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和方法.ppt

637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6
  • 文档编号:133928952
  • 上传时间:2020-05-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2KB
  • / 6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税收筹划 野蛮者抗税 愚昧者偷税 糊涂者漏税 精明者税收筹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 教学目的1 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能够进行实务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 教学要求1 学生已修完前导课程 如 税法 会计学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等课程 2 学生应该能运用方法论 认识论研究探讨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问题 3 参考书 企业纳税筹划操作实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主编毛夏鸾 章节安排 第一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二章分税种税收筹划第三章企业经济行为中的纳税筹划第四章国际避税 第一章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税收筹划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税收筹划的产生与发展 一 税收筹划的产生二 税收筹划的发展三 税收筹划的含义四 正确处理税收筹划中的几个关系五 我国纳税人的避税动因 一 税收筹划的产生 税收筹划行为的产生应该与税收分配活动的产生同命相连 是伴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的 十七世纪中期 英国开征的 窗户税 和我国汉代开征的 人头税 都曾经涉及到纳税人筹划避税问题 二 税收筹划的发展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研究 最早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即1935年英国上议院在审理 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 一案时 议员汤姆林 Tomly 爵士提出了纳税筹划的观点 他指出 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 依据法律这样作可以少缴税 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 不能强迫他多缴税 一般认为税收筹划和对税收筹划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的 即成立于1959年的欧洲税务联合会 明确提出税务专家是以税务咨询为中心开展税务服务 是一种独立于代理业务的新业务 这种业务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税收筹划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税收筹划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税收筹划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归纳 从上述税收筹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税收筹划的产生是伴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的 2 税收筹划是以纳税人为主体的主观行为 3 税收筹划在我国还处在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三 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 只要是在纳税行为发生的前后 纳税人所进行的任何直接和间接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都属于税收筹划的范畴 狭义税收筹划 狭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通过对经营 投资 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 以减轻税收负担为目的而进行节约税收成本的活动 属于法人和自然人对社会资源进行重行配置的分配活动 其本质是以法人和自然人为主体处理其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分配关系 不同观点的共性 第一 法律性第二 筹划性第三 目的性 四 正确处理税收筹划中的几个关系 一 纳税人权利 税收法规 税收筹划的关系 二 筹划方法与筹划实务的关系 三 事前筹划 事中筹划 事后筹划的关系 四 分税种筹划与总体筹划的关系 五 税收筹划与避税 偷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 偷税的区别 五 我国纳税人避税动因 一 内部动因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 外部动因1 税收负担较重2 税法不完善 筹划空间过大3 税收浪费严重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5 纳税风险 1 内部风险 财务人员的被动地位 2 外部风险 税务机关对偷税 逃税的稽查6 税收计划的不完善 弹性 1 内在原因 企业延期纳税 2 外在原因 税务机关的消极征税 税收负担比较 我国的税收负担率年度 19961997199819992000负担率 9 9110 4210 7711 5012 67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负担率 13 8214 1315 0716 0916 8318 2 不同收入类别国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国家类别 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负担率 15 5025 8024 42国家类别 高收入国家 非OECD国家 高收入国家 OECD国家 负担率 23 4731 59 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 税收筹划的原则二 税收筹划的目标三 税收筹划的技术手段四 税收筹划的方法 一 税收筹划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指纳税主体在其进行的纳税筹划活动中必须以税收法律为准绳 二 效益性原则直接效益 通过纳税筹划直接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间接效益 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使其获得了直接效益之外的额外效益 三 公开性原则指纳税筹划的过程应该透明度高 二 税收筹划的目标 一 减轻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 实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效益更优 二 争取延期纳税 占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 争取涉税过程中的零风险 实现涉税过程中的外部经济 零风险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 正确的进行税收操作 以避免税务行政的各种处罚 四 降低税收筹划成本 提高纳税主体的经济效益 纳税筹划的效益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是用纳税筹划后减少的税款与付出的筹划成本进行比较 二是用纳税筹划的净效益 减少的税款与筹划成本的差 与筹划成本进行比较 三 税收筹划的技术手段 税收筹划的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税收制度密切相关的技术手段 包括税制要素手段和税收征管手段 另一类是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关的技术手段 一 税制要素手段和税收征管手段 1 纳税人差异手段2 税率差异手段3 课税对象差异手段4 纳税环节差异手段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差异手段6 纳税地点差异手段 7 减免税差异手段减税技术免税技术退税技术8 延期纳税手段 二 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关的技术手段 1 企业组织形式差异手段 2 企业投资差异手段 3 企业产权重组差异手段4 区域差异手段5 会计核算手段 四 税收筹划的方法 一 直接纳税筹划方法1 调整成本或费用的纳税筹划方法 2 调整收入的纳税筹划方法 3 企业改制与重组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法 4 企业投融资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法 二 