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研究及其Renal亚组分析.ppt
24页The 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preterAx and diamicroN-MR Controlled Evaluation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复方制剂及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糖尿 病和血管疾病干预的评估对照研究1.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07; 370: 829–40.使用小贴士•目的:心肾保护•单用or联合:联合吲达帕胺•推广人群: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患者研究概述背景:血压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决 定因素,一些治疗指南建议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予以强化降 压治疗,以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利尿剂的复方制剂是否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严重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 ?患者基线水平与研究设计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治疗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 (高血压患者比例%)n=5569(68)n=5571(69)收缩压(mmHg)145±22145±21舒张压(mmHg)81±1181±11治疗方案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安慰剂入组糖尿病 患者 n=11140共 随 访 4.3 年主要终点:严重大血管与微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培哚普利/ 吲达帕胺 (2mg/ 0.625mg)n=5569匹配的安慰剂n=55713个月 调整匹配的 安慰剂培哚普利/ 吲达帕胺 (4mg/ 1.25 mg)来源于欧洲、亚洲20国 ,215个中心的12877例 、55岁以上、2型糖尿 病患者,并具有一个或 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 素(如既往心血管事件 史、高胆固醇血症、吸 烟等)Δ 2.2 mm Hg (95% CI? 2.0-2.4); P 300 μ g/mg的新发大量白蛋白尿, 需经双份样本核实)、血清肌酐水平加倍>200 μmol/L或终末期肾脏疾病(即为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或肾 脏死亡)】研究结果 收缩压水平与肾脏事件显著正相关趋势P<0.0001各个血压达标水平的所有肾 脏事件发生率,经年龄、性 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 蛋白、当前治疗高血压、大 血管疾病史、心电图异常( 心室肥厚、Q波或房颤)、甘 油三酯、LDL胆固醇、HDL胆固醇、体重指数、当前吸 烟、当前饮酒及研究药物校 正研究结果——肾脏事件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显著降低各项肾脏终点事件终点【事件数/患者】HRP值培哚普利/吲达 帕胺安慰剂肾 病 进 展所有肾脏事件1243/55691500/55710.79<0.0001白蛋白尿进展≥1个分期者1179/54361442/54120.78<0.0001新发微量白蛋白尿1094/39951317/39910.79<0.0001新发大量白蛋白尿114/5436163/54120.690.0027肾 病 延 缓白蛋白尿缓解≥1个分期者908/1638816/16251.160.0017尿白蛋白缓解至正常水平848/1638745/16251.150.0059微量白蛋白尿患者797/1441698/14211.150.0067Ø若患者出现以下3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可被诊断为存在微量白蛋白尿:①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泌总量达到 30~300 mg;②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 μg/min;③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为2.5~30 mg/mmoL(男性)或者为 3.5~30 mg/mmoL(女性),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并改善其预后 Ø半数以上基线时存在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观察到白蛋白尿缓解,其中绝大部分恢复至正常水平 Ø与安慰剂组比较,活性药物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白蛋白尿恢复至正常水平(P =0.006)研究结果——亚组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在肾脏方面获益一致培哚普利/ 吲达帕胺占优势研究结果——亚组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在肾脏方面获益一致培哚普利/ 吲达帕胺 占优势研究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基线血压<120/70 mmHg的非高血压 患者)常规接受以培哚普利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肾脏功能 可显著获益, • 该获益与患者基线血压或事先是否接受降压治疗无显著 相关性 • 如果ADVANCE研究中观察到的获益可以作用于全世界糖 尿病人群中的一半患者,这一时期内将避免大约150万例 死亡相关评述 27:2121–21582009年更新的ESH指南中引用了ADVANCE研究,指出以培哚普利为基础的治疗对肾功能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可显著延缓肾病进展。
7使用培哚普利为基础的常规治疗糖尿病患者,可在肾脏方 面显著获益,如降低新发蛋白尿等参考文献1.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07; 370: 829–40.2.Lancet. 2008; 371: 25; author reply 263.Michael J, et al. J Clin Hypertens. 2008; 10: 81-844.Ruilope LM, et al. J Hypertens Suppl. 2008; 26: S16-185.Waeber B, et al. Am J Cardiovasc Drugs. 2009; 9: 283-291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7.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2;35:s11-s68.BE de Galan ,et al.J Am Soc Nephrol 20:883-892,20099.Giuseppe Mancia, et 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9; 27: 2121–2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