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 教案8.doc
4页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目标通过语言、人物、视角的比较,理解全书不同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理解作者的情感主旨教学重点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难点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品味作品中的温情与美好核心素养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产生新的阅读兴趣,让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激励成长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感知深厚的人文底蕴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名著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这幅对联是关于谁的呢?上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悼念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品主题《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以内容和主题思想为主要依据,可以将其做一下分类同学们试着分一下第一类:批判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文章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第二类:怀念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这三篇文章都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作者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保姆、先生、友人的形象,真挚深切,生动感人第三类:意趣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断,夹叙夹议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和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弥漫于一个个生活画面中总体来看,《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少年时代至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结合以上分类,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类阅读略读整本书,根据呈现的内容悟一悟这是哪篇文章?略读整本书,根据呈现的内容悟一悟这是哪篇文章?(内容已打乱顺序,学生根据目录自由体会)(1)《 五猖会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2)《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4)《 狗•猫•鼠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5)《 无常 》: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的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6)《 二十四孝图 》: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发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时代的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7)《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8)《 琐记 》:回忆了作者家隔壁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有坏心眼的妇人形象9)《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10)《 父亲的病 》: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教学反思因为鲁迅先生的文字及思想有一定深度,再则他离我们也有些久远,对他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隔膜感,所以这节课我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使命因此我主要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也是想通过这节课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名著相关知识。
在教学环节上,我采用步步深入的引导法:首先我先让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就是引导学生从作家、作品的角度解读鲁迅,需要还原鲁迅的真实面貌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鲁迅的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这位作家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