间接纳税筹划方法间接纳税筹划方法是指纳税主体通过税负转嫁的方式 将其负担的税款转嫁给其他人 以降低企业实际税收负担水平的方法 主要包括 顺转嫁方面的税收筹划逆转嫁方面的税收筹划散转 混转 方面的税收筹划 税负转嫁的筹划与直接纳税筹划的区别 1 税负转嫁不影响国家税收收入 它只是导致税收负担的归宿不同 而纳税筹划直接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 2 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 而纳税筹划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3 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 更没有法律责任 而纳税筹划则受到其影响和制约 税收筹划方法归纳 政策寻租法 政策利用法 政策规避法 政策吻合法 第二章分税种税收筹划 第一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第二节消费税的纳税筹划第三节营业税的纳税筹划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第五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第六节其他税种的纳税筹划 第一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一 增值税纳税人方面的纳税筹划二 折扣方式不同 增值税负担不同三 混合行为的纳税筹划四 企业销售旧货如何降低增值税负担五 企业发生的与运输有关的纳税筹划六 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七 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一 增值税纳税人方面纳税筹划 一 法律依据增值税纳税人依法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纳税人的年应纳税销售额的多少加以确定 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非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下年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商业企业以外的其它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 能够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的 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二 选择不同纳税人身份应考虑的因素1 增值率因素增值率 销售收入 购进成本 销售收入 100 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反比 一般纳税人 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正比 2 额外成本实现由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的转换所要增加的会计成本 三 筹划思路1 个人 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只能成为小规模纳税人 没有利用纳税人身份不同进行筹划的余地 2 如果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则必须申请认定 否则将受到直接按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 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惩罚 3 产品增值率大小决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重 通过计算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平衡点可确定税负轻重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平衡点 增值额 适用税率 销售额 适用征收率销售额 增值率 适用税率 销售额 适用征收率增值率 平衡点 适用征收率 适用税率 100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负担平衡表 筹划思路 1 当增值率 征收率 增值税税率时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 从税负角度来说两种身份无差异 2 当增值率 征收率 增值税税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大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 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3 当增值率 征收率 增值税税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 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一般纳税人 案例 例 甲企业属于修理修配企业 年应纳增值税的劳务收入180万元 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 符合作为一般纳税人的条件 适用17 增值税率 但该企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 只占销项税额的10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80 17 180 17 10 27 54 万元 增值率 180 18 180 100 90 23 53 筹划操作 应将该企业分设两个修理修配企业 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 假设一分为二后的两个单位年应税劳务收入分别为95万元和85万元 就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 可适用6 征收率 在这种情况下 只分别缴纳增值税5 7万元 95 6 和5 1万元 85 6 显然 企业分立为两个单位后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可较一般纳税人减轻税负16 74万元 27 54 5 7 5 1 二 折扣销售方面的纳税筹划 一 法律依据 打折 通常有三种形式 一是折扣销售 符合税法规定的折扣销售 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 二是销售折扣 税法规定 纳税人不能按折扣后的余额计算增值税 必须全额计算增值税 三是销售折让 税法规定可以在从税务机关取得销售折让的证明单后按折让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二 筹划思路不同的销售方式下 企业取得的销售额会有所不同 其货物的增值也会不同 无形中就为企业提供了税收筹划空间 纳税人应利用 打折 的税务处理不同 选择有利于企业的 打折 方式 案例 例 某大型商场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并按规定认证比对 为促销欲采用三种方案 一是商品七折销售 二是购物满200元赠送价值60元的商品 购进成本为40元 三是购物满200元 给返还60元的现金 假定该商场销售利润率为40 销售额为200元的商品 其购进成本为120元 消费者同样购买200元的商品 对于该商场选择哪种方式最为有利呢 注 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 方案1 商场以折扣销售方式将商品以七折销售 价值200元商品售价140元 应纳增值税 140 1 17 17 120 1 17 17 2 91 元 方案2 商场许诺 消费者购物满200元赠送价值60元的商品 应纳增值税 200 1 17 17 120 1 17 17 11 62 元 赠送60元的商品视同销售 应纳增值税 60 1 17 17 40 1 17 17 2 91 元 合计应缴增值税 11 62 2 91 14 53 元 方案3 商场以返还现金方式销售200元的商品 应纳增值税 200 1 17 17 120 1 17 17 11 62 元 企业在选择方案时 除了考虑增值税的税负外 还应考虑其他各税的负担情况 如赠送实物或现金 还要由商家代缴个人所得税 不同的方案下带来的收入不同 对其获得的利润还要上缴所得税等等 只有进行综合全面地筹划 才能使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 增值税混合行为的纳税筹划 一 法律依据税法对混合销售的处理规定是 从事货物的生产 批发或零售的企业 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从事货物的生产 批发或零售为主 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 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发生上述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征收增值税 但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 不征收增值税 二 筹划思路利用找平衡点的做法 在发生混合行为时 不论是缴纳增值税 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