为“外事”● 外事人员和外事队伍包括外交人员在内的所有从事各类外事工作的人员● 外事名言:周恩来总理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16字外事纪律守则周恩来的名言“外交无小事”,也被叫做“外事无小事”第二节 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相互关系◆小外交:即由国家正式的代表所从事的对外活动◆大外交:一切外事和涉外工作都可以堪称是属于广义的外交一切外事和涉外工作,同严格意义的外交一样,都是采用和平方式,达到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实施国家的对外政策之目的◆一国的外交总决策或对外总决策,决定于一国的最高领导一国的所有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都必须实行国家制定的对外总政策,并受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的同意领导、指挥和协调◆对外总政策是把金字塔(外交、外事、涉外事务)结为一体的粘结剂◆外交、外事以及一切可以称之为涉外工作的活动,组成了国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其对外总政策的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三节 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共同特性● 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都可以归入“大外交”的范畴★ 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共同特性:① 主权国家是外交的主体既然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行为,只有享有主权的国家才享有外交权,那么外交的主体当然就是主权国家只有主权国家才享有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是外交的主体,也就是说,只有言及外交,它必须是、也必定是“以主权国家为主题”的,它是一切不同形态外交的共同特性主权国家是外交的主体是一切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第一个共同特性②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句话是列宁说的外交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③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综合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整体总国力,它使人们对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有了新的、更深和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其实,“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句话,从来就应该是“综合国力够不到的东西,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也得不到”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说的是弱国是难以有舒心的外交的所以,在国家关系中,对方同不同你谈判,谈判达成什么结果,总的外交格局怎样形成,都取决于当时各方综合国立的对比④ 外交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屈辱外交”或“卖国外交”当然是非正义的;“霸权主义外交”或“强权外交”当然也是非正义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正义的;信义外交当然也是正义的欺骗外交当然是非正义的世界上国际公认的谈判是非的客观标准有《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 高度的政治性和事务性外交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事务性”每一件外交工作又都是极强的技术性、业务性和专业性,也就是事务性任何一桩外交盛事都是由一系列看起来是“小事”的事务性工作组成的,并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既有高度政治性又有高度事务性,这是一切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共同特性⑥ 外交不是平静和闲适的工作政治性、高度事务性的工作,它是潇洒的和浪漫的,同时也是艰苦的和枯燥的能高能低、能屈能伸、能苦能甜,这也是素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⑦ 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周恩来总理说过:“外交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外交工作的一切都必须注意事先请示,事后报告”,他还曾说,“大使在外……没有中央授权,不准在外滥发议论”,“不准边斩边奏”这些讲话中都说明了大使的授权是有限的,无权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同政策相违背的话不说,同政策相违背的事不做该表态的不表态,不该表态的轻率表态,都是素质不高的表现。
⑧ 外交是科学、艺术和技巧外交是和平处理国家关系的科学、艺术和技巧第二章 外事管理概述● 外事管理学熔外交学和行政管理学于一炉,其研究对象是一国的对外交往事务——简称外事,也叫涉外事务 第一节 外事管理的界定● 外事管理 Foreign Affairs Administration:由外事和管理两个概念组合而成● 管理是协调一个团体的活动,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了主体、客体、目标、规范和手段等共同要素● 管理可划分为两个大的部门:宏观的行政管理和微观的企业管理★ 外事管理应当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与微观性质的涉外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区别首先,涉外企业管理以利润为目标;而外事管理并非如此,要考虑国家和单位的整体利益其次,从运行机制上看,涉外企业管理比较灵活,对利润的追求压倒一切;而外事管理相对刻板,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有时很难避免低效率第三,法律对外是管理的限制较涉外企业管理要大得多,同时政府的决策必须向公众开放;涉外企业尽管也要遵守法律,但其决策可以秘密做出,无须供总监督第四,涉外企业内部尽管存在矛盾,但在总体上是易于整合的,因为涉外企业是为特定目的而创建的,它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获取一定利润;外事管理各部门尽管总体上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但部门之间存在自己的利益,不易整合。
