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第三项目部.doc
24页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1 工程概况青弋江分洪道第三项目部负责青弋江分洪道工程三埠管至澛港段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工程及护坡工程,即河道堤防工程 E、F 工段,分洪道左堤桩号 Z27+569~Z48+665,左岸堤防全长 21.1km;分洪道河道桩号H27+440~H47+281,河道长度约 19.8km其中河道堤防工程 E-1 工区为门楼圩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 5572m,左岸堤防长度 5351m,桩号Z27+569~Z32+920;河道堤防工程 E-2 工区为石硊圩截弯取直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 2251m(桩号 H22+049~H35+300) ,左岸堤防类型为新建,长度 2183m,桩号 Z32+920~Z35+058;河道堤防工程 E-3 工区为漳河大桥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 4030m(桩号 H35+300~H39+071) ,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长度 2112m,桩号 Z35+058~Z38+400;河道堤防工程 F-1 工区为连河圩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 5868m(桩号 H39+071~H44+939) ,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长度 6283m,桩号 BZ0+000~BZ3+382 和 Z44+075~Z44+976;河道堤防工程 F-2 工区为澛港左岸退建段,该段河道疏挖、堤防长度1689m,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桩号 Z46+976~Z48+665。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 1891.6 万 m³,土方填筑 456.7 万 m³,弃渣 1352.7 万 m³建筑物 10 座,分别为:石硊交通桥 1 座,排涝泵站 5 座:门楼泵站、联谊泵站、高岗埠泵站、连河泵站、澛港排灌站;排水涵闸 4 座:联谊斗门、三池湾斗门、庄西斗门、连河斗门2 编制依据(1)技术文件《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 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3)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4-84)3 环境保护措施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是以防洪、排涝为主要任务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对环境不利影响要表现在:施工期间“三废 ”排放将对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及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占地及河道疏挖对生态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活动会产生水土流失。
3.1 水 环 境 保 护(1) 保护目标保护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河道堤防 E、F 工段施工区附近新义水厂、长江干流桂花桥至利民路江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不因工程建设和运行改变漳河、青弋江及长江干流芜湖市江段等工程涉及水域的水质级别;同时漳河、长江桂花桥至利民路河段等 II 类水域禁止新增排污口生产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SS 排放浓度控制在 70mg/L 以内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BOD 5、COD 和 SS 的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60mg/L 和 70mg/L 以内2) 含泥废水处理措施针对本工程施工产生含泥废水的具体特点,拟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措施:1) 基坑排水青弋江分洪道河道堤防工程石硊圩截弯取直段、澛港退建段分别采用了干地施工方案,沿线穿堤建筑物基坑排水统一排至拟建分洪道内,静置沉淀后再由分洪道的主排水沟排至附近沟渠或河道内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分洪道沿线共设 3 处排水口,分别位于三埠管、石硊圩进口、澛港退建段(起点处) 基坑排水由于其废水产生的特殊性,废水本身集中于基坑内,便于进行处理,对围堰基坑内积水采取静置沉淀 48h 后排放的处理方式,由于基坑排水呈弱碱性,静置过程中同时添加中和剂调节酸碱度。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河道堤防 E、F 工段内河段为Ⅱ类水域,涵闸基坑初期排水抽排至圩内塘堰,用于农田灌溉;基坑经常性排水经沉淀中和处理后抽排至附近沟渠2) 吹填退水根据本工程吹填的具体特点,在三埠管以下疏挖河段布置 3 处排泥区,分别是伏龙山漳河废弃河道内、初设原 11#弃渣场和连河圩左叉废弃河道内在排泥区设置围堰,围堰顶宽 2.0m,平均高度 2.5m,内外边坡1∶1.5,吹填可分段轮流施工,吹填退水在围堰内静置 48h,将上层清水排至圩内沟渠,在沟渠内作进一步沉降,余水作为农灌用水3)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由于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量少,且比较分散、呈间歇性排放,影响程度较小,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均为短期使用,施工结束后即不再继续使用,出水均用于施工区洒水,出水要求低因此,选择简易滤池作为冲洗废水处理的方案由于废水中 pH 值较高,在简易滤池中加入适量的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废水经简易滤池过滤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简易滤池产生弃泥含有一定的水分,需经过进一步处理针对工程特点,选取自然干化方式处理弃泥,弃泥干化后用于施工土方填筑干化场选择在污水处理池附近,根据出泥量和现有的地形条件灵活布置。
