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思想述评3600字.docx
10页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思想述评3600字 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思想述评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思想述评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是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学流派这一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德裔美学家阿道夫.阿恩海姆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原意为“形态”或“构形”格式塔心理学将心理现象视为有机整体,认为整体虽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它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并且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且决定部分的性质这就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冯.爱伦费尔斯提出的所谓“格式塔质”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提出,而使冯.爱伦费尔德成为这一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先驱人物.随之而起的这一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则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柯勒和考夫卡(完形理论的提出者).他们的理论大都牵涉到了艺术和美学问题.但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系统深入地研究美学和艺术问题并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还是阿恩海姆.阿恩海姆一生著作宏富,关于美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艺术与视知觉》(1954)、《作为艺术的电影》(1956)、《视觉思维》(1961)、《朝着艺术的心理学》(1960)、《表现性的优先地位》等。
其中《艺术与视知觉》一书被公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作1、 美学思想的心理学原则 阿恩海姆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集中研究了视知觉问题,他认为知觉,尤其是视知觉,对于艺术有根本的意义阿恩海姆从完形心理学出发,反对元素主义的审美联想观他认为,审美知觉并不像元素主义认为的那样是初级的、零碎的、无意义的,而是本身就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统一的结构,情感和意义就渗透于这种整体性和统一结构之中,而知觉结构是审美经验的基础 阿恩海姆的知觉概念是建立在一种力的式样(或力的结构)的基础上的,知觉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力的结构”,也就是一种对于力的感受结构 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之上,而知觉又是对于力的结构和式样的感知,由此得出的必然性结论便是:力的结构和式样对于艺术具有巨大的意义首先,审美体验是一种对于力的结构的体验阿恩海姆认为,审美是对于对象的一种审美体验,而只有对象所包含的力才能给主体以刺激并产生情感的体验阿恩海姆说:“与有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莫过于那些在它周围活跃着的力——它们的位置、强度和方向这些力的最基本属性是敌对性和友好性,这样一些具有敌对性和友好性的力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就造成了它们的表现性其次,审美体验中的力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德国启蒙运动时的著名美学家莱辛在其名著《拉奥孔》中提出艺术应当表现“有包孕的片刻”的美学观,遭到了阿恩海姆的反驳阿恩海姆认为这种“有包孕的片刻”并不能表现整个动作(其依据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格式塔心理学的观念),审美并不是对于运动的知觉,而是对于“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知觉这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理上的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运动,而是人们在知觉某种特定的形象时所感受到的力,它具有一种扩收缩、冲突和一致、前进和后退等等基本性质,他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在正方形中有一个偏离中心的黑色圆面,当然,这个圆面永远被限定在既定的位置上,并不能真正向某一个方向移动,然而,这个黑色圆面却可以显示一种内在的张力但是这种内在的张力并不是用理智判断出来的,也不是可以想象出来的,而是一种用眼睛感觉到的张力,它具有上述所说的种种运动形式阿恩海姆认为,这种不动之动的内在的张力,是表现性的基础,艺术的生命和审美体验的前提第三,这种张力结构和式样是由知觉对象本身的结构骨架决定的阿恩海姆认为,“既然这一张力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量度,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心理力?”(《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页)。
他将审美体验中的“力”归结为一种“心理力”,但他并不认为这种力的产生是纯粹主观的以德国美学家里普斯为代表德移情派美学把对艺术品的理解完全作为一种主观的作用,阿恩海姆反对这种主观主义联想说的思潮,认为审美对象都具有一种客观的结构骨架,为美的创造与欣赏提供一个坚定的基础这种结构骨架就是由审美对象的形状、颜色、光线以及矛盾冲突所构成的力的图式阿恩海姆移米开朗琪罗的《亚当出世》为例来说明这一理论,图中上帝与亚当的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上帝位于亚当的右上方,而上帝的手伸向亚当的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平行四边形的构架,由于其倾向性,形成了一种由上到下、由右到左的张力,这样就完美地显示了上帝伸出的手臂传导到亚当的手臂之上,“这样一来,那生命的火花就好象从上帝的指尖跳到了亚当的指尖,从而完美地再现了生命由创始者身上输送到他的创造物上面的题材”(《艺术与视知觉》,630页)此外,阿恩海姆还认为,审美体验中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在本质上是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他说,张力“就是大脑在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具体来说就是,知觉对象对于主体形成一种极强的刺激,主体的大脑皮层对外部的刺激进行完形的组织工作,这就是生理力与外部作用力的斗争过程,最后将对象改造成某种知觉式样。
2)、大脑力场说 阿恩海姆把审美体验看作是由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力的心理对应物,这样生理力就成为审美体验的关键所在,成为沟通外在物理力与内在心理力的中介再阿恩海姆看来,这种生理力完全由大脑皮质的积极活动所构成他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物理场”的概念,认为“当一个刺激式样投射到这个作为力场的大脑视觉视域时,就会打乱这个?场?中的平衡分布状态一经被打乱之后,场力又会极力去恢复这种平衡状态而大脑力场的这种恢复平衡状态的努力就是它的特有的完形组织的作用他认为,在审美知觉中,大脑不是对于对象的被动的复制或模仿,而是对事物整体去进行积极的把握3)、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说 这一理论并非阿恩海姆的首创,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认为,凡是引起大脑的相同皮质过程的事物,即使在性质上截然不同,但其力的结构必然相同,这就是所谓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说阿恩海姆则借用这一理论,进一步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审美,从世界的统一性和物理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内在协调的整体性着眼,来理解同形同构说和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性问题他认为,在精神现象、物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存在着共同的力的结构,这就是它们都具有情感表现性和相互间构成内在统一性的原因。
