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3-09能源 .doc
5页第九单元 能源基地建设——以山西能源基地为例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能源是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从能源的产销分布来看,我国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能源丰富的地方,建立大型能源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山西省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已经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基地一 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九单元两节本单元共分2课第1课主要讲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地理背景,了解山西具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位置适中的优势;第2课主要讲述山西的优势资源——能源资源的建设1.通过地理背景的分析,比较分析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意义,及遇到的问题2.理解能源基地建设调整工业结构是改变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的原因和途径,摸索在能源基地建设中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二) 学习指导1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9、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1.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
煤炭资源是突出的优势资源:山西大同——动力煤(煤都);阳泉、晋城——无烟煤;平朔——露天煤矿陕西神府内蒙古东胜、准格尔煤层气——清洁2. 综合矿产多,综合开发效益大3.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便于地方小型开采;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良好的开采条件(优势)煤层厚,煤层稳定,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中的位置(意义)临接工业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有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建设逐步西移的前沿阵地9、2能源基地的建设在全国的地位开发程度高、规模大、技术领先:煤炭基地以火电为主的电力工业条件优越:煤炭、水源不利:晋东南——通道狭窄(加强交通建设);晋北(大同一带)和晋中(太原一带):水源紧缺(引水工程建设)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原因: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经济落后关键:优化结构,延长生产链趋势:以煤为主过渡到以二次能源(电)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冶金和化工)为主——煤炭、电力、有色冶金、煤化工多元化发展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模式:工程及生物措施,复垦经济效益: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的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3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条件和适中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山西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以及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是要结合山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生产链的简短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9.1能源基地建设和水上保持的地理背景一、黄土高原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尤其能源优势课文首先讲述能源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从介绍背景的角度考虑,课文在介绍矿产资源时不只局限于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能源资源,而是内容更宽泛些,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能源矿产课文从二个方面说明矿产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说明1.以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2.除了煤炭外,还提到了一种新能源——煤层气可解决周围城市的居民和工业用气,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3.主要矿产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4.综合开发效益大二、课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基地矿产资源开发不仅对其本身的发展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全国的发展有意义,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地区资源开发的意义所在。
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从矿产资源本身价值看,说明了良好的开采条件;二是从适中的区位看,课文主要从这一地区与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联系,说明“承东启西”的含义大部分与国家能源基地重合,也恰恰是国家能源基地的核心部分9.2能源基地的建设一、 能源基地的建设在全国的地位:第一,能源工业其条件和技术水平在全国是领先的,在国内有它的流向;第二,基地作为能源工业——火电有优越条件;第三;接着分析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交通不畅和水资源短缺,正在实施“挖煤、引水、发电、修路”四个重点发展战略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二、能源基地的建设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内部的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以及区域的外部环境,能源基地内部工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加工转化能力,较快改变其经济落后的局面为体现这些新的变化,课文安排了“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一段为了更好他说明基地的工业结构,课文围绕“生产结构模式正在由以煤为主过渡到以二次能源(电)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如冶金和化工)为主”来展开,延长生产连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工业基地的建设为什么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挖煤上,而要使支柱产业多元化就可以了。
三、生态环境保护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人们在开矿的同时,是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课文中举了两个不同工矿区生态环境模式的例子4重点难点:能源基地建设(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二.网上训练(一)、选择题1.全国探明的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中,在山西的有 A.6个 B.8个 C.10个 D.12个2.山西年产煤7000万吨以上的大煤田是A.大同煤田 B.阳泉煤矿C.平朔煤矿 D.晋城煤矿 3.关于山西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铁、铅土资源的储量大,质量好 B.晋北大同是我国煤矿、铅土矿和铁矿的集中产区 C.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多,综合开发效益大 D.各主要矿产资源地质稳定,埋藏浅,可露天开采 4.关于山西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省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带,自古有中原之称 B.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 C.山西地处东、西部的结合部位,离海较远,故属于西部地区 D.山西东部是山东,西部是陕西,北有内蒙古,南有河南省 5.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是 A.准噶尔煤矿 B.神府一东胜煤矿 B.阳泉、晋城煤矿 D.平朔煤矿6.在能源基地建设中,各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晋东南重点工程是引水B.晋中地区重点工程是修路C.晋北地区的重点工程是引水D.晋南地区应重点架设超高压输电线7.在能源基地的工业结构调整中,正确的措施是A.突出和加强电力建设B.突出有色金属中的铜工业C.突出原煤开采和外运D.突出高速公路的建设8.在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不大B.生态建设中只要采用工程措施即可C.用生物方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惟一措施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即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经济效益9.拥有设备最先进的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是A.平朔 B.阳泉 C.晋城 D.大同10.下列有关本区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探明的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均分布在这里B.大同是我国的“煤都”,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C.阳泉和晋城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D.山西能源丰富,其他矿产分布广泛11.山西的主导产业是 A.能源工业 B.钢铁工业 C.高技术工业 D纺织工业12.有关能源基地的经济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生产结构以二次能源(电)和高能耗原材料的工业为主B.在化学工业投资中,石油化工的投资比例较大C.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D.有色冶金投资现已超过了黑色冶金的投资13.黄土高原西部沙区露天采煤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想图示是 A.农业经营一复垦一采矿一回填一筑坝B.筑坝一采矿一回填一复垦一农业经营C.采矿一回填一复垦一农业经营一筑坝D.筑坝一采矿一复垦一农业经营一回填14.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就目前来看,在西部大开发中,西南地区开发的难度要大于西北地区B.山西能源基地和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从区位条件看,都有承东启西的优势C.西南地区水土流失的加剧,将直接导致位于其东部南方丘陵区的生态恶化D.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都具备大规模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良好条件15.关于山西能源外运,对应正确的是 A. 输电:大同——北京2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B.输电:侯村——神头——大同——北京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C.运煤:大秦铁路:大同——北京——天津——秦皇岛D.运煤:太原——石家庄——郑州——上海 (二)、综合题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注出A、B、C、D、F名称省区的简称。
其中属于黄土高原范围的省区主要有———、———、———等写出省区简称)2)从河流的流向,可以推知黄土高原的总地势是———高,———低3)黄土高原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有———等多种类型4)要保证能源基地高效、有序运转,建设黄土高原能源基地,要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在晋东南地区主要是————;在晋北和晋中地区主要是—————————5)万家寨———工程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图中不难看出万家寨可为———、———和———三个煤矿提供水源6)黄土高原改善经济工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变输———为输———,即在大型煤矿附近建立———厂,称为“———”2. 读下图回答(1)图中矿产地名称:A————、B————、C———、D———其中,动力煤在———地,无烟煤在———地2)露天煤矿在———地,煤、铝土矿、铁矿集中区在———地3)在图中画出晋煤东运的北中南三条铁路干线三条铁路的名称分别是北一一—线,中———线,南———线4)标出属于西部地带的省区标出万家寨引水工程位置,标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省5)简要说明山西能源基地资源的特点和区位优势条件,由此分析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