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框架整合.pdf
21页媒介框架整合”“媒介框架整合” :中国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策略研究:中国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策略研究 ————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 聂静虹 王博 (广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州 510006) [ [摘摘 要要] ]本文考察的是中国不同类型的媒体对日益兴起的都市集体行动的报道 策略文章对传统框架理论(Frame theory) “符号争夺战场”论调有所突破, 强调了媒体在报道集体行动议题时自身的利益考虑,并提出“媒介框架整合”概 念以描述这一符号再加工过程经由“媒介框架整合” ,一方面媒体再现了事件 意义;另一方面,也将集体行动纳入“合法争议领域” 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 事件为例,我们总结了媒体在面对不同议题倡导者提出的框架时,所进行的三种 媒介框架整合方式:框架延伸、框架对立和框架独白以此,本文考察了不同政 经坐标下——特定媒体市场竞争环境、 特定媒体的政治环境与特定媒体的媒介角 色——媒体会如何采用不同的媒介框架整合策略来建构集体行动事件的意义 [ [关键词关键词] ]媒介框架整合;媒介组织理性;集体行动报道策略 “Media Frame Alignment”: the study of city newspaper report strategy on the citizen collective action —— a case of GuangZhou PanYu Nie Jinghong, Wangbo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journalism’ strategy on collective action by various types of media in China. The paper try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symbol contest field ” , indicating that media report the issue of collective action in term of their own interest and consideration. 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 “media framing alignment”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media reconstruction of the issue of collective action. Based on the case of southern metropolitan daily’s reporting action in the collective action of Anti-garbage burned in “GuangZhou Panyu”,we include three media framing alignment types: frame extension, frame balance and frame monolog. Then, the authors analyze what kind of media framing alignment strategies will the media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sitions adopt. Key words: Media frame alignment; Rational organization; Collective news-report strategies一、前言一、前言 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 ,指的是“有许多个个体参加的、具有很大 自发性的制度外政治行为”①。
同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一样,集体行动也是以一定的政治要求或利益要求为目的, 往往是市民自发组织针对某一具体议 题或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事实上,以上二者的形成过 程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 ,他们或是一个有组织的群 体,或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都在集体行动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动员、引导 作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中国,近年来无论是集体行动抑或社会运动中,这些积 极的社会行动者都扮演了很重要的组织、领导和动员角色,对集体行动或社会运 动的推进作用不可小觑(如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厦门“PX事件”和广州“番禺垃圾 焚烧”事件等) 这些针对不同议题、不同行动方式的集体行动无不彰显了现今 都市中“公民参与”的意义而在这一系列的都市集体行动中,媒体不仅成为了 集体行动者表达声音、动员资源、争取支持、行动号召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作为 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器”在集体行动中扮演着显著的角色,甚至有的学者将当今 国内媒体视为塑造集体行动意义、赋予其“集体认同感”的推动力量②;有的学者则从媒体自身的“专业主义”出发,将媒体报道甚至介入集体行动的现象视为 一种“追溯社会权力”和维护自身“专业性”的职业需要③;另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讨论到中国媒体的集体行动报道是有选择进行“架构” (frame) ,将集 体行动者塑造为中产阶级的形象④,表达的是社会精英人群的“意识形态”而非是边缘人群的“声音” ,以此为自身报道争取合法性。