阿恩海姆正是通过同形同构说告诉我们,所谓的审美体验就是审美对象的力的结构与某种情感活动的力的结构相同,并在审美主体的大脑皮层中引起某种相同的电脉冲,从而是审美主体产生情感的体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阿恩海姆企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来解决审美体验的感性问题,并试图弥和感性与理性、知觉与思维之间的裂痕虽然其学说仍然是一 定程度上的假说,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以一种崭新的角度拓宽了我们的理论视野2、艺术理论 由以上理论与概念出发,阿恩海姆给艺术下了这样的定义:“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这里所说的“理念”,及指对于对象在知觉中整体把握的情感表现性和思想意义等,而“理念的物质显现”则指艺术家凭借某种物质媒介所选取的用以表现这一整体把握的形式结构他认为理念与理念的物质显现应做到异质同形显然阿恩海姆的这里的理论与黑格尔的著名美学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并不相关,阿恩海姆所谓的理念只是一种知觉与思维形式,并不具有一种绝对的本体论意义同时阿恩海姆还主张艺术的创作还可以屏弃细节的真实,直接表现一事物的整体性和本质他认为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必须严格与现实世界分离(类似于闵斯特堡的孤立说和康德所谓的审美无功利性原则);b、必须有效地把握住事物的整体性特征(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所要强调的重点)。
他的这一理论对于东方的书法艺术与现代抽象派艺术比较适合,因此,阿恩海姆有对现代抽象艺术辩护和鄙视现实主义艺术的倾向,因而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艺术思维,阿恩海姆也是运用完形心理学的理论提出了“知觉概念”这一范畴,并认为这种知觉概念是艺术思维的基础,只有按照知觉的本能反应创造,从知觉概念出发,着重表现对象的知觉表现的性质,才识真正的艺术思维方式通过以上简要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具有一种近代实验心理学的性质,它自觉地将有机整体的方法运用与美学研究,是一种崭新的美学研究方法但是,由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是建立在对个体的大脑皮层的分析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上的,它必然会忽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这就使得这种美学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一种相似之处,但由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乃是以一种科学主义的态度对审美经验作一种心理学上的分析,这就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天人合一”式的超越主客体的审美观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我们所应该注意的第二篇:论黑格尔在关于美和艺术科学研究方式上体现的辩证思想 2200字论黑格尔辩证思想在美和艺术科学研究方式上的体现谭雯玮【论文摘要】黑格尔,人类哲学文化发展中不应忽视的奠基者,唯心主义辩证逻辑的创造者,其哲学思想代表马克思主义之前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最高水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之一。
辩证逻辑突破普通逻辑的界限将人类理论思维推上了新的历史阶段,而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辩证逻辑更是密不可分在美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之前西方美学史上最严整、最完备的概念和范畴转化流动的美学体系,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本文仅就黑格尔美学中关于美和艺术的研究方式方面所体现的辩证逻辑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 黑格尔 辩证思想 美学 研究方式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中,黑格尔的美学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之前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恩格斯也曾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美学拥有如此赞誉?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德国古典哲学家的黑格尔,将其哲学思想运用于美学,并将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的结果,所以,不可避免的,我们在研究其美学思想时,是不能忽视哲学思维存在的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辩证法,而辩证法贯穿于他的全部著作中,美学中也是如此,处处可以寻找到辩证思想的痕迹,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其关于美和艺术的研究方式德国古典美学的共同目标是调和英国经验派和大陆理性派,从康德,席勒到黑格尔,都曾思考并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问题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对以上两个研究方法都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统一的方法。
在黑格尔美学中,艺术理念的逻辑展开,也就是美或艺术内容的展开,整个美学作为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最初思想发展而来的结果,体现了作为艺术的一般的抽象的本质(理性)向着具体丰富的本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发展趋势黑格尔在科学研究方法中认为,经验观念是感性现象,理性观念是理性现象,我们要初步说明美的哲学概念的真正性质,就必须把美的哲学概念看作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即形而上的普遍性和现实事物的特殊定性的统一,就是将理性与感性联系在一起,将本质与现象联系在一起,将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变成具体的客观的存在的理念这个理念区别于柏拉图的“理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诞生的拥有哲学客观性的最高信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美学,在科学分析方法上体现的辩证思想极为丰富,也为我们实践活动提供了高级的行为 1准则,使我们在研究美和艺术时有了哲学依据,那在实践活动时我们又该如何分析呢?那么我们就以荷兰后印象派代表艺术家梵高的《星空》为例,探讨一下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在评析梵高画作时,也有两种主流的方法,而在运用黑格尔辩证思想之后,我们应该了解,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其正确性的方面,也有其片面的部分。
在进行科学的研究时,应该将几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