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变迁与可视化对比.docx
14页中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变迁与可视化对比 黄立新 孙丹Summary:《电化教育研究》和《计算机与教育》分别是国内与国际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进展本文利用CiteSpaceIII对两刊在2006年-2015年所刊发文献进行了统计、对比与分析,绘制出文献共被引以及Keys共现的知识图谱近10年国际与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同步演进,同时在基础理论、方法策略、环境资源、媒体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Keys: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中外对比;可视化分析G40-057 :A :1673-8454(2017)08-0001-07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利用各种方法对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研究现状、发展脉络和前沿趋势,对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Welch利用引文分析对《计算机辅助学习》杂志在2002至2011年间的文献进行分析,发掘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1];胡小勇等学者利用CiteSpace对2002至2012年间SSCI收录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揭示了11年来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情况[2];同时对2002至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期刊進行了可视化分析[3];兰国帅利用Bibexcel和Histcite对2004至2013年间两本国际期刊《计算机与教育》与《英国教育技术杂志》进行分析[4]。
不难看出,目前学界特别重视文献的定量研究,然而将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研究热点等同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横向比较的研究相对少有借鉴国际教育技术学研究经验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文将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III对国际与国内两种权威期刊近10年所刊载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标示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变迁以及前沿等,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异同,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一、数据的来源与分析的方法布拉德福(B.C.Bradford)早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献离散规律,又称布氏定律”,即“大多数关键文献往往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5]因此,本文选取《Computers & Education》和《电化教育研究》两本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外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前沿趋势《Computers & Education》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来源期刊,且为国际教育技术顶尖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高达2.556,位居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期刊排名首位,题录数据源自“美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ISI”所提供的“Web of Science”(简称WOS),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选择“全纪录与引用的Reference”并以纯文本的形式下载《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s & Education)2006-2015年间的文献题录数据,选择论文(Article),共收集到文献题录数据1920条。
《电化教育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且为国内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975,刊发在其上的论文基本上象征着目前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6],题录数据源自“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以“电化教育研究”作为关键字,时间段设定为2006至2015年,选择“论文”类型,共收集10年间《电化教育研究》文献题录数据2267条文献题录数据包括各文献的标题、作者、Reference、来源出版物与Reference等基于收集的文献题录数据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III的“文献共被引分析”以及“Keys共现分析”这两项功能,对近10年中外教育技术领域的两本代表期刊刊发的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并比较中外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异同,从而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二、文献共被引分析在CiteSpaceIII中,研究Time Slicing(时间跨度)设定为2006-2015年(10年),Year Per Slice(单片时间分区)设定为1年在Selection Criteria中设定阈值Top=30,即每个时间分区选取30个高频词,这样一来在保证高被引文献突出显示的前提下,提高了网络的清晰性。
Node Type(节点类型)选择Cited Reference(共被引)1.《Computers & Education》文献共被引分析《Computers & Education》文献共被引分析如图1所示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到284个节点,引文之间共有1424条连线,图中圆圈大小代表了被引频次的高低,带有紫色外环的节点意味着该文献拥有比较核心的影响力根据知识计量学相关知识,一定时间内被引频次高的文献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不难看出,这些被引频次高的节点往往集中在几大领域,也就意味着这几大领域的文献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从图1文献共被引图谱中还可以看出引文数量激增的一些术语(又称突现术语,即图中标示出的红色圆环),Connolly, T.M、Ertme, P.A、Kirschner, P.A、Azuma, R.T、Ottenbreit - Leftwich, A.T、Kebritchi, M、Shute, V.J等作者的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在很短时间内激增,即说明这些学者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结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图2的文献共被引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这几大区域的主题分别为:“empirical study(实证研究)”、 “e-junior project(虚拟学习环境,例如MajaWrzesien所开展的E-junior项目,通过虚拟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7])”、“web-based conferencing(网络会议)”、“instrument(技术工具)”、“competence(竞争力)”、“review material(复习材料)”、“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scale construction(量表编制)”、“gender(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研究)”等。
经过进一步统计发现,被引频次高于50次的文章有13篇,其中高于100次的论文有3篇,分别是Vygotsky(维果斯基)的论文“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1978,被引120次)”、Cohen(肯恩)的文章“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1988,被引108次)”以及Davis(戴维斯)的文章“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S Quart)(1989,被引103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维果斯基、科恩、戴维斯等著名学者及其经典作品在当今仍有较高的影响力 2.《电化教育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电化教育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如图3所示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到385个节点,引文之间共有663条连线从图中可见共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不难看出,核心文献亦集中于几大区域从图3文献共被引图谱中所标示出的突现热点(图中的红色圆环)可见,何克抗、南国农、吴明隆、许良、余胜泉、李克东、乔纳森、陈琦、盛群力等作者的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在2006-2015年间激增,即说明这些学者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被引频次激增的文献主要为何克抗2002出版的书籍《教学系统设计》,南国农的《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以及《信息化教育概论》,吴明隆的《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许良的《技术哲学》、余胜泉的《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李克东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陈琦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盛群力的《现代教学设计论》,祝智庭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根据被引频次的数量从高到低排列,得到表1,从表中可以发现,被引次数在10次以上的有9篇,其中被引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6篇,即6大节点所代表的6篇核心文献,分别是南国农的著作《信息化教育概论》(2004),何克抗论文与著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2005)以及《教学系统设计》(2002),南国农的论文与著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2006)以及《电化教育学》(1985)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偏向教育技术理论以及整合技术与教育的研究三、文献Keys共现分析利用CiteSpaceIII对文献题录数据进行Keys共现网络分析,在Selection Criteria中设定Top N% per sliced值为30%,选择Pathfinder算法,得到高频关键术语共现图谱,即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Computers & Education》文献Keys共现分析《Computers & Education》文献Keys共现分析如图4所示共得到109个节点,Keys之间存在1373条连线年轮大小代表频次,紫色的年轮表示高中介中心度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数值的高低体现了其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的重要性[8]将Keys进行中介中心度的降序排列,如表2所示,从频次排序上来看,“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一词频次最高(353次),在图中的年环最大;从中介中心度来看,“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兩者中心度最高,占据领域研究的核心位置综上所述,2006~2015年间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中,“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相关研究最广泛,但相对突出的研究热点是“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post-secondary education”等研究。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图4的结果,即2006-2015年间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教与学策略)”、“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互动学习环境)”、“students(学生)”、 “pedagogical issues(教学法话题)”、“education(教育)”、“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提高课堂教学)”、“technology(技术)”、“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计算机媒介通讯)”、“coopera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协作学习)”、“performance(成绩)”、“media in education(教育媒介)”、“design(设计)”、 “elementary education(初等教育)”、“knowledge(知识)”、“secondary education(中等教育)”从图5中可以看出,Keys主要分为6个聚类,分别为:“young children use(青少年技术使用能力)”、“revisiting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重审TPACK)”、“re-examination(复审)”、“designing(设计)”、“colla。












