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doc
2页第8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1节 血液一.教学目标 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三.教学过程设计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 实验:血液的成分讨论:1.为什么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2.观察时,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血细胞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通过实验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如何?数量如何?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哪些形态特点?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2.红细胞:(1)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2)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3)成分: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4)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3.白细胞:(1)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 000~10 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3)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4.血小板:(1)数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量为10万个~30万个2)形态:呈不规则状,远比红细胞小,也无细胞核直径2~3微米3)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量、输血和血型1.人体的血量: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是维持人体相对稳定,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般血量在4 200~4 800毫升左右,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2.输血:(1)意义: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在3~4周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血型: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输血可以挽救生命早在五百多年前,当时年老体衰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输入了三个健康男孩的血虽不知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但这次输血是灾难性的,三个孩子死了,教皇也没有保住生命,而庸医则逃往国外学生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