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例心跳骤停病人复苏成功的体会.doc
5页4例心跳骤停病人复苏成功的体会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目的:通过4例心肺复苏成功的经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根据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脑复苏结果:4例心跳 骤停患者经心肺脑复苏后无后遗症重返社会结论:总结复苏成功经验并推广到 院前急救中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脑复苏;CPR;复苏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4 cases of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Method: According to the newest guidelines fo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results: 4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afte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No sequelae to return to society.conclusion:To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xtend to the first aid in hospital.[keyword]: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Recoveryexperience2015.1-12我院急诊科对4例心跳骤停病人进行了成功的复苏,其中3 例实现了完全的脑复苏脑功能完好[1],恢复健康,重返社会,1例植物状态。
现 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4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分别是65岁、 60岁、50岁;女性1例年龄66岁,平均年龄60.25岁;其中3例属于院前,急 救半径小于5公里,1例在院内病区走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例,风心瓣膜病 史1例,另外2例无明确病史2. 抢救经过:接触病人后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行胸外心脏按压,早期电 击除颤,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积 极转运通知院内做好接应,呼吸机支持,持续心肺复苏,血气分析,冰帽头部降温,待 自主心跳恢复,循环基本稳定即转入EICU监护治疗;停博后处理治疗[2]重点是 重症监护、体温管理、冰毯亚低温治疗,奥拉西坦营养脑细胞、甘露醇、纳洛酮、 醒脑静等脑保护与脑复苏;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呼吸机支持治疗,保证氧 供;稳定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脏器功能;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3. 结果:2例48小吋内完全清醒,转入心内科治疗,其中1例冠脉造影 证实有冠心病,住院9天出院,另1例证实冇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 死伴高血压,行择期PIC术,住院19天出院;1例48小吋后清醒,因有5年的 风心病史,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中间一度出现 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后转入消化科调理,最后在心胸外科行二尖瓣置换、 左房折叠、三尖瓣成形术,住院58天康复出院。
1例始终未清醒,超声证实有 扩张性心肌病,坚持5天后放弃4. 体会4.1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重 建循环,维持生命器官的奋效灌注所奋医务人员都要经常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与考核,复苏期间轮流按压,每人不超过2分钟,以保证按压的有效 同吋,向全社会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势在必行,以便第一0击者能及吋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3例院外心跳骤停中1例现场0击者进行了按压4.2早期除颤至关重要上述4例病人均进行了电击除颤,冇的超过2 次,在复苏过程中如有室颤应立即进行除颤,切不可错失机会,尽可能使用双向 波除颤仪,减少心肌损伤[3】,现在多数医院都配置有AED除颤仪,为急救工作 带来很大方便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是,到达现场后立即粘贴除颤仪电极,同吋 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根据AED分析指令,决定是否除颤4.3亚低温治疗与脑复苏亚低温治疗是唯一得到证实并推荐的脑 复苏的有效措施,不仅为病人的脑复苏提供了冇力保障,也减少了脑损害的进一步发生,我们在抢救室复苏的同吋给予冰帽头部降温;进入EICU即开始12-24 小吋的亚低温治疗[4】,上述4例均进行了亚低温治疗4.4重视院前与院内的衔接[5]在抢救转运的同时,通过与院内急 诊抢救室联系,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呼吸机的调试、气管插管用物、监护设备、 人员等等。
3例院前心跳骤停病人均在第一吋间与院内取得联系另外,4例的 成功复苏与我院开展EICU有密切关系,EICU与急诊科的一体化管理,减少了中 间环节,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抢救效率[1】刘大为出版社 [2】刘大为 出版社 [3】刘大为 出版社 [4]刘大为 出版社4.5发病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多数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说明这类 病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平吋应该做好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尽早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人民卫生人民卫生人民卫生人民卫生邱海波,严静.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1版.北京2013.37.邱海波,严静.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1版.北京2013.35.邱海波,严静.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1版.北京2013.32.邱海波,严静.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1版.北京2013.35[5】武秀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中国急救医学,2008, 28 (8): 126-127.作者简介:贾西莲任护师;女1967.8河南三门峡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急诊科主护士长472000 E-mail: jiaxilianl90@;巩德成治医师;男1980.7河南三门峡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急诊科主商文超主任医师;男1972.9河南三门峡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应急办副炱文静 女 1987.9河南三门峡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急诊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