根据施工布置,在混凝土施工区布置 1 座简易滤池3) 碱性废水处理碱性废水主要来自石硊交通桥砼预制场,通过在砼预制场周围的排水沟收集然后进行处理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拟在混凝土预制厂施工区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底面与两侧用砖头衬砌,水泥砂浆抹面处理,两侧上边缘需高于地面 0.1m处理方法采用沉淀-中和法,碱性废水进入沉淀池后,同时添加中和剂,充分沉淀、反应后上清液排放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 SS 的同时可以调节 pH 值,且工艺较为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废水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沉淀池弃泥可与施工弃渣一起用于回填4) 含油废水处理在各施工区汽车停放保养场的施工区设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在施工机械停放场四周布置排水沟,收集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废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共布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 5 座经处理达标后的废水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机械停放场含油废水产生量约为 5m3/d,沉淀池、隔油池设计参数如下:沉淀池:3000mm×2000 mm×2000 mm隔油池:3000mm×2000 mm×2000 mm加强施工船舶管理,施工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施工期间加强对船舶含 油 废 水 小 型 隔 油 池沉 淀 池 上清液图 3.1-1 机修系统含油废水处理流程 出 水 排 放薄壁堰图 3.1-2 小型隔油池示意图废 水废油 隔油板的和检修和维护,防止船舶燃油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
5) 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办公生活用房多数布置在施工营地内,不足部分租用民房由于租用民房其生活污水排放可纳入当地污水收集、处置系统,不再进行详细设计对于施工区内产生的生活污水,需进行收集处理结合项目区属于血吸虫疫区的特点,采用三格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化粪池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后,出水用于施工堤段周边农田灌溉共布置处理生活污水的三格化粪池 5 座,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置见表 3.1-1三格化粪池有三个贮粪池,池与池间有通道,大部分虫卵沉入第一池底,第三池粪液中一般无虫卵,见图 3.1-3表 3.1-1 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名 称 位置 施工项目 处理设施(个)分洪道施工营地 10-7 H31+830 1石桅交通桥施工营地 H34+700 新建 1分洪道施工营地 10-8 H39+100 1分洪道施工营地 10-9 H38+600 1分洪道施工营地 10-10 H46+500堤段新建、加固1合 计 5(6) 水泥土弃浆水处理措施本工程水泥土弃浆水产生在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部分,其中石硊交通桥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门楼泵站、联谊泵站、联谊斗门、三池湾斗门、庄西斗门、高岗埠泵站、连河泵站、连河斗门、澛港排灌站等9 座涵闸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处理为水泥搅拌桩。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为含泥和水泥的泥浆,基本不形成汇流根据设计要求,沿征地红线边缘设置土坎拦截水泥土弃浆废水,其中土坎尺寸为 0.8m(高)×0.5m(宽) 、两侧边坡缓于 1:1在施工征地红线边设置土坎,将水泥土弃浆水拦截,防止外溢,待蒸发、凝固后,将凝固泥块用作填塘或加固压浸平台7) 水厂取水水质保护新义水厂位于河道堤防工程 E-工区附近,拟定将生活区、机械停放场、厕所、垃圾桶等布置在远离取水口方位,且各类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应用于洒水降尘,不得排入水体施工期间加强生活区内垃圾桶、厕所的管理,严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厕所废水丢弃或排放至保护区,环境监理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施工区域的监理粪便入口 一 池200cm10cm图 3.1-3 三格式血防厕所示意图140cm35cm二池一池 一 池 三池池(8) 水处理措施汇总根据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施工布置情况,本工程施工期间需采取的水处理措施详见 3.1-1表 3.1-1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 E、F 工区废水处理设计汇总表废水特性 处理措施 数量(座) 设计规模(m 3/d) 构筑物尺寸(mm) 处理设施布置基坑排水 中和沉淀 10 利用围堰基坑 交通桥、涵闸含泥废水 吹填退水 沉淀 3 —— 围堰顶宽 2.0m,平均高度 2.5m 底泥堆场1 10 3000×2000×1000碱性废水 中和沉淀池1 30 5000×3000×1000混凝土预制场含油废水 沉淀滤油池 10 3 2500×1500×1000 机械停放场生活污水 三格化粪池 5 12 按标准设计图 施工营地3.2 生 态 保 护(1) 保护目标保护工程建设区的生态,减少工程施工、拆迁安置等活动对地表植被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加强施工迹地的恢复,保护工程影响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保护扬子鳄及生境,保护鱼类产卵场及水生生物多样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确定本工程影响区执行一级标准,具体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 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7%;土壤流失控制比 1.0;拦渣率 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 29%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保护和合理利用工程建设区土地资源,减轻工程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临时占用的耕园地采取恢复措施2) 陆生生态保护1) 区域植被恢复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占用植被以农田植被为主,占用林地、灌草丛、芦苇等其它植被面积较小为减缓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不利影响,规划通过堤防草皮护坡、水保植物措施等方式恢复植被,全部堤防内坡和大部分堤防外坡均采用草皮护坡,三埠管下游段弃渣场按水保植物措施恢复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种植要层次搭配合理,乔、灌、草兼有乔木以适应当地生长的意杨、水杉为主,施工生产生活区搭配种植观赏性较强的樱花、桂树、香樟等乔木树种;灌木以紫叶黄栌、月季、小叶黄杨为主,搭配种植常青藤;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花苜蓿、三叶草、狗牙根、马尼拉等2) 耕地保护① 耕作层土壤收集从保护土地资源角度出发,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少占用耕地。
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施工营地采用租用民房或在永久征地红线内布置因施工无法避免而占用的耕地,剥离表层土质较优的耕作层土壤,选择合适的位置集中堆放,用于复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它耕地的土壤改良工程完工后拟对临时占用的料场、渣场及填塘等区域进行复垦,规划复垦耕地需要大量肥力较高的表层耕植土,为满足后期复垦和土壤改良对耕植土的需求,对可能被本工程施工建设活动压覆或施工机械碾压的耕地,都要进行耕植土的剥离、收集表土层一般为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