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归类与例析6900字.docx
28页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归类与例析6900字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归类与例析作者:江苏省宝应市曹甸高级中学 杨学志 225803来源:《中学生物学》20xx年第2期摘 要 针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进行了归类,并就这类题目进行了例析这类题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 实验设计题 高中生物近年来,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题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题目能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开放程度较高,答案较为灵活为此我做了以下归类,供同行们参考1. 实验设计题归类1. 1 课本实验重组改进型例题1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实验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试剂、淀粉可用_________试剂来检测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 设计实验步骤:① 鉴定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鉴定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为20xx年上海高考题此实验设计步骤是以高二课本“实验一”为蓝本,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旨在考查学生利用课本实验基础知识对新情境材料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师生往往能从中得到启发,老老实实搞好课本实验的复习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备受青睐利用该题可引导学生比较“鉴定还原性糖”与生物课本中的步骤有什么不同、“鉴定淀粉”与化学课本中鉴定淀粉溶液有何不同〔答案〕(2)班氏试剂;革兰氏碘液4)① 将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班氏试剂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② 将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革兰氏碘液。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一致(如:观察到有红黄色,说明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没有红黄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果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果没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7)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以免因加热不匀而爆裂1.2 实验程序知识完善型例题2 图1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要观察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特征,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此菌的菌落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为__________3)此菌若为生产疫苗的“工程菌”,则疫苗产量最高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期4)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分离获得了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第二步:(简要写出以后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________________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的维生素。
〔解析〕该题既考查与实验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又能考查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设计实验的能力这种常用题型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比较好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受师生欢迎〔答案〕(1)固体;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2)温度、pH、氧气3)稳定4)生长;完全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每种培养基为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该变异菌株不能合成的维生素1.3 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型例题3 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1)请用100 mL量筒、4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步骤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思考题目中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装置的作用;二是不能随意增加实验材料(试剂);三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如温度)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答案〕(1)① 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人4副培养皿中② 分别将以上4副培养皿暴露放置于题目所说的4个场所③ 静置1-3 d后,同时加盖取回2)① 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人4支试管中② 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将试管置于温暖处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低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4)好氧性1.4 实验结果开放预测型例题4 AB(〕血型的分类是根据红细胞上的一种与血型决定有关的蛋白质(凝集原)有关,而在每个人的血清里又含有相应的蛋白质(凝集素),但每个人的血清中没有与自身红细胞相对抗的凝集素,各种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1 各种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之间的关系红细胞表面的A凝集原只与血清中的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红细胞凝集成团;而B凝集原只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凝集原和凝集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现在要对某一个人的血型进行鉴定,现有某人的血液两滴,请根据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预测第一步:在一块载玻片的左边的a处滴一滴A型标准血清(相当于A型血人的血清),在载玻片的右边b处滴一滴B型标准血清(相当于B型血人的血清);第二步:在a,b处各滴一滴该人的血;第三步: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材料和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提炼及获得结论和联想质疑的能力,要求学生思维要开阔、思路要活泼、答案要开放,便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答案〕(1) 如果a,b两处的红细胞都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AB型;(2) 如果a;b两处的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O型;(3) 如果a处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b处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B型;(4) 如果b处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a处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A型。
1.5 实验思路启发评价型例题5 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略)(2) 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 实验方法和步骤① 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人2m L浆糊② 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③ 向A试管内加人2m L唾液④ 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⑤ 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min,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4) 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解析〕该题型是一种实验纠错评价题,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解释和分析以及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的能力要求该题是对课本实验四和实验五的延伸和重要补充〔答案〕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1.6 课题研究探索设计型例题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子课题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对该课题研究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预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葱,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另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表2:① 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如 果 让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你的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课题研究是新教材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案,并按照计划和方案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一般方法,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形式、结论、研究报告等该课题把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