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2-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61208768
  • 上传时间:2023-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6.0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2-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此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1. 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质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B. 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规律时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详解】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研究地球公转,地球可看做质点,所以大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与两地距离比拟,可以忽略,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地球自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故D正确2.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概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 形状规那么、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D. 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纬度越高,重力越大【答案】A【解析】【详解】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一个分力,即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C.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那么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比方实心球体,也可能在物体外,比方篮球,故C正确;D.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大小不相等且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重力越大,故D正确。

      此题选不正确的,应选A3. 关于摩擦力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但不一定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B.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静摩擦力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A.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故A错误;B.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例如物体在粗糙的地面上滑动时,静止的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C.根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相同,故D错误4. 从高出地面6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如下图它上升10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10m,6m B. 16m,6m C. 26m,6m D. 26m,16m【答案】C【解析】【详解】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球上升,又下降,故全过程的总路程是全过程的总位移是那么位移大小为5. 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答案】B【解析】【详解】设总位移为2s,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为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应选B。

      6. 如下图,小球以大小为3m/s的速度v1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0.01s后以大小为2m/s的速度v2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那么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A. 100m/s2,方向向右 B. 100m/s2,方向向左C. 500m/s2,方向向左 D. 500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加速度为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左7. 以下图的四个图象分别反映物体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此推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位移时间的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即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此图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那么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D错误8. 如下图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在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 在时,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答案】B【解析】【详解】AB.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于内物体的速度,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内物体的速度,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B正确;C.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在前2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后2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那么时,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距离出发点的位移为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在时物体的位移,即物体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为零,故D错误。

      应选B9. 物体从距地面高H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下落的距离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得:,解得:,应选项B正确.10.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某架“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5cm,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大约是0.01s估算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的竖直距离约为〔  〕A. 1m B. 2.5m C. 5m D. 10m【答案】C【解析】【详解】石子在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等于曝光的中间时刻速度,为可近似将此速度看成是石子到A点时的瞬间速度,取,根据解得应选C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二、不定项选择:此题共5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题4分,共20分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1. 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与实际运动路线有关D. 物体的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答案】CD【解析】【详解】A C.路程没有方向,只有大小,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错误,C正确;B.位移和路程都既能描述直线运动,也能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D.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所以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正确应选CD12.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3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9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答案】AD【解析】【详解】AB.设初始时刻速度的方向为正,即,1s后的末速可能是,也可能是,那么由速度位移公式得或故A正确,B错误;CD.由加速度公式得或故C错误,D正确。

      应选AD13.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 m/s2,那么〔 〕A. 物体2s末的速度为10m/sB. 物体2s末的速度为20m/sC. 物体在前2s内下落的高度是40mD. 物体在前2s内下落的高度是20m【答案】BD【解析】AB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gt=20m/s,故A错误,B正确;CD.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故C错误,D正确.应选BD.14.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坐标原点的位移—时间图线如下图,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 甲和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1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开始运动t1时间D. 乙物体运动的速率大于甲物体运动的速率【答案】BCD【解析】【详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两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运动的速度不变,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甲从距原点x1处出发,故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1,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从t=0时刻开始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故甲比乙早出发t1,故C正确;D.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那么乙物体运动的速率大于甲物体运动的速率,故D正确。

      应选BCD15.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关于以上两点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B. 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由v=可知,v与x成正比,v与t成反比C. 加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为a=,但a与Δv、Δt无直接关系D. 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答案】ACD【解析】【详解】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选项A正确;B.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v与x和t无关,选项B错误;C.加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为a=,但a与Δv、Δt无直接关系,选项C正确;D.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选项D正确应选ACD三、填空题与实验题〔共22分〕16. 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1s末和5s末的速度之比为______,第2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

      答案】 (1). 1:5 (2). 3:7【解析】【详解】[1]根据v=at可知1s末和5s末的速度之比为1:5;[2]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可知第2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3:717. 如下图,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那么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在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