最后,涉外企业的许多工作可以定量,对工作人员也有同意的评价标准;而外事管理中,计划模糊,缺少通用标准,也很难定量化● 外事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 外事管理就是根据外事的内部属性和外部环境,管辖办理外事的方针、政策、原则、制度等行政事务的总称,是外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交、外事和一切涉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外事管理的定义:它是一个具宏观性质的行政管理,是对包括外交在内的一切涉外行政事务的管辖和处理外事管理有自己的目标、原则、规范、主题、客观和手段,是外交、外事及一切涉外活动健康发展的保证第二节 外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 外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是一国的对外交往事务;内容是研究管辖办理有关外事的理论、原则、政策、方针和制度等,并从中找出规律性● 外事管理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或交叉学科,是外交学和行政管理学结合而成的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为这个学科提供了理论、原则和素材;而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则为它准备了原理和方法● 从外交学的角度看,外事管理学可以被看成是国际关系学或外交学的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外事管理学也是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二、 学习和研究外事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外事管理学呢?① 外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② 学习和研究外事管理学是我郭高等院校学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③ 学习和研究外事管理学是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需要④ 学习和研究外事管理学是提高我国外事工作者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为学好外事管理学,我们必须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方法① 要学习和掌握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我国的现行外交政策和外事法规等②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③ 学习外事管理学还必须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第三节 外事管理的起源和发展一、 外事管理的起源● 外事管理是二年类社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萌芽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已初露端倪,在外交史上通常称之为“原始外交”或“神话外交”● 外事管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前就已存在●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就曾联合起来讨伐蚩尤二、 古代社会的外事管理● 严格意义上的外事管理是在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才产生的在奴隶和封建社会,当时出现了比较定型的外事管理组织,以及专职和兼职的外事人员和局部性、区域性的外事管理规则● 中世纪,当时的外交以搞阴谋著称,外交出现欺骗和狡诈的风格,对外事人员的要求是观察家一) 西周时期的外事管理● 商朝的第七种政务叫“宾”,是专门负责管理对外事务的● 宾官隶属太宰,主管接待宾客和诸侯朝见事务。
● 周王朝是一种特殊的国家体系——宗主与藩属的关系● 周王朝与诸侯国以及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具有严格的外交礼仪规定诸侯及方国来首都镐京朝见周天子的礼仪顺序,诸侯以爵位而有所区别,诸方国因方向而有所不同——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也● 周王之下最高的兼职外事官员是太宰● 相、使、介,其下分大行人和小行人,处理对外关系;“舌人”掌翻译;“象胥”负责遣召使节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事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外事管理的主要成就如下:⒈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外事管理理论流派一是以儒、墨、道家为代表的“王道”派(理想主义);二是以法家和兵家为代表的“霸道”派(现实主义)王道派主张施行认证,以德治天下,实现世界大同;霸道派则主张追求国家利益和权利,不择手段,用战争统一天下○《鬼谷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外交艺术的专著⒉ 确立了外事交往的规则形成了礼、信、敬、义等外交规则 ①礼通常分为朝礼、聘礼、会礼、盟礼、军礼和戎礼等 ②信即信守诺言,遵守信义 ③敬就是相互尊重,尤其是尊重外国的使节 ④义就是处理国家关系的道义准则,如有违背,必遭谴责⒊ 创造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外交方式。
如国家和政府的成人、朝聘、质、会盟等 ①国家和政府的承认②朝聘即朝觐和聘问朝觐指国君出面;聘问则指国君不亲自出马,而遣使通好在古代,国与国之间表示友好信义,往往以国君的儿子作为人质 ○ 相互交换人质的外交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就是召开国际会议 ○ 春秋时期,朝的种类有朝于天子、朝于方伯(“方伯”绣在大黄旗上)和朝于诸侯三种三) 中华帝国时期的外事管理● 由于在近代以前中华文化一直比周边文化先进,所以在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宗主的具有宗藩结构的地区性国际体系● 中华帝国时期的外事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二是指中国与境外亚洲邻国的关系;三是同亚洲以外的国家关系★ 中华帝国时期,我国外事管理的基本特点如下:⒈ 我族中心,大国主义(华夏中心主义)一方面,在地理上自认为是地球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