与中国媒体在集体行动报道中日益多元化的表现不同, 西方学者发现西方媒 体往往倾向于维护现存的建制和意识形态,并“边缘化”与“琐碎化”社会组织 (或社会运动)的要求⑤而在中国,尽管新闻媒体始终被纳于国家体制之内,保持着党的领导,但市场化——所谓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带来了媒体不断的转型和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 这种新的权力结构给中国新闻改革带来的变 化是,一方面,变化始终是在党—国新闻体制之内运作的,新闻从业人员要同时 服务于“两个主人” (党政监管部门和公众) ;另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专业意识 形态、媒介组织内的权力规训和日益兴起的社会团体的压力⑥而最直接的变化[项目基金项目基金]本论文受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霸权与媒介惯例-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 制研究(10Y6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大众传媒与都市集体行动互动机制研究 (GD10CXW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闻生产中的话语建构: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 研究”项目(10YJC860032) ;国家社科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微观动员与话语空间建构:都市集体行动 的另类传播”(11BXW019)等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聂静虹,女,1971,汉,河南人,广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 邮箱:niejinghong@ 王博, 男,1987,汉,内蒙古人,广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邮箱:haishi2006@ ①赵鼎新,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 (北京 2006 年) ,第 2 页. ②孙玮, 《 “我们是谁” :大众媒介对于新社会运动的集体认同感建构》 , 《新闻大学》 ,第 3 期(2007 年). ③童静蓉, 《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话语》 , 《传播与社会学刊》 ,第 1 期(2006 年). ④ Zhao, Y. Z.,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Lanham: Rowman & Little field.2008. ⑤ Gitlin ,T.,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California :The 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0. ⑥潘忠党, 《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的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 第 54 期 (1996 年) . 体现在新闻报道领域方面。
林芬和赵鼎新(2007)将中国新闻媒体的报道领域分 为了“黑” 、 “白” 、 “灰”三个领域,认为社会争议事件的报道往往处于“灰色地 带” ,①这就要求媒体要把握“度”之所在,一方面要符合党国体制下的新闻报道准则,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满足集体行动者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要求,从 而为自身树立“公正、客观、中立”的社会形象也就是说,媒体需通过自身的 新闻实践为其赢得合法性和经济利益,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相应资源 那么, 在社会转型、 媒体市场化的今天,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集体行动过程中, 媒体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呢?本文拟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广州番禺 垃圾焚烧厂事件”中不同类型媒体呈现集体行动的框架方式,来回答以上问题 在媒体与社会运动的研究中, 框架理论一直占据重要理论位置, 并取得了一 系列的发展(Gtilin,1980;Gamson& Lasch,1983;Gamson& Modigliani,1989; Gamson& Stuart,1992) ,根据Gamson等人的定义,媒介框架指的是“媒介话语 的核心组织原则”②,它能够保证新闻从业人员将不同的事件填充进特定的新闻框架中,从而将这些日常生活中流动的片段连续起来,使人们获得理解事件的意 义。
不但如此,框架的存在,保证了新闻从业人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或)版 面中迅速将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保证了新闻专业化运作的效率通过媒介框 架分析,我们能够理解媒介是如何建构集体行动事件的 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来探讨不同媒体呈现集体行动的方式 事实上, 对于 同一议题,媒体中的框架并非一成不变,更不可能仅有一种框架③,即使是同一篇新闻报道,也可能存在着多种框架的维度④因此,笔者用“媒介框架整合”这一概念来分析当前中国媒体在集体行动报道过程中的能动性 (agent) 事实上,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积极介入都市集体行动的媒介组织,一方面承载着“国家管 制” ,另一方面,又满足着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在秉承专业主义理念旗 帜下,他们会在无意识中通过对不同消息来源提供的框架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 以使得事件呈现出的意义在国家控制的底线内,获得社会各方的支持,以此维持 自身的合法性地位 “媒介框架整合”这一概念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对消息来源话 语进行再加工的报道过程和具体策略的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 1、媒介框架与媒介框架整合 在早期的媒介框架研究中,Gitlin(1980)写道: “媒介框架,很大程度上是 不可言说和超越认知的,为新闻记者和日益依赖于新闻报道的我们建构了世界。
媒介框架是认知、 解释和表达的连贯模式, 是筛选、 强调和排除新闻报道的过程, 同时也是事件操纵者组织言论的过程,不管这种言论是动态的还是视觉的媒介 框架保证记者们能快速、常规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识别,纳入认知类①林芬、赵鼎新,《霸权文化缺失下的中国新闻和社会运动》 , 《传播与社会学学刊》 ,第 6 期(2007 年). ② Gamson,W.A.& Modigliani.,“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9(95),p.1-37. ③ Gamson.W.A. & Lasch .K.E.,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Social Welfare 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